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

紫光股份AI布局的背后:是豪赌,还是深谋远虑?

AI技术 #AI技术

原文链接: https://www.yjnt111.top/article/77

这两年AI风口上,各大公司拼命刷存在感,但能同时拿出硬核产品、布局产业链、亮出业绩单的,却凤毛麟角。紫光股份显然属于后者。

一、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紫光的AI“硬货”

2025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期间,紫光旗下新华三高调发布了系列新品,尤其是“LinSeer ICT智能体”引起广泛关注。这套方案集成了新华三20多年积累的ICT运维经验,搭载自主研发的LinSeer O1深度模型,巡检效率提高70%,故障诊断准确率达到90%,直击大型数据中心运维痛点。

不仅仅是软件,紫光的硬件也毫不逊色:

l 发布了UniPoD S80000超算节点,单机柜可容纳64块GPU,总规模可达1024卡,专为万亿参数大模型设计。

l “LinSeer Magic Cube”桌面AI工作站,能在百瓦功耗下支持4050亿参数大模型。

l DDC无损网络架构与S12500AI算力交换机,实现带宽利用率提升107%,传输性能甚至赶超InfiniBand。

从数据中心、网络到终端AI,紫光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技术体系,不是简单的产品堆砌,而是全栈式的战略布局。

二、频繁注册AI新公司:产业链深度布局

近期紫光股份动作频繁,一个月内密集成立了多家AI新公司:

l 2025年7月18日,苏州设立紫光健康科技,布局AI医疗与健康服务。

l 2025年7月21日,沈阳成立紫鸾智数科技,专攻AI硬件与数字技术。

 

l 2025年7月24日,珠海成立紫鸾智能科技,强化物联网与AI融合。

这种广泛的区域布局与垂直产业结合,显然不是盲目扩张,而是有针对性的战略铺垫。紫光希望以云平台为纽带,打通AI技术向产业落地的“最后一公里”,特别是通过深耕政府、央企、医疗、工业等行业,强化与地方政策的结合,争取政策红利。

三、从财报看紫光的AI转型决心

紫光股份2024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790.24亿元,同比增长2.22%,2025年一季度营收更飙升至207.9亿元,同比暴增22.25%,背后的增长动力正是来自AI基础设施的投入和需求爆发。

子公司新华三表现尤为突出,2024年营收550.74亿元,同比增长6.04%,海外自主渠道增长更是达到69.35%。不过,高速增长的代价也很明显,利润出现明显下滑,全年归母净利润仅为15.72亿元,同比减少25.23%。公司解释称,由于AI服务器等产品中“白牌”占比提升,毛利率下滑至17%,同时研发与财务费用居高不下,盈利能力暂时承压。

然而,紫光的布局初见成效。智能计算及存储业务占比快速攀升,2024年已达42.1%,较两年前增加13个百分点,年复合增长超过21%。经营现金流从负转正,由2023年净流出47亿元转为2024年净流入4.55亿元,证明公司对AI领域的投入逐渐进入正向循环。

四、市场竞争:紫光有何优势?

在AI服务器市场,紫光与浪潮信息、中科曙光直接竞争,排名仅次于浪潮,占据市场19%的份额。不同于浪潮主要靠互联网客户支撑,紫光的政企客户资源扎实,能够长期稳定贡献业绩。

浪潮服务器业务毛利仅6.8%,受限于国际芯片管制,而紫光则布局更为全面,从服务器、存储、交换机、防火墙到行业专用解决方案,应有尽有。此外,紫光还将自研大模型直接融入产品中,形成差异化优势。

相比之下,中科曙光主要依靠政务、高校与科研场景,自主可控的优势明显,但市场化能力欠佳,收入规模和盈利能力均落后于紫光。

因此,紫光当前的位置十分微妙:规模略逊于浪潮,但产品布局更全面;技术自主程度虽低于曙光,但市场拓展能力更强。更重要的是,紫光已形成了“AI in ALL”的战略布局,未来大模型时代,紫光的竞争优势会逐步显现。

五、紫光AI之路:机会与风险并存

紫光股份目前的布局十分明确——AI服务器与大模型计算能力是核心锚点,配合区域公司做产业下沉,将AI与传统产业结合落地,实现差异化竞争优势。但市场竞争和上游供应链的不确定性也同样突出,浪潮、华为系厂商在服务器市场的激烈竞争对紫光持续施压。

紫光真正的挑战,是如何将硬核技术和战略布局尽快转化为盈利能力和业绩增长。如果继续陷入低毛利率、高费用支出的怪圈,紫光的AI布局就难言成功。但从目前趋势看,紫光已有向正循环转变的苗头。

对于投资者来说,紫光股份这一轮的AI战略布局,既是豪赌,也是深谋远虑。最终结果,还需时间检验。但可以肯定的是,紫光正站在AI产业浪潮的核心地带,手里握着的,正是一副好牌。

© 2025 AI资讯 - 用冷静的智慧预见下一个未知

京ICP备2025144713号-1

主体备案单位:北京预见花开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