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分析|中际旭创 vs 新易盛:谁才是真正的光模块之王?
中际旭创,光模块领域的霸主,凭借资本整合与技术底蕴,已然问鼎全球高速赛道;新易盛,异军突起的业内新锐,以迅猛灵活的战术攻城略地,跻身产业一线。眼下,AI浪潮和云计算爆发,让这两家公司尽享行业红利,业绩飞速攀升,也让这场“双雄争霸”进入白热化阶段。谁能最终尽享行业硕果?谁更值得下注?本文给你彻底讲清楚。
一、战略定位与成长路径
中际旭创:高端全球化,行业霸主
- 全球光模块龙头地位 – 中际旭创在全球光模块市场市占率约25%(2024年),稳居第一 。尤其在800G高速光模块领域占有率超过30%,坐稳了全球同类市场份额的头把金交椅,通过技术优势牢牢把控高端市场。
- 巨头核心供应商 – 公司还与英伟达、谷歌等北美头部客户建立深度合作,成为这些算力巨头的核心供应商,并提前布局1.6T硅光模块,共同测试下一代产品。这种合作为其进一步拓展海外高端市场,提供了强大支撑。
- 技术底蕴雄厚 – 凭借先发优势 ,中际旭创率先实现800G光模块规模量产(2022年Q4),去年推出全球首款1.6T OSFP-XD光模块,预计今年下半年逐步放量。公司在硅光芯片、CPO(共封装光学)等未来技术上超前卡位,相关核心专利储备达62项 ,位居行业之最。
新易盛:黑马逆袭,性价比之王
- 灵活战术快速崛起 – 作为后起新秀,新易盛聚焦高速产品的性价比 突破。800G光模块采用LPO(线性驱动)方案,功耗降低约30% ,成本优势明显。凭此技术路线,公司快速抢占市场增量,在高增长赛道中杀出一条血路。
- 成本致胜策略 – 新易盛在泰国新建工厂,生产成本下降约15%,海外客户收入占比近70%。全自动化产线 (2024年投产第三代)上马后,效果显著,单位制造成本比同行降低8%-12%,毛利率达到43%,控本能力冠绝行业。正是以低成本高效率的策略,新易盛成功跻身产业一线方队。
战略定位对比:
▶ 核心洞察
中际旭创凭借全球化布局和技术领先,定位于高端市场的“王者”,而新易盛以成本控制和本土化策略为“黑马”崛起。两者商业运营战略各有侧重——一个以“技术矛”抢占塔尖,一个以“成本盾”深耕增量。但异曲同工的是,双方都把握住了AI算力革命下的数据中心光互连 机遇。后续拉开差距的关键,或许就在于各自对应甲方的结构化裂变进程了。
二、客户结构与全球布局
全球AI算力需求暴涨,客户结构和区域布局成为企业抵御周期波动的重要因素。

▶ 核心洞察
中际旭创客户基础广泛、海外份额大且黏性强,抗风险能力突出;新易盛则对单一客户依赖度更高,并凭借LPO新品在AI集群中的爆发力,业绩弹性十足。全球布局上,新易盛“求快”,中际旭创“图稳”的特质,彰显无疑。——那么当行业波动加剧时,产能与供应链更稳健者,显然会更具抗压优势。
三、技术护城河对比
光模块行业技术迭代迅猛,技术护城河是“双雄”竞争的制胜关键。两家公司在技术路线上既有重叠,也各具特色:
中际旭创:技术驱动的龙头
- 先发与整合:全球首个 推出800G可插拔光模块和1.6T光模块的厂商;400G产品市占率稳居一线,800G时代凭技术先发优势市占率超30%。公司深耕高速光芯片设计,掌握先进的COB封装工艺,并与台积电合作CPO封装技术。垂直整合使其在成本和性能上均领先一步。
- 研发深度:截至2024年底累计专利371件 ,其中发明专利195件;2024年研发投入13.33亿元 (同比+64.8%),约为新易盛的3倍,研发团队超1200人(约8%为博士),远超同行平均水准。公司在1.6T硅光模块、CPO等前沿领域拥有行业最多的核心专利储备,为未来标准奠定基础。
新易盛:效率导向的挑战者
