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

深度解读|液冷狂飙,浪潮的C位还能守多久?

作者: 预见大模型 液冷系统 顶级公司 #顶级公司 #液冷系统

原文链接: https://www.yjnt111.top/article/167

在 AI 的高温战场上,谁能压住热浪,谁才有资格掌握算力的生杀大权。

大家在 AI 圈这两年干的事,说白了就俩字——堆算力。一股脑往机柜里塞,功率从 10~15 kW  飙到 30~60 kW ,顶级训练集群甚至逼近 100 kW 。功耗上去,散热压力就失控。

风冷?真撑不住了。行业试过各种办法——风机换得比车轱辘还大,散热片堆得像墙一样厚,机房空调开到最大,结果温度还是压不下来。更麻烦的是,机房的面积、承重、电力全被吃死,留不出空间去加算力。物理极限就是物理极限,想再往上,只能换赛道——液冷。

冷板式是眼前的主力,改造成本低,老机架动动刀子就能上,直接吃下国内 95% 以上  的市场份额。浸没式现在占比小,但在极限功率和特殊环境里落地越来越快,业内都懂:冷板是眼前的枪,浸没是后手的刀

近年政策面也在大力支持,比如国内新建大型数据中心的 PUE 要求 ≤ 1.25 ,“东数西算”这种国家级项目干脆一开始就写进液冷方案;欧美、新加坡同样用节能和用水的红线逼机房换血。以前是“愿不愿意用”,现在是“不用,你的项目批不下来”。

从行情和资金面看,液冷这波也是真的热。过去一年,液冷概念指数涨了 138% ,沪深 300 同期只涨 25% ——一个全油门冲刺,一个慢速巡航。资金在整机厂、冷板厂、系统集成商之间轮动,盯的都是谁能把技术变成订单、把订单变成利润。

在这波行情里,浪潮信息是绕不开的名字。手里有技术,链条全,能接大单还能自己交付。冷板赛道上,别人还在单点突击,它已经把服务器、整柜、CDU 铺成闭环,客户名单里有云厂商,也有 AI 训练的头部玩家。这篇,我们不聊虚头巴脑的概念,只把浪潮的硬指标、真产能、对手的家底摆到台面上,让持仓的人看得更明白,也让观望的人心里有杆秤。

一、锁定龙头——浪潮信息

之前的《算力核心赛道:液冷服务器产业链深度解析》已经把这条赛道拆得很细,这次我们不翻旧账,直接上干货——浪潮凭什么能坐在行业前排?

1.市场位置:领先,但不敢睡大觉

2024 年浪潮在国内液冷服务器市占率超 30%,连续三年第一梯队。两个原因——冷板式液冷起步早,单柜功率常态化干到 80~100kW;交付规模稳,不会因为一个大单没了就晃。

但二梯队咬得很紧,这优势要靠持续交付才能稳住,不是说第一就能一直躺着。

2.技术与产品:全链条,一个字——顺

浪潮的液冷布局,从服务器、整柜到 CDU 系统(冷却分配单元),从冷板设计到管路、快接头,全都能自己搞。客户下单就是“一口气”拿整套,不用左等右等配件商。

云厂商、大模型集群这种项目,时间就是钱,这种交付方式杀伤力极大。缺点是摊子大,管理和研发节奏不能掉链子。

3.产品迭代:不是光堆硬件

2025 年 6 月,浪潮上了新一代 AI 超节点——64 张 GPU 当 1 张用,还能同时跑四个国产开源大模型。这是软硬结合的玩法,不是简单拼配置。背后的液冷同样是 80~100kW 单柜的高功率级别,算力密度高、能效也压得住,这对液冷业务就是实打实的拉动。

4.客户结构:大单+全家桶

客户里有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也有海外超算中心、AI 服务商。下单基本是“全家桶”——服务器+整柜+液冷系统一起走,金额大、交付期短、复购率高。

