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推出AI工具推动监管砍半,或引发政策敏感板块轮动
特朗普团队旗下一个名为“政府效率部”(Department of Government Efficiency,简称DOGE)的部门据称开发出了一款人工智能工具,目标是在特朗普重返白宫一周年之际就砍掉联邦政府一半的监管条例。这听起来耸人听闻,却并非空穴来风:根据7月1日的一份内部简报显示,这款名为“DOGE AI放松监管决策工具”的AI系统将扫描大约20万条现行联邦法规,挑出其中法律并未强制要求 的部分。
换句话说,凡是那些法律条文里没有写死、纯粹部门自行加码的规章制度,都在AI的判定淘汰之列。DOGE声称经过人工审核反馈后,AI初步锁定了约10万条 可以废除的规定——数量上接近现有监管的一半。若真如此,美国几十年来层层叠叠的红色卷宗有望被一把焚去一半,可谓前所未有的激进“瘦身”。
令人意外的是,这项工作已经不只是停留在PPT上画饼。据透露,这套AI工具近期已在住房和城市发展部(HUD)进行了测试,自动审查了1083条 住房部门的规章条款。甚至在消费者金融保护局(CFPB),所有已完成的放松监管提案100%出自这款AI之手 。也就是说,在这些机构中,从筛选哪条规矩该废,到起草废除提案,整套流程AI已经包办。目前人为介入极其有限,几乎相当于让AI直接充当“删库脚本”,代劳了监管清理的繁琐工作。
白宫方面也默许了这种探索。发言人哈里森·菲尔兹虽然对《华盛顿邮报》表示“尚无任何单一方案获批”,并强调这项工作“仍在早期阶段,以创造性方式推进”;但话锋一转,他高度称赞DOGE团队是业内“最优秀最聪明的人才”,正在展开一场前所未有的政府系统变革。显然,高层对这套AI砍刀寄予厚望,等不及要看它大显身手。
这套AI削规矩的思路并不复杂:它本质上是在做政府规章的“减法运算”。就像公司里清理陈年无用文件一样,先让AI把过时的、可有可无的规章找出来 ,然后快速批量地起草撤销它们的文件提交审批。传统上,一条法规的废除需要大量人工审核、法务把关,以及漫长的行政流程;而DOGE的报告吹嘘称,应用AI后人工工时将减少93% !更夸张的是,简报预测砍掉这些冗余监管可为美国节省数万亿美元 的合规成本和财政支出。
听上去,AI仿佛变身精明的审计师和高效的秘书,在庞杂的法规库中飞快挑出“法律没说一定要有”的条文,然后挥笔成文要求删减,一气呵成。而在现实中,哪怕特朗普政府有强烈的政治意愿去放松监管,没有这个AI助手,要做到如此大规模、短时间内删掉十万条规定也是难以想象的。AI之于此次行动,相当于是装上了涡轮增压——以往几年才能完成的监管清理,现在几个月内就想跑完。这正契合了特朗普一贯对官僚体系的不耐烦:尽快摆脱任何“累赘”,把成本包袱从企业身上卸下来。我认为,这意味着美国政府正在尝试用科技手段大幅提升政策执行效率,把私营企业那套“效率至上”的信条引入官僚机器,让繁文缛节见鬼去。
当然,用AI当“电锯”砍法规,难免让人联想到矫枉过正的风险。一些经验丰富的监管专家警告说,全盘依赖算法筛选,可能会把好坏不分的“一刀切”掉。事实上,HUD内部员工证实,他们近几个月已经在人工校验AI的建议清单,并发现AI确实犯了不少错误。有的地方AI误读了法律条款,错误标记某些语言“超出了法律授权”但其实并不违规。换言之,AI一时“眼花”差点把合法有效的规章当成冗余 要删掉。好在试点中人类及时叫停,但倘若未来加速推广,谁能保证不会有漏网之鱼?更何况,法规网络牵一发而动全身,删掉一条看似多余的规定,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连锁反应。这就像用自动化程序清理代码:删掉注释和弃用函数是好,但万一AI错把还在调用的功能当作死代码移除了,运行起来就要出大BUG。
法律层面的争议同样不容忽视。联邦法规的废除通常有严格程序,特朗普总统真的有权在一年内单方面砍掉一半规章吗?不少法律人士对此表示怀疑。
DOGE团队显然也考虑到了这一点,在报告中特别强调工具已经“经过法律顾问审查认可”。可能的策略是,AI只 瞄准那些“非法律强制”的规定——也就是各机构自行添加的业务细则,这部分确实属于行政部门自由裁量范围,可以通过行政程序撤销,而不用国会通过新法案。即便如此,每条法规的废除也得走公告、征求意见等流程,AI可以代笔起草,但还得走走形式。这意味着最终实施未必真能像PPT上画的那么神速。我们看到HUD方面对此相当谨慎,向媒体低调确认他们确是“试点案例”却拒绝透露详情。HUD的表态还暗示,这项AI辅助只是“增加工作人员效率”,并非完全取代人工判断。可即便如此,大规模裁撤法规肯定绕不开利益博弈:监管存在即合理,背后牵涉各行各业的既得利益,真要一次性砍掉十万条规定,势必会引发某些群体的反弹乃至法律挑战。这场AI简政风暴,最后能刮多猛,还要看政治资本是否撑得住。
从大趋势看,特朗普当局这种举措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情理之中在于,共和党历来主张“小政府”,特朗普本人更是将削减监管视作核心政绩之一。早在2024年竞选时,他就狂批政府繁规冗节“推高商品成本”,扬言要祭出史上最激进的监管削减。上一次执政期间,他也要求各部门“撤两立一”精简监管。但过去的放松多偏重于撤销前任制定的新规,如今显然是要对沉积多年的存量规章痛下杀手。这正是意料之外的部分:没有人会料到他们玩真的,竟然祭出AI这样的大招,要把积累数十年的“政府棘刺”一口气烧去一半 。
