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

大摩闭门会 - 邢自强:流动性驱动的牛市可以持续多久?

作者: 预见大模型 人物 顶级公司 #顶级公司 #人物

原文链接: https://www.yjnt111.top/article/181

在资本市场中,最危险的时刻往往是“看似繁荣”的阶段。过去几周,A股、港股、美股同时出现罕见的共振式反弹,成交量回升、龙头股频频刷新高点,投资者热情卷土重来。大摩首席中国经济学家邢自强在闭门会上,把这一幕定义为“流动性驱动的水牛”。

所谓“水牛”,并非真正的基本面牛市,而是由资金流动性淹没市场,推动资产价格短期上冲。邢自强开场就指出:全球市场都呈现出无视经济数据和政策不确定性的高歌猛进,美股也在其中 。这不是企业盈利改善的逻辑,而是金融条件宽松下的“钱找出口”。

一、背景:资金在逃离债券,涌入权益

邢自强强调,自7月以来,机构资金出现明显转向:

  • 全球资产荒 :无论是美国还是中国,长期利率处于低位,债券收益率下降,资金被迫寻找更高回报的去处。
  • 政策导向 :国内货币环境宽松,市场普遍预期还会有进一步降息,风险偏好被动抬升。
  • 赚钱效应 :从去年“9·24政策”起,金融市场信心逐渐恢复,今年上半年股票市场积累了盈利效应,形成了资金与情绪的正反馈。

机构的反馈印证了这一点。包括保险资金在内的长期配置者,过去几年高度集中于债券,如今开始逐步增配含权益的产品;公募、私募也在加大“固收+”之外的权益敞口。居民端虽然更为滞后,但在利率下行的环境中,存款向理财、偏股产品的转移已经露出苗头。

显然,这种资金流向决定了行情的“流动性底色”。它并非企业利润改善带来的价值回归,而是被动的“钱找资产”。

二、流动性与“水牛”逻辑展开

邢自强在闭门会上的表述很直接:眼下的上涨,并不是企业盈利回暖的产物,而是一场流动性牛

这意味着:

  • 上涨动力 ,来自资金寻找出口,而非经济改善。
  • 走势特征 ,是板块快速轮动、情绪容易被点燃,却缺乏业绩支撑。
  • 风险隐患 ,在于一旦流动性收紧,市场下行的速度会更快。

他用了“水牛”这个比喻。水牛看似强壮,其实依赖水源,一旦水位下降,虚弱立刻显现。对应市场,就是:宽松流动性能把价格抬起来,但真正决定牛市能走多远的,仍然是盈利和增长。

三个共振因素:水牛的起点

邢自强认为,这一轮流动性牛的启动,有三股力量叠加:

  • 利率低位 :过去两年连续降息,把长期利率压低到了历史低点,资金面宽松。
  • 资产荒 :固定收益回报不足,资金被迫寻找新的资产配置出口。
  • 赚钱效应 :股市上半年表现亮眼,形成了资金与情绪的正反馈。

他特别强调了机构层面的变化。保险资金、公募、私募过去偏好固收,如今开始逐步配置权益;一些财富管理机构反馈,客户对“含权类”产品的兴趣明显升温。从北京到上海,短短两周,几家大型机构都给出类似判断:权益配置的趋势正在启动,哪怕只是“小荷才露尖尖角”。

全球共振:不只是中国的故事

水牛并非中国特产。美国经济下半年走软,就业与消费回落,甚至可能出现短期“轻度滞胀”。但美股依旧高歌,说明市场正在选择性忽视基本面的警示。

原因在于全球流动性共振:

美元进入走弱周期,全球资金流向风险资产。

国际基金经理开始追问:既然全球市场都在被动上涨,那么被低估的中国权益资产是否会成为水流的最终归宿?

三、基本面隐忧:增长与通缩

1. 增速下行的现实

邢自强直言,中国下半年 GDP 增速会跌至 4.5% 或以下 。这并非市场悲观情绪的夸张,而是数据层面已经显现:

  • 出口 :上半年脉冲式支撑后,下半年回落压力明显。
  • 房地产 :土地成交持续低迷,二手房价格继续下探,拖累产业链。
  • 制造业投资 :新能源、半导体的高景气退潮,资本开支趋于谨慎。

他进一步提醒,名义 GDP 增速可能只有 3.5% 左右 ,这是实实在在的疲弱状态。

2. 通缩的量化阴影

过去市场谈通缩往往是宏观判断,但邢自强给出了具体坐标:

  • 上半年 :以 GDP 平减指数衡量,通缩水平是 -1%
  • 下半年 :可能稍有缓和,但仍在 -0.9% 左右
  • 明年 :预计仍是 -0.7% ,通缩阴影挥之不去。