- 成本优势:以极致降本 为核心竞争力。公司打造高度自动化生产,实现低成本高效率制造。第三代自动化产线于2024年投产,单位制造成本再降15% 。凭借LPO线性驱动架构,精简光模块设计,短距互连省去DSP芯片,模块功耗降低30%-50% 。这种“轻装上阵”在AI数据中心场景中大受欢迎。
- 快速创新: 新易盛技术团队“小船快调头”,在400G~1.6T全系列产品上多线并进。
- 差异化布局: 押注LPO低功耗方案抢占市场空白,并提前研发1.6T LRO模块(已于OFC2025展出样品),瞄准国内AI训练集群需求;同时涉足车载激光雷达等新兴光器件领域,培育第二成长曲线。

技术路线卡位(1.6T时代)
- 中际旭创布局硅光可插拔+CPO封装,稳健推进。
- 新易盛全面押注LPO方案,高效低耗,优势明显。
▶ 核心洞察
中际旭创以深厚研发筑起“高墙”,致力引领未来标准;新易盛则以“小步快跑”在关键应用中迅速切入,形成“深度 vs. 速度”的竞赛格局。中际旭创预计下半年逐步放量的1.6T硅光模块,占据先机;新易盛凭借LPO方案的短期低功耗成本优势,希冀扩大市场份额。
投资观点:技术高墙背后,比拼的是创新韧性和执行力。无论是先发红利还是降本奇兵,最终韧性才是真正护城河 !持续创新且经得起市场风浪考验的企业,方能在技术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四、财务健康度分析
高速增长的行业背景下,两家公司2024年财务表现亮眼,营收与利润井喷 ,但盈利结构存在差异:
增长与盈利:2025年第一季度,在800G与1.6T光模块需求推动下,两家公司依然保持高增长势头。新易盛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84.5%,几乎追平中际旭创的净利润,显示出惊人的爆发力;但从体量来看,中际旭创仍占据优势:Q1营收66.74亿元,为新易盛40.52亿元的1.6倍以上,利润规模也略高。规模效应下,中际旭创毛利率稳定在30%以上;新易盛则因其LPO方案带来的极致降本能力,以超过40%的毛利率领跑。净利率方面,新易盛显著高于中际旭创,说明其费用控制和盈利效率更优。
现金流与财务质量:从现金流看,中际旭创2025年Q1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21.64亿元 ,超过当季净利润15.83亿元 ,现金流/净利润比高达137% ,显示出强劲的回款能力与高含金量盈利结构。反观新易盛,尽管Q1净利润达15.73亿元 ,但同期经营现金流净额仅为1.99亿元 ,现金流/净利润比仅13% 。这意味着大量销售收入未能及时变现,应收账款的风险可能正在累积。
中际旭创稳健的回款与自由现金流,为其后续产能扩张与技术投入提供了充足弹药;而新易盛则需警惕高速增长下,回款效率滞后所可能带来的流动性风险。
▶ 核心洞察
当前AI光模块景气高涨,业绩高速增长推动两家公司估值切换,“戴维斯双击”的逻辑开始显现。相对而言,中际旭创财务指标方面,更为稳健,现金流充沛、抗风险能力强;新易盛业绩盈利的爆发力表面看上去更强,但经营现金流偏弱,却是不争的事实,这就更应关注其业绩高成长背后的资金健康问题了。高增易,稳现金难—CASH IS KING!能够赚到“真金白银”的企业,才能笑到最后。
五、产能扩张与交付能力
在订单爆发的背景下,产能扩张与供应链掌控成为比拼硬实力的关键。两家公司纷纷加码产能建设,展开了一场光模块行业的“产能军备竞赛”:
中际旭创:稳扎稳打,全球多基地布局
- 扩产节奏稳健: 通过苏州、铜陵双基地扩产,公司800G月产能从2023年初的10万只提升至2024年末的30万只,交付周期缩短至4周。同时,公司早在需求爆发前即于泰国、马来西亚布局大规模产能。随着马来基地投产,800G月产能翻倍至200万只 ;泰国工厂主要承接北美订单,规避关税提升交付效率。