好处是黏性强,坏处是大客户集中,一旦对方投资节奏慢了,短期业绩会跟着抖。

5.财务兑现:量利齐飞,液冷成了硬核加分项

2025Q1,浪潮交出了一份量价齐升的成绩单——营收 468.58 亿元,同比大增 165.31%;净利润 4.63 亿元,同比提升 52.78%;扣非净利润 4.27 亿元,同比增长 80.76%;经营现金流 58.03 亿元,同比飙升 265.48%。

拆开看,液冷整机的毛利率比风冷高出 2~3 个百分点,这部分结构性溢价,正成为利润改善的重要推手。更关键的是,浪潮的服务器及部件业务常年占总营收的 95% 以上,而液冷正是在这块主业里高速放量的增长点。公司已经把“All-in液冷”确立为战略方向——新一代高算力服务器全部优先推出液冷版本,配套产线、CDU 和液冷模块的扩建几乎占据了产能布局的重心。换句话说,液冷不仅是产品升级的技术路线,更是拉动主业营收增量的直接引擎:只要 AI 算力扩容继续推进,液冷渗透率每提升一个百分点,都会对整体营收形成成倍放大的效果。

6.产能布局:先扩上去,赌需求兑现

山东的整机、液冷模块、CDU 产线都在扩,2024–2025 是产能爬坡期,就是为了国内外 AI 算力扩容提前卡位。好处是有大单立刻能接,风险是行业一旦踩刹车,产能利用率会很难看。

小结

浪潮的优势是市场、技术、客户、产品迭代多管齐下。站得高没错,但二梯队追得快;全链条交付是它的杀手锏,但摊子大也考验节奏。先发优势不是保险单,能不能一直吃肉,就看交付和客户黏性能不能稳住。

二、横向对比:核心竞品公司

液冷这桌牌,不同位置的玩家打法完全不一样:有人押冷板(在芯片上加液冷板散热),有人守浸没(把服务器整体泡进绝缘冷却液),有人做系统(液冷全套方案),有人靠零部件(单个核心部件)吃毛利。短期看冷板占主场,但技术、政策、客户习惯一旦变,牌面可能重洗。下面几家是浪潮主要对手,看它们各自的棋路。

1.  中科曙光 / 曙光数创 —— 浸没派的“重火力”

注:曙光数创是中科曙光控股的子公司,液冷业务战略与母公司一体,母公司负责研发与核心产品,子公司负责系统集成与项目交付,市场上常以“曙光系”整体出现,因此在此合并分析。

  • 产业链位置

终端整机厂,和浪潮同在第一线抢单。

  • 技术路线

主打浸没式液冷(整机泡在绝缘液里散热),不是一时兴起,而是冷板市场早被浪潮、超聚变卡位,硬闯代价太高。

浸没在高功率(单柜功率高负载)和极端环境(高温、粉尘)里效率高,但主流数据中心还是冷板为主。

  • 客户结构

传统强项在政务、科研、金融,这类客户稳定。

近两年试着切入互联网和 AI 云厂商大单,但突破有限。

  • 财务表现(2025Q1)

收入同比增长,毛利率高于冷板整机厂,因为单价高、竞争少。

核心判断 :走的是差异化路线,但要想翻盘,需要两个条件——浸没式成本降下来,客户愿意为它的高能效买单。

对浪潮的影响 :短期威胁不大,但如果政策或市场突然倾向浸没式,曙光会在高密度算力项目上抢走部分订单。

2. 英维克 —— 系统方案的“老匠人”

  • 产业链位置

中游系统方案商,主要给整机厂(含浪潮)和部分云厂商供液冷系统。

  • 技术路线

冷板+CDU(冷却分配单元)方案成熟稳定,能帮客户把 PUE(数据中心能效指标)压到合规范围。

技术差异在于集成能力(整合各组件效率)和响应速度。

  • 客户结构

订单集中在少数整机厂和大客户,吃的是“稳定单”,但议价权不在自己手里。

  • 财务表现(2025Q1)