这意味着,价格层面仍在向下拖拽经济。即便货币政策继续宽松,需求不足的局面短期难以打破。

3. 利润与消费的迟滞

邢自强强调,要真正打破通缩,不仅要看到 PPI 回升,还要看到:

  • 企业利润全面改善;
  • 核心 CPI,尤其是服务业价格走稳;
  • 就业和工资回暖,居民消费意愿回升。

然而这些条件目前均未具备。需求侧信心不足,企业不敢扩产,居民不敢消费。股市和经济的脱节正在加剧:股市热闹,实体冰冷

这正是水牛的危险所在:价格可以被流动性托起,但通缩的现实不会被轻易掩盖。

四、政策与利率:宽松还能走多远

1. 降息空间有限

邢自强判断,年内中国央行仍有 15个基点 左右的降息空间。但这并不代表可以靠货币政策解决一切:

  • 利率已经处于低位,继续降息的边际效应有限。
  • 房地产、基建的传统传导链条失效,即使降息,也难带动大规模投资。
  • 全球环境掣肘,如果美联储维持高利率,中国降息过快就会带来汇率压力。

因此,宽松会有,但不会“开闸放水”,它更像是缓冲,而不是推动。

2. 政策微刺激:托底而非大水漫灌

近期的政策走向并非“大招”,而是组合式的“小步快走”:

  • 以旧换新 :下半年投放约 1380亿 ,分两批在 7-8 月和 10-11 月实施。
  • 生育补贴与学前教育 :一年总计约 1300亿 ,包括生育津贴、学前免费教育支持。
  • 养老与就业支持 :涵盖养老服务再贷款、青年就业补贴等。

这些加起来,金额并不算庞大,但方向清晰:通过社保、消费刺激来托底需求。

3. 叙事升级:反内卷与再平衡

比资金规模更重要的,是政策叙事的变化。

  • 反内卷 :决策层首次明确提出要减少无效竞争,释放资源到更具效率的领域。
  • 需求侧再平衡 :强调消费和民生成长,而不仅仅依赖投资拉动。
  • 供给侧出清 :通过环保、产能置换等市场化方式,逐步淘汰低端产能。

这些举措显示,政策层面在寻找摆脱通缩的新叙事。它们不会立刻见效,但足以稳定情绪。

4. 四中全会的期待

邢自强特别提到,今年 10 月召开的四中全会将公布“十五五”规划,可能带来三方面的深层次调整:

  • 统一大市场 :削减地方重复建设和产业补贴,提升资源效率。
  • 财税改革 :逐步从间接税向所得税、消费型税转型。
  • 政绩考核转向 :从单一追求产值,转向消费、社保覆盖和环境质量等指标。

这些如果落地,将是打破通缩和重建市场信心的关键。

五、水牛后的选择

当前的上涨,本质上是流动性推升的结果。资金从债市撤离,在利率低位和资产荒的背景下,必然要寻找新的出口,于是股市成为容器。这是一场水流式的行情,但既然水已经进场,就不会轻易退去。

从宏观来看,经济确实处于通缩阴影下,利润拐点尚未出现。但这并不代表市场没有价值。

换句话说,今天的市场远没有到高估泡沫的阶段

邢自强也提醒,最后一个需要关注的变量,是决策层是否会因为情绪过热而出手管制。他指出,近期确实看到融资余额有所回升,开户数也在增加,但和 2015 年全民亢奋的阶段相比,目前水平仍然偏低,还不足以触发监管层的警觉。

他强调,真正值得担心的,并不是眼前的活跃,而是如果在基本面和盈利还没有验证的情况下,出现大规模加杠杆入市,价格和融资盘相互放大,形成自我加速的循环,那才可能引发监管警示。就现阶段而言,市场距离这一阶段还有一定距离。

对于投资者而言,最重要的不是纠结这是不是“真牛”,而是理解这是一场估值+流动性共振 的阶段。

邢自强的提醒不是要泼冷水,而是让市场认清现实:这是流动性驱动的行情,而非全面复苏的牛市。但这并不等于否定未来。恰恰相反,正因为估值不高,正因为资金已经在路上,中国权益市场仍然拥有被重估的空间。

水牛未必长久,但它至少告诉我们:资本已经开始流向低估的资产。谁能真正穿越通缩阴影、兑现盈利改善,谁就会成为下一轮行情的赢家。

© 2025 AI资讯 - 用冷静的智慧预见下一个未知

京ICP备2025144713号-1

主体备案单位:北京预见花开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