- 供应链话语权:中际旭创凭借龙头地位与供应链上游深度绑定。例如,与日本住友电工建立战略合作,独家锁定25G DFB激光器等核心器件供应;与台积电、Broadcom等合作CPO关键技术。强大的供应链掌控力保证了在原材料紧缺或贸易风波下依然供货从容 。
新易盛:快速扩张,高弹性交付
- 闪电扩产:新易盛抓住市场机遇,迅速扩充产能。泰国工厂一期在2023年上半年投产,二期于2025年初投入运营。截至2024年底,公司点对点光模块年产能达1060万只 ,产量979万只,产能利用率近92%。高度自动化让新产能快速爬坡,在订单高峰期也能火力全开 。
- 弹性供应链:为防范供应链中断风险,新易盛积极导入多元化供应商。引入美国Coherent(原II-VI)作为激光器第二供应源,以备不时之需;与国内供应链伙伴紧密合作,构建本土配套体系。一旦一家供应商受限,备用方案可立刻顶上,保证交付不中断 。

▶ 核心洞察
新易盛以“快”制胜,中际旭创以“稳”见长。在需求爆发阶段,快速扩产者能抢占订单先机;但若行业波动或供应紧张,稳健布局者能笑到最后。
六、风险敞口
尽管基本面强劲,“双雄”仍面临不可忽视的风险变量。不过从公司应对举措看,这些风险多在可控范围,甚至孕育新的转机:
- 中际旭创 – 外部环境风险: 公司收入高度依赖北美市场(2024年境外占比86.8%),对中美贸易政策变化较为敏感。如果美国加强管制或加征关税,短期订单可能受影响。不过,中际旭创已将主要产能转移至泰国,有效规避关税 冲击。同时,公司积极拓展非美市场,2024年对非美国地区出口大幅增长,一定程度上对冲了政治风险。
- 新易盛 – 客户集中风险: 新易盛目前业绩高度依赖于少数大客户,特别是英伟达(直接和间接订单合计占比可能相当可观)。一旦主要客户采购节奏波动,业绩恐随之剧烈起伏。不过,公司正努力开拓国内AI算力集群市场,2024年国内收入同比大增266%,占比提升至21%。本土市场的突破将逐步降低单一海外客户依赖,为未来增长提供“第二支点”。
▶ 核心洞察
中际旭创的主要风险在外部(地缘与政策),新易盛的风险在内部(客户集中度)。所幸,两家公司都正及时洞察经营过程中的外部风险隐患,像旭创,就正通过产能外移、客户多元化等方式,来试图对冲政治风险;新易盛更擅长于通过开拓新市场、丰富客户结构的动作,来平滑订单波动节奏。未雨绸缪,化风险为机遇,正是优秀企业的高明之处。
七、人力资本质量
核心人才储备:密度与广度之争. 高速光通信是高度依赖人才智力的行业,核心人才(顶尖研发、市场精英)是公司最重要的资本。
1.薪酬竞争力
中际旭创 :2024年人均薪酬16.9万元 (同比+7.77%)
新易盛 :校招岗位年薪8-12万元 (本科),管理层薪酬未公开
2.人效指标对比

注:新易盛数据根据2024年净利率38.8%及员工规模估算;中际数据来自2024年报
综合评估:人力资本质量矩阵
七、长期价值锚点
短期业绩固然亮眼,更值得关注的是两家公司各自蕴含的长期价值“王牌”。这些隐藏的宝藏将支撑企业行稳致远:
中际旭创的长期价值:深厚技术积淀赋予其厚实护城河。公司在硅光芯片、CPO等未来方向的超前布局有望带来超额回报——据估算,若CPO在数据中心逐步渗透,每提升1个百分点渗透率,旭创可新增约3.5亿元净利润的弹性,此等“期权价值”目前尚未被市场充分认知。在技术优势难以撼动的同时,公司累计拥有近300项核心专利(其中硅光相关89项),知识产权壁垒牢固。作为全球龙头,中际旭创还具备强大的议价能力和行业整合能力 ,有望在未来行业洗牌中收购优质标的、进一步巩固领导地位。可以说,旭创的长期价值更多体现在技术红利兑现和龙头溢价 上——只要光通信需求长期向好,旭创凭借深厚研发底蕴和市场地位,将持续享受价值复利。
