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

英伟达推出新以太网平台,会对产业进行哪些重构?

原文链接: https://www.yjnt111.top/article/251

2025年8月23日凌晨,英伟达正式发布了Spectrum-XGS以太网解决方案,提出了一个全新的AI基础设施扩展路径——Scale-Across(跨区域互联,用网络把多地数据中心拼成一台逻辑上的超级GPU)。黄仁勋在发布会上表示,未来的 AI 工厂,不止要大,还要能把城市、国家乃至洲际的数据中心拼接起来。

这句话,标志着AI算力扩展逻辑的根本性转变。

从三层架构到“第四层网络”:Scale-Across的诞生

过去,AI集群的扩展主要依赖两种方式:

·  Scale-Up:在单个机柜中堆叠更多GPU,提升单节点算力;

·  Scale-Out:在单个数据中心中部署更多机柜,实现横向扩展。

但随着AI模型参数量突破万亿级,单点扩展已无法满足需求。电力、散热、土地等物理瓶颈限制了传统扩展路径的上限。

这时,英伟达提出了Scale-Across ——一种跨数据中心的算力融合方式。它不再局限于单点或单地理位置的扩展,而是通过高速互联,将多个数据中心级联成一个“超级GPU”。

这就像在传统三层架构之上,搭建出“第四层网络”,将分散的算力资源整合为一个统一体。

技术革新:会对产业进行哪些重构?

要实现Scale-Across,必须突破长距离、高速、低延迟的通信瓶颈。这背后,是三项关键技术的支撑:

1. 空芯光纤:降低时延与衰减的利器

传统单模光纤在长距离传输中存在时延和信号衰减问题。而空芯光纤通过在光纤中引入空气通道,使光信号在空气中传播,时延降低30%、衰减降低50%以上。

微软、谷歌等科技巨头已加速部署空芯光纤,年采购量有望从几万芯公里提升至几百万芯公里。长飞光纤、烽火通信、亨通光电等企业成为这一赛道的核心受益者。

2. 相干光模块:实现80km+传输的核心器件

跨数据中心的连接距离往往超过80公里,传统CPO(共封装光学)方案不适用于如此长距离。相干光模块通过相干光原理,提升信号识别能力,实现高速、远程传输。

德科立、中际旭创等厂商在该领域布局已久,随着Scale-Across需求爆发,产业链有望迎来新一轮增长。

3. Spectrum-XGS交换机:连接的智能中枢

英伟达的Spectrum-XGS以太网不仅是硬件,更是一个智能调度系统。其集合通信库性能提升近一倍,加速了多GPU和多节点的通信效率,实现了异地AI集群的可预测性能。

国内交换机厂商如星网锐捷、紫光股份也在积极布局高性能交换机领域,未来或将参与全球AI基础设施建设。

硬件配置与产业链联动:从网卡到光模块的全线升级

英伟达此次方案采用主机侧网卡ConnectX-8与加速网卡BlueField-3 SuperNIC,单卡速率达800Gb/s,配套1.6T光模块。由于跨数据中心传输距离长,可能采用ZR(80km+)模块。

以GB200 NVL72机柜为例,单柜功耗约120kW,若构建1GW级别AI超级工厂,需部署约8333个机柜,约合50万颗B200 GPU。这一规模远超传统数据中心,带动光模块、PCB、连接器等板块需求爆发。

·  Scale-Up端:CPO技术加速落地,相关企业如仕佳光子、源杰科技、太辰光等值得关注;

·  Scale-Out端:1.6T与3.2T光模块需求提升;

·  Scale-Across端:DCI(数据中心互联)与OCS(光交换系统)成为核心增量,旭创、赛微电子、德科立、腾景科技等布局领先。

应用前景:超级工厂的算力协同与产业重构

Spectrum-XGS的推出,不仅是技术突破,更是产业格局的重塑。通过Scale-Across,英伟达将多个数据中心整合为一个统一计算体,实现“超级GPU”的概念。

有媒体指出,英伟达推出Spectrum-XGS以太网,把多个数据中心组合成十亿瓦级AI超级工厂。这意味着AI模型训练不再受限于地理位置,全球算力协同成为可能。

黄仁勋在发布会上强调:“我们正在构建的是一个全球性的AI超级工厂,它将成为未来智能社会的基础设施。”

市场判断:连接技术的终局是光,AI基础设施进入互联时代

从资本市场角度看,Scale-Across的提出将带动整个连接技术产业链的重估。光模块、光纤、交换机、PCB等板块将迎来新一轮景气周期。

更重要的是,连接技术的终局是光。随着AI模型复杂度提升,传统电连接已无法满足带宽与能耗要求,光连接将成为主流。

英伟达通过Spectrum-XGS构建的“第四层网络”,不仅提升了AI集群的上限,也为连接技术的产业化提供了明确方向。未来的AI,不再是孤岛式算力堆叠,而是星系级智能协同。Scale-Across,就是连接这些星系的高速公路。

在这场AI基础设施革命中,英伟达已率先启程。市场的下一个问题是:谁能跟上?

© 2025 AI资讯 - 用冷静的智慧预见下一个未知

京ICP备2025144713号-1

主体备案单位:北京预见花开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