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

持续新高的PCB,为何强到让空头绝望?

作者: 预见大模型 PCB 顶级公司 #顶级公司 #PCB

原文链接: https://www.yjnt111.top/article/141

在A股的战场上,板块轮动如走马灯,昙花一现者众,能持续冲破想象天花板者寡。

PCB,正是这条让空头屡战屡败、最终陷入绝望深渊的硬核赛道。  

它的上涨绝非昙花一现的情绪炒作,而是“需求锁死 + 供给稀缺 + 估值跃迁 ”三股洪荒之力共振驱动的必然结局。看不清这一点?注定要在轧空中爆仓出局!



观察其战场态势,K线图已为多空对决写下残酷注脚:连续数周强势上攻,涨幅屡破历史区间上限;回调幅度极浅,空头重兵压制的阴线,往往被次日凌厉的长阳线无情反包;量能持续放大,买盘力量坚定而稳定。近一年,PCB板块涨幅近100%,远超沪深300的24%,不仅年内最大回撤更小,还创下多次历史新高,整体走势全面碾压大盘。这不是短线情绪的偶发冲动,而是强趋势叠加强承接的典型形态,反映出资金流入的稳定性与持续性。

空头赖以生存的“三板斧”在此役中彻底失灵:当旧逻辑指责“估值过高”(周期股PE到15-20倍就该掉头),PCB龙头却稳居25-30倍估值仍获资金狂热追捧,因定价体系已切换至科技制造新范式 ;当“周期见顶论”者断言消费电子尾声必崩盘,AI服务器、汽车电子、通信设备构成的“刚性三角”需求 却多点爆发,以新应用替代旧周期,韧性超乎想象;当“产能过剩”的论调试图唱衰,现实却是高端PCB产能根本扩不动 (技术、资金、认证、设备壁垒高耸),交期已从8周延长至12-16周。空头在用燃油机标准评价电动车,岂能不谬以千里?

因此,本文将穿透表象,从三大维度拆解PCB行情的底层钢铁结构:“需求”  如何被AI服务器、汽车电子、通信设备这刚性三角牢牢锁死,并驱动价值量“永动”升级;“供给”的核心在于,高端PCB产能的扩张需跨越技术、资金、认证、设备等多重门槛,复制和放量的周期长、难度高,短期内难以快速释放有效供给。“估值”  又如何因盈利质地提升与成长性确立,推动中枢抬升至科技白马区间。记住:当一个板块的三大核心驱动力同步向上共振时,空头的坟场,就是多头的舞台。PCB,绝非短期博弈的投机品,它是趋势投资者手中锋利的长期筹码收割机

第一章 需求旺盛:刚性的“锁死”与升级的“永动”

AI服务器、汽车电子、通信设备三大核心应用,构成了PCB需求的刚性铁三角,不仅锁死了底部需求,还在持续推高单件价值量,形成“永动机”式的增长动力。

1. AI算力浪潮:服务器板的层数军备竞赛

规格升级驱动价值量

AI服务器的PCB层数正从传统的16层,跃升到28层甚至32层,叠层复杂度、信号完整性要求、散热设计难度全面提升。

表:AI服务器平台与对应PCB规格演进

指标释义

*HDI阶数:高密度互连(HDI)的叠层加工复杂度等级,阶数越高,布线密度和加工精度要求越高。

**ASP(Average Selling Price):平均销售价格,这里指单块PCB板的平均售价,相对前一代平台的涨幅。

 

点评 :层数、HDI阶数与材料占比的同步提升,直接形成ASP的阶梯式上涨,这种价值量增长几乎与平台迭代同步发生。

需求刚性验证

北美四大云厂(微软、谷歌、亚马逊、Meta)2025年Q2合计资本开支958亿美元,同比+64%,其中超60%投向AI数据中心。AI服务器主板、背板等PCB订单呈锁定状态,交期延长至12-16周。