新易盛的长期价值:高效经营与多元化探索带来成长后劲。首先,极致的降本增效为公司奠定了高利润率基础,让新易盛在激烈的价格战中更具韧性,可长期保持利润护城河。其次,公司积极开拓新领域,如车载激光雷达光器件业务预计2025年可贡献约8%收入,成为第二成长曲线。一旦这一新兴市场爆发,新易盛有望享受先发红利 。另外,新易盛紧跟行业技术趋势(如后续可能布局硅光方案等),尽管研发投入不及旭创,但凭借“小船好调头”的灵活性,完全有机会在细分市场实现后发赶超。综合来看,新易盛的长期价值在于效率驱动的高盈利 和业务多元化带来的额外成长性 。当前市场若低估了其持续增长潜能,那么未来预期修正时,股价可能出现令人惊喜的弹性 。
ESG价值引擎

投资者观点:真正的价值往往藏在被忽视的细节里。市场短期情绪扰动后,可能令一些公司的长期价值点被低估,但时间终会证明一切。耐心是价值投资者最好的朋友——市场可以暂时忽略价值,但终将为其买单,并付出高额溢价。“买在无人问津处,卖在人声鼎沸时”,潜心洞察那些被低估的“隐形王牌”,才能在未来收获超额回报。
八、市场预期差与估值博弈
经历前期的大涨后,近期光模块板块出现震荡调整,市场情绪由亢奋转向谨慎。这背后既有对短期增速放缓的担忧,也有对高估值的警惕。但正因如此,“预期差”带来了新的博弈空间:
- 股价表现: 截至2025年7月31日,中际旭创年内涨幅+78.9%,近3个月+161.7%;新易盛年内涨幅+134.4%,近3个月+196.2%。新易盛股价表现更凌厉,一度大幅领先。这反映出市场对其业绩爆发的更高热情。然而随着板块降温,双方股价均从高点回调,进入消化预期阶段。
- 估值水平:当前(截至2025年7月31日),中际旭创市盈率(TTM)约40倍,新易盛约44倍;考虑2025年业绩高增后的动态PE,两者分别回落至25倍和22倍左右,趋于合理区间。相较海外公司,国内龙头估值仍有提升空间。高盛等机构研报观点也认为 ,行业龙头公司的估值溢价,有望进一步上移。
- 机构态度:随着算力产业链的市场影响力与日俱增,整体AI板块在二季度,就正成为公募基金重点配置方向。 机构投资者的动向,也反映出了不少对公司价值认可度的敏感信号。银河证券等机构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主动偏股基金增持市值排名前十的个股中,算力概念占据四席,就可见一斑。而作为光模块龙头的中际旭创和新易盛,正日益成为基金经理们的心头好。

根据上市公司中报披露情况显示,截止今年二季度末,持仓中际旭创和新易盛这两家上市公司的公募基金家数,分别为596家和636家。表面看上去,后者更受机构投资者的青睐。但如果我们从上个季度周期的“基金增仓家数及比例”的指标来衡量,显然机构投资者们更看好行业老兵中际旭创的长期潜力价值。
通过其他公开披露的讯息显示,部分基金经理认为,由于AI大模型训练需要高速率光通信,那么光模块需求持续提升后,可以直接推动了龙头企业的订单增长。对业绩正反馈的积极期待,提振了机构投资者对板块龙头的配置信心。
- 预期差分析:目前市场的担忧主要在两点:其一,AI算力投资和云厂商资本开支增速边际放缓(传闻从去年的35%降至今年25%),担心光模块高增长不可持续;其二,中美贸易摩擦等政策风险可能影响订单。但这些忧虑可能被放大,而一些积极因素反而被忽视:技术升级带来的ASP提升 和新品放量是业绩的新动力。举例来说,800G模块平均单价比400G高出约170%,即使出货数量增速放缓,销售额仍有增长动能;明后年1.6T新品推出更将打开新的市场空间。此外,一些“一次性”因素如前期原材料短缺、汇率波动等在2025年有所缓解,盈利有望超预期。
