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

阳光电源中报点评:储能领航增长,盈利能力提升

作者: 预见大模型 AI技术 特斯拉 #AI技术 #特斯拉

原文链接: https://www.yjnt111.top/article/249

一、核心数据:营收破 400 亿创历史,储能成绝对增长引擎

光伏行业整体承压的背景下,光储龙头企业阳光电源(300274.SZ)交出了上市以来最亮眼的半年成绩单。

 

2025 年上半年,阳光电源总营收首次突破半年度 400 亿大关,达 435.33 亿元,同比增长 40.34%;归母净利润 77.35 亿元,同比增长 55.97%,扣非后净利润74.95亿元,同比增长53.52%,净利润率约17.8%。

 

尤为关键的是业务结构的质变 —— 储能业务收入 178.03 亿元,同比激增 127.78%,收入占比攀升至 40.89%,首次超越光伏逆变器(153.27 亿元,同比 + 17.06%),正式成为公司第一大收入来源,标志着阳光电源从「光伏逆变器龙头」向「光储一体化巨头」的转型迈入新阶段。

 

关键增长逻辑:

 

1.储能行业 β+ 公司 α 共振

报告期第三方数据显示,全球锂电储能装机约 109GWh、同比 +68% 。在景气度抬升下,公司凭 AC 架构 + 系统一体化 的工程能力放大优势:PowerTitan 3.0 (Plus 版 12.5MWh 、**> 500 kWh/㎡)上线,场景化产品 PowerStack 255CS 在中报披露“1MWh 电站年增收约 4 万元** ”(公司口径)。同时,H1 海外收入 253.79 亿元,占比 58.3%、同比 +88.32% 。此外,按 WoodMac 统计,2024 年全球 BESS 集成商份额:特斯拉 15%、阳光 14% ,公司全球份额稳步提升。

 

2.光伏逆变器结构性升级

逆变器收入同比仍增,产品向高效组串/构网适配 方向迭代,对毛利率形成支撑。

 

3.现金流质量拐点

上半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 34.34 亿元,同比大幅增长 231.91%,终结了连续 3 年上半年现金流净流出的局面。这一改善主要得益于销售回款改善和海外高景气订单节奏。

二、业务拆解:储能「量价齐升」,全球化战略深化

** **

(一)储能:从“跟随者”到“体系化交付者”

2025 年上半年,储能收入 178.03 亿元(+127.78%),首次超过逆变器,成为第一大业务。公司整体海外收入占比 58.3%(含各分部),欧洲、中东、亚太为核心增量。

 

核心优势:

·技术与产品:推出 PowerTitan 3.0(684Ah 电芯、SiC PCS、最高 12.5 MW/50 MWh/AC block 等),强调大储场景的一体化工程与高能效;工商业新品 PowerStack 255CS,公司口径宣称“全天候综合效率 ≥ 88%、按 1 MWh 口径年增收约 4 万元”。

·交付能力与生态:与欧洲多家开发商项目协作(如与 BW ESS 的英国项目、与 Sunotec 的 2.4 GWh 欧洲订单),加强本地化运维与并网适配,订单结构向高景气区域集中。

·份额定位:据 WoodMac,2024 年全球 BESS 集成商份额:Tesla 约 15%、Sungrow 约 14%,公司位居全球第 2。

 

(二)光伏:从“卖设备”走向“体系化服务”

逆变器上半年收入 153.27 亿元,同比增加17.06%;结构向高效率组串/构网友好方向优化,逆变器毛利率 35.74%、储能毛利率 39.92%。电站开发收入 83.98 亿元、毛利率 18.06%,在“降规模、提质量”的思路下集中投向高 IRR 项目。

 

(三)全球化:H 股上市+本地化产能规划

公司公告拟发行 H 股并赴港上市;配合欧洲本地化产能与美国合规化推进,目标是提升交付效率与本地合规能力。

 

三、财务质量:高增长下的“安全垫”

 

(一)资产结构

期末存货 297.06 亿元(+5.58%);应收及票据 291.02 亿元(+17%);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 358.62 亿元(+29.49%)。这些变动与规模增长、区域结构与结算方式相关。

 

(二)盈利能力与费用

H1 总体毛利率 34.36%;研发费用 20.37 亿元、同比+37.08%,折算研发费用率约 4.7%;期间费用结构受汇兑收益等影响,财务费用为-2.63 亿元。。

 

四、行业对比:为什么阳光电源能「甩开」同行?

 

·从业务结构看,阳光电源储能业务在 2025 年上半年占比 40.89%,已成为第一大收入来源;海外收入占比 58.3%,全球化驱动明显。

 

·渠道模式方面,公司以直销为主、渠道并行,与大型开发商的框架合作增强了订单稳定性(同业如锦浪、固德威更侧重分销)。

 

·研发投入方面,阳光电源 2025H1 研发投入约 20.37 亿元,按营收折算约 4.7%;宁德时代 2025H1 研发费用率约 5.64%;锦浪科技 2025H1 折算约 5.7%。阳光的研发资源更聚焦光储一体化,储能技术路线(如 PowerTitan/系统一体化)持续迭代。

 

·盈利质量方面,2025H1 阳光电源储能系统毛利率约 39.92%;公司强调BMS/EMS/PCS 的深度协同与系统工程能力带来成本与交付优势(行业对比宜以公司披露与第三方研究为准,慎给具体“行业均值”)。

 

·同业对比:宁德时代仍以动力电池为核心,储能为第二曲线;锦浪科技海外比重较高但 2025H1 海外占比约 46.9%,并网逆变器仍以渠道驱动为主。

 

五、未来展望:「量」与「质」的双重考验

 

(一)增长确定性

全球储能仍处高景气。BNEF预计2025年新增储能约94GW/247GWh(+35%)。公司H1储能收入178.03亿元,多区域订单与交付节奏延续,全年有望保持高增;光伏逆变器端,阳光电源2024年出货148GWac,全球第2,在美、印、中东等市场份额巩固。全球新增光伏装机对2025年的预测分歧较大(从放缓到继续高增长),看法不一,但集中式与工商业场景仍带来结构性增量。公司拟发行H股并赴港上市,叠加欧洲本地化产能规划,有望提升交付效率与本地化竞争力。

 

(二)潜在风险

价格:各地价格阶段性波动,美国Q2曾因关税叠加出现上行;若后续价格战加剧,可能压缩毛利。汇率:海外收入占比较高,需关注人民币与主要结算货币波动(不给具体敏感度点数)。技术:长时储能、系统一体化/EMS、并网规则等演进带来不确定性,公司需维持研发强度与工程化交付能力。。

 

结语:从「周期股」到「成长股」的估值重构

 

阳光电源 2025 年半年报清晰印证了其转型质变:储能业务 127% 的爆发式增长,不仅成为利润核心贡献点,更打开了万亿级市场空间;全球化布局(海外收入占比近 60%)与全栈自研的技术壁垒,构筑了穿越行业周期的护城河。

 

随着 H 股上市落地提升国际化估值溢价,以及 Q3 储能交付放量(预计单季度收入破 100 亿),阳光电源正逐步实现从「周期股」到「成长股」的估值逻辑切换。

© 2025 AI资讯 - 用冷静的智慧预见下一个未知

京ICP备2025144713号-1

主体备案单位:北京预见花开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