在我们看来,市场对这种力度的预期显然还不充分。过去投资者听到某届政府要放松监管,往往理解为象征性地减少一点审批或降低一些合规要求。但这次若按DOGE剧本走,规模和速度将远超以往,一年砍掉50%监管堪称治理模式的巨变。这里面的预期差 非常大——一旦兑现,许多行业的运营环境将显著改观,相关企业盈利预期可能要上调。资本市场向来青睐确定性变革,而大幅削减监管无疑是最明确的利好信号之一:它直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相当于给相关企业发了一笔意外的政策红包。
那么具体来看,谁将从这场AI驱动的监管削减中最大获益?我们认为,首先是那些受监管掣肘最多的传统行业 。例如,能源和矿业板块有望迎来春天。特朗普一贯对环保监管不感冒,上一任期就放松了不少环保约束。如果这次AI把环境评估、排放限制等大量条例归为“非必要”而删减,石油、天然气和煤炭企业的束缚将大大减少,项目审批加速、合规成本降低,盈利能力水涨船高是显而易见的结果。可以预见,美国传统能源股和相关大宗商品价格将受到提振,资金可能回流这些“旧能源”板块,哪怕过去因碳中和趋势被冷落,它们也将阶段性地重获青睐。
金融行业同样值得重点关注。特朗普政府对金融监管的态度一直较宽松,曾经削弱《多德-弗兰克法案》等约束。如今借助AI,他们甚至打算把消费者金融保护等方面大量细则直接砍掉。如果CFPB的手脚被AI“解绑”,银行、贷款公司、信用卡和支付等金融企业无疑可以更加放开手脚地拓展业务。短期内,减少监管意味着合规成本下降、创新障碍减少,这将直接增厚金融企业利润空间。我们认为,美国银行业和消费金融类公司的股价可能因此受益,市场风险偏好上升时,金融板块有望领涨。当然,这里有隐忧:监管的放松往往伴随着风险积聚,但资本市场往往在繁荣阶段选择性忽视隐患,至少在牛市情绪下,会先追逐业绩和增长的确定性。
此外,一些高科技和新兴产业看似受监管较少,但也可能间接受益于整体环境宽松。比如制药和生物科技领域,FDA审批流程繁复漫长众所周知,倘若行政命令要求精简,AI或可协助加快新药审批细则的清理,让企业更快上市新产品。再比如航空航天、基建项目等,以往需要繁琐许可证的领域,如果规章削减,这些项目落地速度将加快,相关公司业绩将提前兑现。甚至在互联网和科技巨头方面,特朗普虽曾与硅谷不睦,但大方向上共和党并不热衷通过新规来限制科技企业(反而民主党更倾向监管科技垄断)。
所以在整体放松的大环境中,大型科技企业也许能少受一些政策掣肘(例如数据隐私、内容审查等领域的行政压力减轻),从而腾出更多精力拓展业务版图。当然,必须指出,部分新经济行业过去反而受益于监管——比如清洁能源、节能汽车产业在严格环保标准和补贴下得到发展。如果环保标准放松、政府转而青睐化石能源,这些新兴行业可能相对失去政策优势。因此我们预判,资金路径 上很可能出现从前几年炙手可热的“绿色概念”、“科技成长”向传统价值板块 回流的现象,这就是典型的板块轮动 。宏观对冲基金等“大钱”通常嗅觉最灵敏:当政策风向彻底转向重振传统行业时,他们会迅速调整仓位,把筹码压向那些监管红利最大的领域,同时适时做空或减持受政策冷落的资产。这波AI削减监管的预期一旦坐实,我们将看到资金在全球范围内重新定价美国的旧经济资产。
作为《预见》的作者,我们在此明确表态:对美国此次AI大规模减法改革,我们持谨慎乐观态度,偏向利好 看待。乐观是因为,从企业盈利角度,这无疑是直接增加股东价值的举措——少缴罚金,少请律师,多赚利润。监管成本的降低相当于给企业发了“变相减税”的礼包,有助于修复投资信心。这对资本市场短期行情是正向刺激,尤其利好上文提及的能源、金融等板块。更重要的是,这种由政府主导的效率革命,传递出一个强烈信号:美国在政策层面将全力拥抱效率提升和科技赋能,这对全球资金有磁吸效应,可能吸引避险资金回流美股美债,强化美元资产的相对吸引力。
然则我们的谨慎在于,AI执刀难免刀尖起舞 ,潜在风险不容小觑。一旦某个关键监管被错砍,引发社会问题或金融动荡,政策就可能急刹车甚至大幅反复,那时提前押注的资金反倒面临回撤风险。所以投资者务必要紧盯政策执行的节奏和纠偏信号,把握好进退时机。
最后的投资启示 是明确的:短期内,特朗普阵营力推的这一AI削减监管计划,对传统周期类行业构成阶段性利好,我们预期相关板块将跑赢大市。可以重点关注美股市场上能源开采、传统金融、工业基建等板块的走势,它们有望吸引增量资金布局。相应地,一些高度依赖监管红利的领域可能失去光环,资金或调仓出去寻找新机会。
此举标志着政府治理方式的一次变革尝试——以科技提高行政效率。如果这一模式取得成效,未来政府采购和行政管理领域的AI应用前景将被市场重新审视,相关AI技术服务商也可能迎来商机。
因此,敏锐的投资者不妨留意提供法规分析、合规软件、自动化办公解决方案的企业,它们有望从政府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分一杯羹。总之,我们认为这场由AI引发的监管大地震显然 是资本市场不容忽视的重大变量:顺势而为者赢得先机,漠视者可能错失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