英伟达超级大脑1.5版来了:算得准、干得动,还能跑在一张卡上
英伟达发布Llama Nemotron Super V1.5
7月27日,英伟达AI开发团队低调推出了一款名为Llama Nemotron Super v1.5 的人工智能模型,号称在AI的推理能力和自主智能体任务上树立了新的标杆。
这条消息或许没有登上大众媒体头条,但在AI领域,它释放出一个强烈信号:人工智能正在从“会说话”进化到“会思考、会行动”,而英伟达正是这一转变的核心推动者。
首先我们来看看这款模型到底厉害在哪儿。所谓“推理能力”,通俗地说,就是AI遇到复杂问题时能不能像人一样一步步想清楚再作答。过去很多大模型在聊天时口若悬河,但一碰到需要多步计算的数学题、严谨推理的科学问题或者编程调试这类活儿,常常不是答非所问,就是中途“短路”。
英伟达的Llama Nemotron Super v1.5针对的正是这一痛点——让AI真正学会“心算草稿”,把问题拆解成步骤来解决。举个例子,我们让AI解一个高中数学题,普通模型也许张口就给个听起来有道理其实错误的答案;而Nemotron Super则更像一个认真的优等生,先把解题步骤一条条写出来,推导演算,最后再得出答案。再说“自主智能体任务”(Agentic tasks),这指的是AI不仅会回答,还能自己动手去完成任务。
换句话说,模型可以充当一个“智能代理”,按照需求调用工具、执行函数、查询资料,然后把结果整理出来。想象一下,你让AI当你的数字助理,它不光能给你建议,还能自主去网上搜集资料、调用计算器算账、甚至调用公司数据库帮你完成报表。Llama Nemotron Super v1.5正是朝着这个方向迈出坚实一步:让AI从被动回答者进化为主动执行者。
强化AI推理与Agent能力
这款模型并非凭空诞生,而是建立在开源AI模型的优秀底子上,再由英伟达精雕细琢打造成型。英伟达一直深度参与开源大模型生态,这次的Nemotron Super v1.5可以看作它对Meta开源Llama模型的“强化改装版”。简单来说,英伟达先拿来业界最强的开源模型做基础,在此之上加入自家独有的训练“秘料”:包括大量由英伟达生成的高质量训练数据(所谓“合成数据集”),以及优化模型性能的先进技巧和工具包。比如,英伟达特别准备了一批针对“推理题”的专项数据,让模型在训练中反复练习类似数学、多步推理这类高强度智力任务,就像让AI刷题强化逻辑思维一样。经过这番定制化的再训练,这模型的“智商”得到显著提升,对需要多步骤思考、调用外部工具的问题变得更加驾轻就熟。
实力提升的效果已经在各种测试中表现出来了。英伟达公开的结果显示,Llama Nemotron Super v1.5在一系列基准评测中全面压过了同量级的其他开源模型。所谓“同量级”,指的是参数规模相近、可在单机上运行的大模型——在这个级别里,Nemotron Super v1.5现在是新的冠军。特别是在那些需要深度推理的难题上,或者要求AI学会使用外部工具(例如调用某个计算函数、检索资料)的场景中,它的表现尤为 突出。具体来说,无论是数学推导、科学问答,还是代码生成、函数接口调用抑或复杂指令的执行,这款模型都展现出领先的准确度和可靠性。换句话说,以前开源界最强的几位选手,现在都被英伟达的“超级1.5版”甩在了身后。
更难能可贵的是,英伟达不仅让AI变“聪明”了,也让它变“高效”了。在模型优化方面,英伟达这次动了不少脑筋。传统观点往往认为,模型越大越聪明,但越大运行也越慢、花费越高。而Nemotron Super v1.5证明,聪明和高效可以兼得。
推理力+执行力双爆发
英伟达通过剪枝等模型瘦身技术(比如利用神经架构搜索NAS自动寻找最优结构)削减了模型中不必要的“冗余神经元”,让大脑更精简。别小看这种优化,它直接带来了两大好处:一是运算速度更快 。模型计算“臂膀”更灵活敏捷,推理 throughput 明显提升,也就是说它在相同时间内能吐出更多内容、探索更复杂的问题空间。对于企业应用而言,这意味着响应更迅速,用户等待时间更短。二是算力成本更低 。
得益于结构优化和效率提升,这款顶尖模型如今居然可以在单块英伟达H100 GPU 上跑通!H100是目前英伟达最强大的AI芯片,一块卡就价值不菲,但相比过去动辄需要好几张卡并行才能带动一个大模型,现在“一机顶大脑”的局面大大降低了部署门槛和费用。