液冷收入双位数增长,毛利率高于整机厂。

核心判断 :稳得住,但稳得有点被动。真正的破局是能不能在高功率液冷系统上做出明显节能效果,直接签更多云厂商大单,少受下游牵制。

对浪潮的影响 :作为上游供应商,英维克一旦增强直签能力,可能在部分高端项目上与浪潮产生竞争关系。

3. 高澜股份 —— 冷板里的“尖刀”

  • 产业链位置

上游零部件供应商,专注 GPU 冷板(贴在芯片上的液冷板)。

  • 技术路线

微通道冷板(内部有细小流道提高散热)工艺成熟,进入了英伟达 GB200 供应链,这是技术护城河。

但产品单一,抗风险能力依赖英伟达项目节奏。

  • 客户结构

客户包括液冷系统商和整机厂,订单随下游项目周期波动。

  • 财务表现(2025Q1)

液冷业务收入增速快,毛利率高于中下游厂商。

核心判断 :锋利,但只有一招。要想长久,需要向下游延伸到模块或整机,提高利润稳定性;否则英伟达一换名单,订单可能立刻下滑。

对浪潮的影响 :浪潮短期依赖部分高澜的冷板产品,如果高澜延伸到整机或模块业务,就有可能从供应商变成竞争者。

4. 科华数据 —— 跨界的“卡位者”

  • 产业链位置

电源、储能起家,液冷是跨界尝试。

  • 技术路线

液冷主要用在储能集装箱(给电池降温),数据中心液冷更多是试水布局。

  • 客户结构

储能企业是主力客户,数据中心液冷占比低。

  • 财务表现(2025Q1)

液冷收入占比不高但增速快。

核心判断 :更多是战略占位,真想在液冷里挣大钱,得等数据中心业务放量。

对浪潮的影响 :目前没有直接威胁,但如果储能液冷和数据中心液冷技术融合度提高,科华有可能切入浪潮的部分客户场景。

小结

冷板(芯片液冷板)吃当下主流,浸没(整机泡液冷)押未来;系统商靠稳定单子吃饭,但抗风险弱;零部件商毛利高,但太依赖单一产品;跨界者埋伏的是未来趋势。

浪潮全链条交付、大单绑定的优势短期很难撼动,但这盘棋变化快,今天的排位,不等于三年后的位置。

三、结论与研判

浪潮现在的牌面很清楚:全链条交付、大单绑定,在冷板液冷的主场里稳坐前排。它的优势是真货,不只是份额第一,还有从服务器、整柜到 CDU 一条龙的交付能力,让客户可以“一口气落地”,尤其是在云厂商、大模型集群这种抢时间的项目里,竞争力极强。

但牌桌不是只看当下。浪潮的风险也摆在明面上——产能扩得快,大客户集中,一旦需求节奏放慢或大单延后,短期压力会直接显现。更何况,浸没派的曙光系在高密度算力项目上虎视眈眈,英维克这类系统商如果加强直签能力,也可能在高端项目上和浪潮短兵相接。

未来两三年,液冷不会是一条平直的跑道,而是随时可能洗牌的牌局。政策收紧、技术升级、客户需求变脸,都会重新排座次。浪潮要想一直坐在前排,除了稳住交付和客户黏性,还得盯住技术迭代和新场景,不给竞争对手留下翻盘的窗口。

这桌牌,最后的赢家不是谁今天筹码最多,而是谁在变局中还能活得好。

四、附录-A股液冷概念产业链全景图

最后,把产业链的全貌也给大家列出来。

上面分析的几家公司只是牌桌上的代表玩家,这张附录才是“全景地图”——谁在什么位置、用哪条技术路线、吃哪碗饭,一目了然。

它不是推荐名单,而是方便你对照前文,去看谁的位置稳、谁在追、谁可能有机会切进来。

 

1.液冷概念股分类标准总览

2.液冷概念股全景细化表

 

© 2025 AI资讯 - 用冷静的智慧预见下一个未知

京ICP备2025144713号-1

主体备案单位:北京预见花开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