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MI300到MI400:AMD强攻英伟达,A股供应链能否起飞?
科技江湖从来没有永恒的王者,今天风光无限的英伟达,谁敢说不会被人“偷塔”?AMD这一次动手了,祭出的王牌就是MI300——一颗剑指AI算力核心的芯片。
一、天时地利:AMD的精准反击
英伟达虽强,却架不住AI大模型需求疯狂涌入。H100、H200早已卖到全球排队抢货,供货周期少则半年、多则九个月。这种一家独大的局面,高昂的价格与漫长的等待期,让各大云厂商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机会就在这里。
AMD瞅准时机端上了MI300系列,主打的MI300X型号,在规格上精准压制英伟达的软肋:192GB HBM3显存与5.3TB/s的带宽,全面超越了H200的141GB和4.8TB/s;FP8、FP16推理性能理论上足以与H100比肩。但真实场景表现还要看软件优化程度,并非所有负载都能全面领先英伟达。
这不是巧合,而是AMD精心瞄准英伟达最吃紧的市场——AI推理领域的短板而来的主动进攻。2025年,这关键的一仗,AMD踩中了风口,精准得让人拍案叫绝。
二、错位竞争:AMD的三大进攻路径
第一招:成本优势,直接扎心。
英伟达手上的牌虽然大,但价格动辄几万美元一张卡,客户买单时手都在抖。MI300X给出的定价,据供应链透露,比H100低15%-20%。云厂商一旦规模部署,节省的成本就是几千万甚至数亿级别的利润空间,这是真金白银的竞争优势。
第二招:生态短板,正在快速补齐。
过去AMD的生态缺位,客户转投门槛一直居高不下。但经过几年深耕,ROCm平台如今已在关键AI框架PyTorch和TensorFlow上实现兼容。部分国际科技巨头与国内一线厂商已开始测试和适配MI300,生态追赶已从纸面计划转向落地行动,AMD正全力缩短与英伟达之间的距离。
第三招:供货节奏,更快更准。
AMD锁定台积电5nm产线,并与SK海力士、三星稳定了HBM3存储芯片的供应渠道,具备潜在的交付优势。当英伟达客户还在焦急等待时,AMD已有机会更快速地送货上门,让客户感受到及时雨般的爽快。单凭这一点,AMD就足以赢下不少客户的兴趣与试用订单。
三、AMD的AI反击战,到底能走多远?
MI300系列并非AMD短暂的冒险,而是其全面布局下的一次战略冲锋。从生态搭建到供应链整合,从成本控制到技术攻关,每一步都走得坚定扎实。AMD正在撕开英伟达筑起的AI护城河,虽然这道口子现在还不大,但光亮已经透了出来。
2025年到2027年,将是决定AI芯片格局的关键三年。如果AMD能在推理市场站稳超过10%的份额,市场心理和资本信心势必发生变化,而这正是AMD期待的连锁效应。
但AMD的野心并不止于眼下这一局。MI300之后,更大的王牌MI400系列,才是真正布局已久的致命一击。
据业内最新消息,AMD即将推出的MI400系列,将包括一款机架级AI服务器型号MI450,配备多达72个处理器,摆出一副“铁了心跟英伟达死磕到底”的姿态。
在硬件规格方面,MI400系列单卡显存直接拉高到432GB,采用最新一代的HBM4,带宽逼近19.6TB/s,足以碾压目前主流产品的性能瓶颈。不仅如此,AMD这次还采用了模块化设计,像玩“乐高”积木一样,将服务器核心部件灵活组合,通过以太网与自家的Infinity Fabric技术连接,让数据中心部署更快速、更简单、更高效。
AMD这看似激进的布局,已经直接触动了英伟达的神经。外媒最新的报道指出,英伟达下一代AI芯片Rubin正面临延迟传闻,原因之一就是要重新设计架构以应对AMD的MI450机架级服务器。尽管英伟达官方紧急否认了Rubin延迟的消息,强调项目依然按原计划推进,但从市场对这些传闻的敏感反应来看,AMD的这一手布局已经真实地给了英伟达不小的压力。
这世界上,从来没有攻不破的堡垒,只有敢不敢冒险的勇士。AMD这一次不是为了跟随,而是为了破局——从MI300系列的精准布局,到MI400系列的后手绝招,这是一场瞄准英伟达的持久战。而这场攻防的背后,不仅仅是AMD和英伟达之间的博弈,更意味着围绕AMD生态的产业链公司有望迎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对A股市场来说,AMD在AI芯片市场的强势进攻,必然为那些布局于算力芯片封装测试、高速PCB、AI服务器集成以及散热模组的本土供应链企业打开成长天花板。一旦AMD顺利抢下英伟达哪怕一小部分市场,这些具备产业链卡位优势的公司势必迎来爆发性订单增长。而投资者的机会,就在于尽早锁定那些与AMD深度绑定的A股产业链龙头,搭上这趟由AMD拉动的AI产业升级列车。
至于AMD能不能真的将英伟达拉下王座,答案或许还需时间验证。但资本市场的嗅觉向来敏锐——市场已闻到风声,剩下的,就看谁的动作更快、更果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