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克伯格抛出“超级智能”,AI赛道决战已打响?
引子:扎克伯格突然“变脸”,不再回避超级智能
当地时间7月30日,Meta CEO马克·扎克伯格在接受外媒采访时罕见高调表态:“我们已经非常接近超级智能(superintelligence)了。”这一表态,不仅标志着Meta在AI路线图上的全面升级,也暗示着科技巨头间关于AI终极形态的赌局,正式拉开帷幕。
过去几年,Meta的AI布局更多集中在基础模型、开源策略与AR/VR生态,如今突然谈及“超级智能”,信号极其微妙。这不仅关乎技术突破,更涉及AI投资下一阶段的核心逻辑:从通用大模型之争,走向“AI主权+超级智能”双主线卡位战。
超级智能:AI赛道的“终局之战”来了?
所谓“超级智能”,指的是在几乎所有领域都超越人类智能的人工智能体。这意味着:
l 不只是语言理解和生成,而是具备逻辑推理、自主决策、甚至创造性思维;
l 不只是工具属性,而是具备某种程度的“自主性”与“成长性”;
l 更重要的是,它可能改变社会生产结构、政治组织形式甚至人类生存逻辑。
扎克伯格此番言论,明确将Meta推入一个新的技术维度:从构建AI模型,转为追求“超人类智能”。这背后是对OpenAI、Anthropic、Google DeepMind等对手的正面回应,也是对未来AI产业“格局再造”的提前下注。
Meta的野心:不靠封闭独享,而要“开源超级智能”?
更具爆炸性的是,扎克伯格明确表示,Meta正在考虑是否将其未来的超级智能也一并开源。他声称:“开源可以让全球研究者都参与进来,从而更安全地发展超级智能。”
这背后的逻辑显然是:
1. Meta试图通过开源战略构建生态优势 ,对抗OpenAI和Anthropic等封闭派;
2. 以开源为工具,争夺AI治理话语权 和全球开发者资源 ;
3. 用开放机制转移“超级智能风险责任”,以博取更多政策和社会接受度。
这与OpenAI此前的策略截然相反——OpenAI将GPT-4等模型视为黑盒,不予开放。而Meta试图走“民主AI”路线,既是技术卡位,也是政治卡位。
投资者视角:超级智能是泡沫,还是通向下一轮AI估值爆点?
扎克伯格此番高调讲话,对于投资者而言有三大信号必须读懂:
1. AI赛道正在从“工具层”过渡到“结构层”竞争 。从拼Token效率、推理速度,开始转向“是否能打造具有综合智能体”的比拼。
2. 开源VS封闭将主导下一轮技术与资本对抗 。Meta、Mistral等公司试图通过开源塑造产业新格局,而封闭阵营则依托商业落地强推护城河。这将影响全球AI初创公司的生存策略和融资逻辑。
3. 超级智能概念或将引爆下一轮估值新叙事 。当“超级智能”开始被CEO们频繁提及,意味着一个全新叙事正待资本认领。短期内,关注模型进化路径、通用智能代理(AGI)、多模态整合等方向的公司或迎来估值重估。
超级智能,不是明天的幻想,而是今天的博弈
扎克伯格的表态并非一句“AI鸡汤”,而是一场现实的战略宣言。超级智能的讨论已经从学术圈进入董事会,从实验室走向市场。这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问题,而是一个价值体系、资本布局与产业话语权再分配的问题。
对于A股投资者而言,超级智能仍远,但超级投资机会已至。
不是所有AI都能成为超级智能,但所有超级智能的公司,今天都已开始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