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兴通讯:开启数智化增长新篇章,完成“超越期”目标
在数字经济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的2025年,中兴通讯正式进入到公司“十年计划”中的最后阶段,也就是“超越期”的第二阶段。公司作为全球领先的综合信息与通信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商,正以“连接+算力”为核心战略,从传统通信设备商向“全连接+智算”服务商转型。
面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总收入624.9亿元,同比增长2.9%;归母净利润57.3亿元,同比增长近5%,展现出稳健的经营韧性。本文将从战略布局、技术积累、市场拓展及未来挑战四个维度,深度剖析中兴通讯的转型路径与增长逻辑。
一、战略升级:“连接+算力”双主线,构建第二增长曲线
1. 运营商业务:稳中求进,夯实全球连接基础
作为中兴通讯的基石业务,运营商网络业务在2025年上半年面临国内投资环境变化的压力,但通过“5G-A(5G-Advanced)+光网络”技术迭代,公司在国际市场实现份额突破。根据电信咨询机构数据,中兴通讯5G基站、5G核心网发货量保持全球第二,固网产品市场份额位居全球前列。其推出的400GE/800GE数据中心交换机、OLink高速总线互联标准等创新产品,进一步巩固了在超高速网络领域的领先地位。
案例 :在杭州亚运会期间,中兴通讯联合运营商部署的双万兆极限网络,实现下行单小区峰值速率25Gbps、上行17Gbps,支持多路8K视频直播,端到端时延低于100ms,验证了5G-A技术在高密度场景下的商用能力。
2. 政企业务:算力驱动,成为增长核心引擎
政企业务是中兴通讯转型的“第二曲线”主力。2025年上半年,该板块营收达91.7亿元,同比增长56.09%,主要受益于服务器与存储业务的爆发。公司通过“一机多芯”开放架构AI服务器、高性能存储、智算平台等全栈产品,深度参与东数西算、行业大模型落地等国家战略项目。
战略动作
· 智算基础设施:推出兼容主流GPU的AI服务器,支持万卡级GPU训练集群,满足通用计算、高性能GPU算力到国产算力加速卡的多元需求;
· 行业解决方案:与水利部合作推出水利大模型,实现多轮对话、知识问答等功能,提升水资源管理智能化水平;
· 生态构建:通过“数字星云”平台,结合星云大模型,助力工业、交通、应急等领域数智化转型,例如在深圳岗厦北地铁站实现5Gbps下行峰值速率,验证5G-A在交通枢纽的商用价值。
3. 消费者业务:AI赋能,打造全场景智慧生态
消费者业务以“AI for All”为战略,通过智能手机、平板、笔记本等终端产品,构建全场景智慧生态。2025年上半年,该业务营收增长14.2%至160.2亿元,毛利率同比提升。
产品创新
· AI终端普及:推出搭载星云大模型的百元AI智能手机nubia小牛,以及5G+AI裸眼3D平板nubia Pad 3D II,推动AI技术向大众市场渗透;
· 全球化布局:努比亚多款产品在东南亚、中东市场份额快速提升,红魔手机多年位居全球电竞手机销量首位。
二、技术壁垒:专利储备与研发创新构筑核心竞争力
1. 专利布局:全球领先,支撑技术迭代
中兴通讯持续高强度投入研发,2024年上半年研发费用达127.3亿元,占营收比例20.4%。截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拥有约9.15万件全球专利申请、4.6万件累计授权专利,其中AI专利申请约5000件,累计授权超2000件。在全球5G技术研究、标准制定中,中兴通讯是主要贡献者和参与者。
技术突破
· 5G-A与6G预研:完成超双万兆极限网络、通感一体、空天地一体等创新技术商用验证;
· 绿色算力:推出浸没式液冷、冷板式液冷数据中心解决方案,PUE低至1.1,助力数据中心节能降耗。
2. 自研能力:从芯片到生态的全栈掌控
中兴通讯基于芯片、数据库、操作系统等底层技术,强化自研产品和解决方案。
· 芯片领域:推出自研定海芯片,填补国产400G网卡空白,推进OLink高速总线互联标准;
· 大模型应用:自研星云系列大模型(语言、视觉、多模态)在内部研发提效10%,并赋能运营商自智网络、工业质检等场景;
· 终端AI化:旗下智能手机全面搭载星云大模型,推动AI功能从高端向大众市场普及。
三、市场拓展:全球化与行业深耕并举
1. 国内市场:把握“东数西算”与行业数智化机遇
中兴通讯深度参与“东数西算”工程,在庆阳、怀来、门头沟等地布局智算集群:
