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摩最新研报:英伟达、微软、苹果、亚马逊被机构低配
重量级机构的关键研报,总会在市场里激荡起不小的涟漪。华尔街鼎鼎大名的摩根士丹利,就在最新发布的研报里表示,大多数超大型科技股相对于其在标普500指数中的权重而言,仍处于被低配的比例。其中,英伟达、微软、苹果、亚马逊是该行追踪的超大型科技股中,最被低配的!
①低配格局源于机构短视?
大摩之所以这么说,是由于根据最新数据显示,2025 年二季度多数超大型科技股在机构持仓中仍处低配状态,其中英伟达与微软的低配比例最为显著,与其在标普 500 指数中的权重地位形成明显背离。可以理解成,这类公司的市场影响力和他们目前被机构的配置比例相比,已经有错位的嫌疑了。这既反映出场内资金的观望心态,也暗藏估值修复的潜在动能。
②财报数据惊喜几何?
为什么公司影响力和机构资金行动之间的偏差,如此之大呢?这应该源自于当前 AI 板块的估值僵局,本质是业绩验证的时间差所致。作为算力革命的核心引擎,英伟达一季度数据中心业务营收同比激增 110%,但市场对其 GPU 产能释放节奏、H20 芯片商用进度仍存疑虑。商业化落地效果尚未完全体现在财报数据中。机构的低配策略,实则是在等待中报数据给出更明确的业绩锚点。
这种观望情绪正随着中报季临近发生微妙变化。近期英伟达供应链传出 Q3 订单环比增长 20% 的消息,带动其产业链公司集体异动。种种迹象显示,AI 技术商业化正从概念走向实质,一旦中报确认这种增长趋势,机构的补仓行为可能引发估值重估。
③配置比例具备提升契机
而从历史经验看,科技龙头的低配反转往往催生行情拐点。2020 年特斯拉在机构持仓低配持续三个季度后,因财报验证电动车交付超预期,半年内股价上涨 300%。当前 AI 龙头的基本面支撑更胜往昔:全球 AI 算力需求年增速超 80%,生成式 AI 应用渗透率每月提升 1-2 个百分点,这种产业级变革的确定性,远高于单一产品周期。
④投资启示
随着包括英伟达在内的龙头上市公司中报陆续披露,AI主题有望打破当前估值桎梏。若业绩超预期验证高增长持续性,低配机构的加仓动作将推动估值向历史中枢回归;即便略低于预期,只要维持 50% 以上的增速,也足以支撑当前估值水平。对于投资者而言,中报窗口期正是布局 AI 核心资产的关键节点,那些兼具技术壁垒与商业化能力的龙头,将率先享受估值修复红利。也可以理解为机构资金中存在不小的分歧,如果等待月末英伟达的高光财报亮相后,再去跟进,届时或许就有后知后觉的嫌疑了。对于善于洞察未来的长期投资者而言,更应该提前预见即将发生,和大概率会出现的事情,去相信你的直觉和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