2. 智能汽车革命:车规域控板量价齐升

域控架构带来的用量跃升

传统分布式ECU架构逐步被集中式域控制架构取代,一台L2+/L3智能驾驶汽车的域控PCB用量是燃油车的3-5倍,且为高可靠性多层板。(注:域控板就是智能汽车的“中枢神经”电路板,把过去分散在不同控制单元的“大脑”集中到几个强大的“中央处理器”里,既要处理更复杂的指令,又要能在高温、震动等极端环境下稳定工作,所以用量更多、做工更精、价值也更高。)

表:车规PCB价值量对比

 点评 :域控架构不只是量的增加,更是规格与可靠性要求的质变,供应商一旦进入车企体系,订单生命周期可锁定5-7年。

 

3. 通信基建升级:永不熄灭的底层火焰

  • 800G→1.6T时代的背板与高速板

数据中心交换机、路由器升级到1.6T,背板PCB需支持更高信号速率,采用超低Dk/Df基材,高速背板ASP提升20-30%。

  • 卫星互联网与6G前奏

卫星地面终端与6G实验设备开始用PTFE特种高频板,工艺与材料门槛均高于5G时代。

投资提示

需求端的三驾马车同步加速,且每一次平台升级都带来ASP阶梯式上移,这不是短期补库,而是结构性需求重构。抓住绑定AI和车规客户的高端PCB龙头,就是在押注未来三到五年的确定性增长。

第二章 供给受限:高端产能的“稀缺性陷阱”

中国已成为全球PCB高端产能的主战场,但新建高端产线从立项到投产存在“资金—设备—认证—人才”四道关键关卡,实际可用产能持续滞后,供给持续偏紧,这种结构优势将长期支撑龙头公司的盈利与定价权。

1. PCB产值:全球与中国最新对比

点评 :AI服务器与汽车电子等高端应用驱动下,中国PCB市场仍保持高于全球的增速。这为产业链提供了充足右侧空间。

2. 产业链纵深分布(上游—中游—下游)

  • 上游

高频高速基材(PTFE等)、高纯铜箔、专业树脂/蚀刻液,企业如南玻A、沧县銅箔等。

  • 中游(核心制造)

高端PCB龙头:沪电股份、深南电路、鹏鼎控股等,主攻服务AI服务器、车规域控、通信背板;产能集中且订单稳定。

  • 下游终端

数据中心(云计算厂商如阿里云、腾讯云)、电动车整车厂(如比亚迪、蔚来)、通信设备商(华为、中兴)。

点评:中游厂商处于产业链价值最高点,只要上游供应稳定、下游需求持续,价格和利润有足够护城河。

3. 名义产能 vs 实际供给:滞后释放的事实

  • 设备滞后 :PCB关键设备(如LDI、背钻机)交付周期已延长至 18–24 个月。
  • 产线调试时间 :新厂启动后的前3–6个月,良率达不到批量供货标准。客户认可与样品试产流程也需1–2季度完成。

点评 :即使企业宣布新产线 2025 年动工,实际上量产能力很可能要到 2026 年中后期才能显现。

4. 国际竞争格局与结构判断

  • 根据权威数据,中国2024年PCB行业产值预计达到约267.9亿美元,占全球市场份额约32.8%,相较于2023年的30.5%继续提升。
  • 虽然台湾和日韩厂商在封装载板领域仍保有优势,但其扩张节奏较乏力。
  • 出口环境方面,美国和欧洲对高端PCB技术与材料控制加强,但中国厂商通过在泰国设厂布局规避压力力图维持出口能力。

点评 :中国高端PCB龙头在渠道和产能上整体领先,并且具备快速应对外部政策变化的战略灵活性。

投资提示

高端PCB供应结构的稀缺不是暂时现象,而是由攀升门槛构成的持续壁垒。只要核心需求持续爆发,掌握产能调度与客户粘性的龙头企业,将守住价格和利润的“制高点”。

 

