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新贵”:看空OpenAI,最领先的模型将来自中国
在AI圈,最近一位瑞典创业者Anton Osika被推上了风口浪尖。这位年仅三十出头的“AI新贵”,创办的初创公司Lovable,仅用两年就完成了瑞典史上最大规模的A轮融资:募资2亿美元,公司估值一举飙升至18亿美元。Lovable主打零代码AI开发平台,用户只需输入简单指令,就能快速生成完整的软件应用,这一定位迅速赢得市场追捧。
然而,比融资数字更吸睛的,是Osika本人抛出的言论。在最近一次访谈中,他直言“看空OpenAI”,并转而力挺马斯克旗下的Grok,还大胆预言:“下一个最领先的AI模型将来自中国。”这一番话不仅挑战了行业普遍认可的OpenAI霸主地位,也流露出他对中国AI潜力的高度期待,背后逻辑值得我们深入解读。
1. Osika为何“看空”OpenAI?
Osika 表示,他选择看空 OpenAI,主要源于其内部动荡与士气问题。与此相比,Grok 团队士气高昂,表现出更强的执行力与团队信心 。在他看来,这种“团队坡度”(team slope)无形中成为投资判断的重要依据。
此外,Osika 对 GPT 5 的评价也并不乐观:“令人失望之处在于,他们必须将所有优化目标统一到一个模型中,而非分模型推进,导致不可能在各个维度同时显著提升”。这种“全面妥协”的策略,反而削弱了模型在某些核心领域的突破能力。
2. 为什么看好马斯克的Grok?
Grok是由马斯克旗下xAI推出的生成式聊天机器人,基于先进的大型语言模型开发,能够实时高效地响应用户需求,并深度融合X平台的庞大数据生态,使交互更加贴合真实场景。从最初Grok-1的开源,到Grok-3获得“地球上最聪明的AI”称号,再到如今最新版本Grok-4的发布,马斯克带领xAI团队始终保持着高节奏的快速迭代与突破。Grok-4延续了前代产品的优势,并在数学、科学、编程等领域进一步提升表现,体现出强劲的技术实力与广阔的市场前景。
Osika 对 Grok 团队士气的认可,并非空穴来风;它反映的是一个团队在高速迭代、技术突破与内部信念之间形成的正向循环。相比之下,OpenAI 近期的“陷阵”固然为 GPT 5 的表现带来更大的不确定性,从而影响到投资者信心。
3. 押注中国:为什么“中国将做出最领先模型”?
Osika在访谈中表示,中国将推出下一代最领先模型。这背后有两层逻辑值得关注:
- 政策与生态驱动
中国在算力、产业链、资本支持上的基础,近年来持续加码 AI 研发。从国家战略到地方布局,再到产业联合,中国 AI 的生态正在快速成熟。这些因素汇聚,使得中国具备挑战世界顶尖模型的条件。
- 人才与应用落地
中国在计算机科学、机器学习领域人才储备深厚,且在应用层面显示出极高的落地速度。例如语音识别、图像生成、行业专用模型都有显著进展。这种人才与场景驱动的双重优势,为顶级 AI 模型的诞生提供了现实基础。
4. 启示
这一观点的意义,远超个人偏好或团队对比:
- 团队执行力才是关键
开源或算法固然重要,但团队士气、执行文化甚至招聘策略,都是推动发展的核心。
- 多元布局减少风险
投资者不应将视野局限于几家头部 AI 公司。新兴模型(如 Grok)和新兴赛道(如中国 AI)同样值得关注。
- 赛道竞争已全球化
AI 已不再仅是硅谷的话语权;中国、欧盟等多极博弈正在成型,谁能率先在智力与落地之间找到平衡,就可能主导下一个时代。
Anton Osika 的立场看似争议,实则反映了 AI 投资逻辑中“信任来源:人,更胜于技术本身”的现实认知。他看空 OpenAI,并非否认其过去成就,而是基于对当前组织状态和未来节奏的判断。与此同时,Grok 的崛起和对中国 AI 潜力的预测,都预示着未来 AI 竞争将更加多元与复杂。对于投资者和行业观察者而言,关键在于跳出绝对化偏见,真正洞察“谁的团队更具韧性、谁的战略更具前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