· 庆阳节点:构建近万卡高速互联推理集群,强化政务场景应用;
· 怀来数据中心:依托绿色能源与低时延优势,构建“环京3毫秒算力圈”;
· 门头沟信创算力中心:与华为、北京昇腾创新中心合作,打造全国产化自主创新算力生态。
2. 国际市场:突破大国大T,捕捉新兴市场红利
在国际市场,中兴通讯聚焦大国大T(顶级运营商)战略,2025年上半年在多个国际市场实现份额增长。同时,公司加速在东南亚、欧洲等地区扩大智算业务覆盖,捕捉中国AI应用出海需求。
案例
· 5G-A出海:助力完成国内首次运营商NR-NTN低轨卫星实验室模拟验证,推动卫星互联网商业化;
· 终端全球化:努比亚品牌在东南亚市场份额快速提升,红魔电竞手机销量居全球首位。
四、未来挑战与增长潜力
1. 短期挑战:现金流波动与盈利质量提升
尽管营收与净利润实现双增,但中兴通讯2025年上半年经营现金流净额同比下滑13.1%,资产负债率有所上升。此外,一季度“增收不增利”现象引发市场对盈利持续性的担忧。
应对策略
· 优化成本结构:通过供应链管理、规模效应降低原材料成本;
· 提升高毛利业务占比:加速智算、终端等第二曲线业务增长,2025年上半年第二曲线营收占比超35%。
2. 长期机遇:AI与5G-A驱动的数智化浪潮
随着AI技术迭代与5G-A商用落地,中兴通讯面临三大增长机遇:
· 智算需求爆发:券商研报观点显示,随着Deepseek带来智算需求释放,公司2024年实现通算、智算、信创服务器在互联网头部客户、大型银行和保险公司的规模经营收入翻番。2025Q1公司服务器及存储营收快速增长,智算服务器订货占比超60%,为后续该项业务拓展开了个好头;全球数据总量2025年将突破180ZB,智能算力占比预计达35%,公司智算业务有望保持高速增长;
· 行业数智化:依托“5G+PON工业现场网+数字星云”平台,深度赋能工业、交通、应急等领域;
· 全球化扩张:新兴市场算力需求激增,东南亚数据中心市场规模2030年预计达300亿美元,为公司提供广阔空间。
3.关键引擎:子公司实现关键技术突破
旗下核心子公司中芯微在技术研发与量产能力上的突破,成为中兴通讯在国产算力领域竞争的重要砝码。
技术实力 :中芯微的交换芯片市场地位稳居国内前三(与华为、盛科并列),该芯片支持 Scale-up 集群互联,能够满足大规模算力集群的互联需求。
商业落地: 在算力芯片与 DPU 领域,中芯微已进入技术验证阶段,“定海” DPU 芯片在2024 年12月成功进入头部互联网公司的集群方案,开始实现商业化落地。
量产能力: 方面,中芯微已实现 7nm 工艺的商用,同时同步导入 5nm 技术,技术工艺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不断缩小。随着技术突破与市场拓展,预计 2025 年年化营收将接近百亿,成为中兴通讯重要的增长引擎。
综合而言,未来随着国产 GPU(如寒武纪、昆仑芯)的技术不断成熟,市场对高效互联方案的需求日益迫切,以解决 “卡差” 问题(即不同 GPU 之间的数据传输效率不足),Scale-up 互联芯片市场应运而生,为中兴通讯带来了新的增长机遇。
而从技术验证案例来看,英伟达 GB200 构建 72 卡集群需配备 18 颗 NV Switch,芯片与显卡的比例达到 25%;华为 CM384 构建 384 卡集群则需 87.5% 的互联芯片比例(单节点 8 卡配备 7 颗 UB Switch)。这表明,随着国产 GPU 集群规模从万卡级别向 10 万卡级别扩张,对第三方互联芯片的需求将大幅增长,而华为、中兴、盛科等企业将成为这一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尤其是中兴通讯,有机会凭借中芯微在交换芯片领域的技术积累,得以在 Scale-up 互联芯片市场占据一席之地。从海外市场经验来看,Arista 凭借其优秀的交换芯片技术成功获得亚马逊订单,中兴通讯有望复制这一模式,借助 Scale-up 互联芯片市场的增长,打开新的业绩空间。
结论:数智化先锋的长期价值
中兴通讯通过“连接+算力”双轮驱动,已从传统通信设备商转型为全球智算服务商。尽管短期面临现金流与盈利质量挑战,但其在技术储备、市场拓展与生态构建上的领先优势,将支撑长期增长。随着AI与5G-A技术的深度融合,中兴通讯有望在数智化浪潮中持续领跑,为股东与产业创造更大价值。
风险提示 :全球宏观经济波动、技术迭代风险、国际市场政策变化。
后续看点 :关注公司第二曲线业务(智算、终端)的盈利释放,以及5G-A、AI大模型等技术的商业化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