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摩:Robotaxi进入“iPhone时刻”,特斯拉目标价上调至410美元
2025年8月,摩根士丹利发布最新一期《全球汽车观察报告》,由知名分析师Adam Jonas领衔撰写。报告明确指出: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taxi)终于具备了大规模商业化的条件。这一时刻被形容为汽车行业的“iPhone时刻”,代表着整个汽车产业将迎来历史性的深度变革。
报告中引人注目的观点是:“现在购买带方向盘的汽车,将很快变得和2006年选择黑莓手机一样过时。”基于这一判断,摩根士丹利维持了对特斯拉(Tesla)的“增持”(Overweight)评级,目标价设定为410美元,按当前股价测算,仍存在约28%的上涨空间。
Robotaxi为何迎来拐点?
摩根士丹利报告强调了驱动自动驾驶出租车迈入商业化的三大要素:
1. 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突破
生成式AI极大提升了自动驾驶系统对复杂环境的感知、决策与响应能力,这直接降低了大规模商业部署的技术风险。AI算法优化带来了安全性和可靠性的显著提高,成为Robotaxi商业化的技术基础。
2. 算力提升与硬件成本下降
自动驾驶计算芯片、激光雷达和传感器等硬件成本显著降低,算力快速提升,使企业能够在量产车型中部署高等级自动驾驶系统,从而为规模化普及提供物质保障。
3. 资本与政策共振效应
大量资本涌入自动驾驶领域,美国加州和德州、中国等地陆续扩大道路测试与试运营范围,欧洲也在探索法律框架。这些政策与资本的共振推动了整个产业生态的迅速成熟。
庞大的市场空间与产业前景
报告对Robotaxi市场规模进行了详细的预测:
- 到2030年,自动驾驶车辆将占全球新车销量的28%,而这一数字目前仅为8%;
- 到2030年,全球Robotaxi市场规模预计达到2000亿美元;
- 2035年,这一市场每年的收入规模或将进一步扩大至3000–4000亿美元。
报告进一步指出,自动驾驶不仅是汽车产业本身的变革,更将引领交通基础设施、保险业、车联网乃至智慧城市的深层次产业结构重塑。
中国与硅谷:两大自动驾驶引擎
报告还分析了全球自动驾驶的竞争格局,重点对比了中国和硅谷的竞争优势:
中国 :凭借庞大的电动车用户基数和快速降低的技术成本,中国在自动驾驶出租车领域拥有天然优势,可能率先实现大规模商业化。
硅谷 :以特斯拉和Waymo为代表的硅谷企业,在人工智能、数据积累以及自动驾驶软硬件集成方面具备全球领先的技术实力。
摩根士丹利指出,中国和硅谷的竞争,将加速Robotaxi的全球普及,并为相关产业链上下游带来新的投资机遇。
特斯拉为何能拔得头筹?
报告特别强调了特斯拉在自动驾驶领域的优势:
数据优势 :特斯拉的数百万辆电动车每天产生海量驾驶数据,这些数据成为自动驾驶算法持续优化的重要资源;
全链路控制 :特斯拉拥有整车设计、生产制造到自动驾驶软件全套闭环,软硬件结合优势明显;
商业化路径清晰 :特斯拉已在德州奥斯汀启动小规模、邀请制的Robotaxi试运营,车辆为改装Model Y,并在早期阶段配人类安全监控与远程辅助,后续扩展范围取决于监管与验证进度。
报告还援引了摩根士丹利对特斯拉的估值分项分析(SOTP模型),指出市场通常仅为特斯拉的汽车主业分配约50–100美元/股,而最新拆分模型中约给75美元/股给汽车,其余价值更多来自软件、Robotaxi和储能等业务。
投资机会与风险提示
尽管摩根士丹利对于Robotaxi前景表现得极为乐观,但分析师Adam Jonas同时也给投资者提出了谨慎提醒:
- 技术风险仍存 :复杂场景下的自动驾驶安全性尚需长期验证,系统稳定性依然是商业化的挑战之一;
- 监管风险 :全球各国监管政策不统一,法律责任划分尚未明确,可能导致Robotaxi大规模推广时间延迟;
- 竞争加剧 :除了特斯拉,谷歌Waymo、通用Cruise、百度Apollo、小马智行等企业都在争夺自动驾驶出租车的领导地位,竞争可能侵蚀未来利润。
特斯拉的未来:多元化AI生态布局
报告还特别指出了特斯拉在自动驾驶以外的另一项巨大潜力业务——类人机器人(Humanoids):
到2050年,全球类人机器人市场规模可能高达5万亿美元,出货量将超过10亿台,其中工业和商业应用占比将达到90%。特斯拉CEO马斯克此前也公开表示,人形机器人将是特斯拉未来布局的核心之一,与Robotaxi共同构成公司AI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
Robotaxi时代的序幕已然拉开
摩根士丹利此次发布的报告,以极具前瞻性的观点宣告了Robotaxi正式步入大规模商业化阶段。在这个过程中,特斯拉无疑是最大的受益者之一,凭借其技术领先、数据优势以及清晰的商业化路径,未来几年或将持续享受估值溢价。
然而,投资者也需注意,在庞大的市场空间背后,自动驾驶技术的风险、监管挑战及激烈的竞争局势也不容忽视。
自动驾驶的“iPhone时刻”已然到来,而这场技术革命的最终赢家,将取决于企业在技术研发、生态布局和商业落地执行能力上的综合表现。特斯拉能否继续领跑,还有待未来市场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