第三章 估值迁移:从“周期囚徒”到“科技白马”的华丽转身

PCB龙头已完成从“低估值周期股”到“高成长科技制造白马”的估值重塑,核心驱动来自盈利质量提升、产品结构高端化、客户绑定和成长路径明确,市场给予25–30倍PE已是合理定价,并存在继续享受戴维斯双击的空间。

1. 最新财务对比:盈利质量全面升级

过去一年,PCB板块的盈利面貌已经被彻底改写——与其用抽象的“高成长”去形容,不如直接用最新一季的财报数据来感受一下行业龙头们的“硬实力”。

表:2025Q1 PCB重点公司核心财务表现

串联分析 :Q1财报清晰地把公司间的分化展现出来——谁的收入增速高、利润弹性足,几乎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AI服务器、车规、高速通信等高端板的占比,二是能否形成批量交付和稳定良率。胜宏科技、生益电子的爆发式增长是高端化加速兑现的典型;沪电股份、深南电路则展现了规模稳健增长与利润同步向上的龙头韧性;兴森科技、鹏鼎控股利润承压,多与产品结构和费用节奏有关,而非需求转弱。

2. 估值逻辑的转变

  • 过去定价 :传统PCB企业受制于消费电子和宏观波动,被市场按10–15倍PE的周期股定价。
  • 现在定价 :高端化与下游结构升级(AI、车规、通信)弱化周期波动,稳定成长性+高ROE让龙头获得20–28倍的“科技制造”估值。
  • 未来潜力 :业绩持续兑现+估值稳定或抬升,构成戴维斯双击的可能。

3. 客户与产品结构升级是估值上移的核心逻辑

  • 客户粘性 :AI服务器板、车规域控板、通信背板等领域验证周期长,一旦进入供应链(如英伟达、亚马逊、华为、比亚迪),合作周期可达5–7年。
  • 产品高端化 :18层以上高多层板、6阶HDI、超低Dk/Df高速板占比持续提升,带来ASP与毛利率双升。
  • 收入结构 :龙头企业高端板营收占比普遍超过60%,毛利率显著高于通用板。

投资提示

“当一家制造业公司能在高端市场稳固议价权、绑定优质客户,并持续提升盈利质量时,它就有资格被市场赋予科技制造的估值溢价——PCB龙头正处在这样的估值上行通道中。”

第四章 数据抓手:空头“绝望回补”的冰冷注脚

行业的高景气不仅体现在个别公司的优异表现,而是结构性、广泛的产业趋势。从需求升级、供给紧张,到行业均值盈利改善,这些数字构成了空头无处借力的坚硬壁垒。

1. 需求端:ASP、订货周期数据验证结构性抬升

点评 :此类高端产品升级不仅带动需求量增长,更叠加了单件价值的明显提升,构成“高景气+高利润”双重证据。

2. 供给端:交付周期滞后凸显产能紧张

点评 :周期逐步延长反映出高端产能供给严重滞后,龙头厂商的议价能力进一步强化,也阻断了新进入者短期冲击可能。

3. 盈利端:行业整体盈利能力显著改善

  • 毛利率行业均值 :从 2023 的约 27%–29% 提升至 2025Q1 的约 30%–33%,高端板块超过 35%。
  • 净利率行业均值 :从 2023 的约 8%–10%,持续进升至 2025Q1 的 12%–15%。
  • 高端产品占比 :全行业高端板占比从过去的约 50% 提升至现阶段 60%+。

点评 :这些不是个别公司数据,而是行业趋势:盈利结构在质变,利润与结构同步改善。

当产业链上所有关键量化指标——需求、供给、盈利——全部同步向上时,反向操作的一切判断都将被无情击破。空头此时不是“押注下行”,而是在和产业趋势做对。

第五章 未来引擎:引爆下一轮“绝望新高”的导火索

当前的高景气只是开始,未来1–3年内,一系列已在酝酿中的产业催化,将推动PCB板块迎来新的需求高峰与利润释放期。这些事件按时间有序推进,形成互相叠加的上涨驱动力。