- 关键预期差:市场或低估了中际旭创海外订单的黏性和1.6T新产品的增量价值。一旦证明北美云厂商需求并未见顶、1.6T产品顺利放量,旭创有望迎来估值修复 。相反,市场对新易盛的乐观预期已经很高,但潜在分歧在于:LPO技术路线能否持续胜出?高增长能否转化为等比例的现金流?这些疑问尚未price-in。如果后续新易盛现金流问题改善、国内业务超预期,将进一步验证其高成长逻辑,否则股价可能面临波动。
▶ 核心洞察
当前市场可能过度定价了旭创的地缘政治风险,而低估了其技术与客户优势的持续性;对于新易盛,则几乎完全按最乐观情景定价,高成长预期需要后续业绩和现金流来验证。对于投资者而言,预期差就是机会! 当悲观预期被证伪,资金将蜂拥而入,业绩和估值“双升”带来股价戴维斯双击。聪明的投资者应逆向思考,在他人怀疑时提早布局真正有长期成长锚定的标的。
(终极决胜因素:旭创在制造工艺与大数据积累上有深厚优势,新易盛则在人均专利产出等指标上高出约35%,显示小团队的高效创造力。这些软实力或将成为长期胜负手。)
九、结语:价值之选 VS 弹性之选
中际旭创与新易盛作为光模块“双雄”,各自展现出截然不同但又同样吸引人的投资价值:
中际旭创 – “价值”之选:作为行业霸主 ,旭创拥有深厚的技术护城河和稳健的全球市占率,是光模块领域当之无愧的基本面价值担当 。公司体量大、现金流充沛,能够穿越周期持续增长,适合长期价值投资者持有。
新易盛 – “弹性”之选:作为后起之秀,易盛以卓越效率和爆发式业绩增长证明了自己的潜力,是高速成长股中的弹性标的 。公司商业运营机制更为灵活、业绩增长顺周期时更为迅猛,股价弹性也就相对较大,适合风险偏好较高、看重短中期爆发力的激进型投资者。
综合对比摘要:

双轨价值定位:
- 中际旭创:“技术锚” – 全球龙头+现金奶牛属性 → 稳健收益 首选标的。
- 新易盛:“弹性刃” – 局部创新+高成长溢价 → 进攻型 利器。
核心研判强化:
- 高端技术代差 :旭创凭借1.6T硅光先发优势正筑起新壁垒,高端市场领先身位将进一步扩大。
- 本土算力契机 :国内AI算力集群建设提速,易盛的800G LPO方案预计还有2-3年的窗口红利,可乘势做大。
- 终极洗牌变量 :CPO共封装技术的商业化进度将是未来格局变数。目前旭创携手台积电在CPO方面略胜一筹,但新技术演进瞬息万变,仍需持续关注。
投资者实操启示:
中长期 :偏稳健者可重点持仓中际旭创 ,享受龙头成长复利红利,同时关注海外需求趋势及1.6T新品推进节奏,以评估其持续增长力。
中短期 :激进型可阶段性布局新易盛 ,博取业绩高弹性收益,密切跟踪其LPO产品市场反馈和现金流改善情况。
动态调整 :紧盯行业CPO技术落地进程,如有颠覆性进展,需及时调整配置比例,以在下一阶段竞争中占得先机。
展望未来,光模块行业景气度依然高企,新一代产品周期正逐步开启。“价值”与“弹性”并非对立,而是相辅相成。投资者不妨根据自身风险偏好组合配置 :稳健者拥抱价值龙头,进取者博取成长弹性,或两者兼顾以对冲波动。在行业东风持续、市场预期修复的背景下,“光模块双雄”有望携手迈向新的高度。业绩持续高增叠加估值重塑,戴维斯双击 逻辑将逐步兑现。长期来看,优质公司终将为投资者创造丰厚回报。
光模块这盘棋,赢的不是谁跑得快,而是谁站得稳!中际旭创是率军冲锋的“正规军”,新易盛是不拘一格的“奇兵”。周期的尽头,胜负终由基本面说话。市场终将奖励有准备的玩家。从上游芯片演进到下游算力投资,从政策风云到国际纷争,我们必须持续追踪那些微观信号——这正是中际旭创和新易盛给我们的启示:唯有深耕内功、洞悉先机,方能在时代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光通信战场瞬息万变,“双雄争霸”的精彩大戏仍将继续,我们拭目以待下一个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