模型高效到什么程度?用通俗比喻,这就像英伟达帮AI大脑做了减肥和健身,让它既有肌肉又没赘肉,跑起来既快又省力。对于用户和企业来说,功耗开销和云计算账单都将明显减少,“物美价廉”的AI能力触手可及。
英伟达AI模型正步入平台期
显然,英伟达这一系列动作背后折射出AI产业演进的明确趋势:人工智能的竞争正在从拼模型参数、拼语言花哨,转向比拼真正的思考力和执行力。
如果说前两年大家还在为ChatGPT那样能说会道的对话式AI惊叹,现在业界更关心的是:AI能不能像人一样严谨推理?能不能自主把事情办完?英伟达押注的方向——强化AI的推理深度和让AI成为主动执行的智能体——可谓切中行业下一阶段的要害。
我们已经看到苗头,今年业内关于“AI Agent”(AI智能体)的讨论此起彼伏,一些初步的自动化代理型应用(例如让AI帮你自动完成多步任务的原型工具)火过一阵,但受限于AI模型的能力,这些尝试此前往往华而不实。而英伟达这次直接把模型的基础能力推高一档,等于是在为真正可用的AI代理扫清障碍。
这背后还有一个容易被忽视的信号:开源阵营正在迅猛追赶乃至超越封闭的专有模型。很多人原以为顶尖AI技术尽握在OpenAI、谷歌这些巨头手里,开源模型只能亦步亦趋。然而英伟达以硬件之王的身份亲自下场,用开源底牌打出一套王炸组合拳,使得开源模型在推理这一关键维度上实现跃迁。这种进展可能超出了市场原先的预期。产业格局因此出现一丝微妙转变:AI软件生态的话语权,正被英伟达这样深谙硬件又掌控工具链的玩家重新平衡。
结论:Llama Nemotron Super V1.5不是模型,是英伟达生态的总开关
作为《预见》深度作者,我们对此事的判断十分明确:英伟达此举为自身长期价值再添重码。我们认为,Llama Nemotron Super v1.5的发布不仅仅是推出了一款模型,更传递出英伟达在AI生态中的野心和定力。显然,英伟达并不满足于只做“卖铲子的淘金人”,它一边稳坐GPU硬件的王座,一边伸手把AI最核心的软件武器也掌握在自己手中。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无论未来AI领域风向如何转变,英伟达都已经提前占据了有利位置。它提供顶尖的硬件,也提供顶尖的模型和工具,把开发者和企业深深绑在了自家的技术版图里。当下许多投资者热议英伟达天价的估值是否泡沫,可英伟达用一次又一次的技术兑现来证明:庞大的市值背后有庞大的实干支撑。从GPU芯片到软件框架、从开发工具到AI模型,英伟达正在打造的是一个牢不可破的AI护城河。我们坚信,这家公司在AI时代的地位不仅不会被稀释,反而会随着这些纵深布局而愈发牢固。
对于投资人来说,这件事带来的启示也是清晰的:AI产业链中最具确定性的受益者,依然是像英伟达这样掌握核心硬件并积极引领软件生态的玩家。短期来看,Nemotron Super v1.5这样的开源顶级模型发布,直接巩固了英伟达在AI领域的话语权,也将提高开发者对英伟达平台的黏性——这无疑对英伟达后续的芯片和软件服务营收形成正向反馈。
更广泛地,它预示着AI应用的落地将进一步提速,因为企业现在可以更低成本地部署功能更强大的AI模型。这对云计算巨头(如广泛采用英伟达GPU的AWS等)也属利好,因为更多公司会选择在云端用英伟达的硬件跑自有模型,而非受制于少数封闭AI服务。
至于那些试图挑战英伟达的芯片对手,现在恐怕不仅要在算力上追赶,还得考虑如何建立类似的软件和模型生态;在这方面,英伟达已先行数步,后来者短时间内很难撼动其统治力。行业资金流向上,我们预期仍将向具有硬件+软件一体化优势的领军企业集中,AI板块内部或将出现进一步分化——掌握关键技术和生态的公司将持续吸引溢价,而缺乏护城河的跟风者终将被淘汰。
总而言之,英伟达这次发布开源超强AI模型的举动,再次证明了自己在AI时代的格局与雄心。从卖“铲子”的硬件供应商,到既卖铲子又免费送“地图”的生态构建者,英伟达正牢牢把控着AI淘金热的节奏。对于长期投资英伟达的我们来说,这一事件无疑强化了我们对其前景的信心:只要人工智能的浪潮奔涌向前,英伟达这艘巨舰就将始终航行在浪潮的最前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