1. 催化时间轴(2025–2027)

2. 催化力度评估表

3. 催化事件—潜在受益公司对照表

点评 :将未来的催化与可投资标的直接关联,有助于投资者在不同时间窗口捕捉最有潜力的机会。

投资提示

下一轮行情的引擎,不是单一的火花,而是一连串时间有序、叠加共振的产业事件。每一次平台换代、每一次新技术落地,都是一次推动PCB板块走向“绝望新高”的加速器。

第六章 风险扫描,空头的盲区在哪?

在高景气周期中,风险依然存在,但它们多半是阶段性、可控性风险;相比之下,空头的核心误判在于用旧周期的逻辑评估一个正在重塑价值链的行业。

**1. 真实风险:概率与冲击评估 **

** 表:高端PCB行业风险评估矩阵**

点评 :风险的关键在于“结构性”而非“全面性”,龙头凭技术与客户绑定,可在多数风险中保持相对优势。

2. 空头的三大认知偏差

1.周期类比失效

空头习惯用消费电子周期评估当前行情,忽视AI/车规/通信的长周期成长属性。

点评:这是“用老地图找新大陆”,必然失焦。

2.估值过度保守

依旧用10–15倍PE看待龙头,忽略高端化带来的盈利可见性与ROE提升。

点评:忽略了市场重估的核心逻辑——稳定增长+高质量盈利=估值中枢上移。

3.供给误判

认为高利润会吸引大量新进入者短期抢占市场,低估了高端PCB在技术、认证、设备、人力的壁垒。

点评:事实是交付周期依然在高位,新增产能释放缓慢且受控。

3. 投资者应关注的反向信号

  • 板块整体估值在无盈利支撑情况下过快拉升
  • 单一细分需求(如某一GPU平台)突然放缓
  • 原材料价格快速上行且无法向下游传导

点评 :这些才是需要警惕的实质性反转信号,而不是空头口中的“周期见顶”喊话。

投资提示

在一个产业链结构已经转型、盈利逻辑已重塑的周期中,最大的风险不是短期波动,而是用过时的框架去解读它。空头的失败,本质是认知没有跟上产业的脚步。

 

结语:需求-供给-估值的铁三角,驱动中长期成长

需求刚性锁死、供给高端稀缺、估值成长跃迁,这个“铁三角”逻辑在2025年的产业现实中不仅成立,而且在未来3–5年内仍具持续性。

1. 逻辑闭环的延续性

  • 需求端 :AI服务器、车规域控、1.6T通信设备的迭代节奏不会停歇,每一轮平台升级都伴随ASP的跃升。
  • 供给端 :高端产能扩张的门槛和节奏决定了供给难以“井喷”,交付周期的高位运行就是最好证明。
  • 估值端 :高质量盈利+成长路径清晰,让资本市场愿意给出并维持更高的定价中枢。

点评 :当三角形的每一边都在同一方向发力时,这不是阶段性现象,而是结构性趋势。

2. 对投资者的意义

  • 持有信心 :短期波动不改变长期趋势,铁三角的支撑逻辑更适合中长期配置。
  • 择优布局 :优先选择在三角形三个维度上同时占优的公司(高端化比例、订单可见性、盈利稳定性)。
  • 动态跟踪 :持续跟踪高端产品占比、交付周期、ROIC等关键指标,判断铁三角是否稳固。

产业趋势是洪流,资本逻辑是方向盘。当需求、供给、估值的铁三角稳固如初,新高只是过程,不是终点;真正的终点,是空头彻底失去存在的理由。

© 2025 AI资讯 - 用冷静的智慧预见下一个未知

京ICP备2025144713号-1

主体备案单位:北京预见花开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