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

高盛上调目标价:中际旭创392元,新易盛398元

作者: 预见大模型 顶级公司 光模块 #顶级公司 #光模块

原文链接: https://www.yjnt111.top/article/258

8月26日,高盛在最新调研中认为,尽管中际旭创与新易盛近期涨幅可观,但估值并未脱离基本面。以最新股价测算,两家公司2026年对应市盈率约为23倍与19倍,基本贴合自2021年以来的历史均值(22倍与19倍),并不贵。

在此基础上,高盛依据三条主线同步上调两家公司的业绩与目标价:中际旭创12个月目标价调至人民币392元,新易盛上调至人民币398元;2025—2027年每股收益(EPS)预测视情上调3%—38%。

供给紧俏+技术路线分化:中际旭创的进攻窗口正在打开

行业正承受上游关键器件(如200G EML激光器)与整机产能双重紧张。1.6T收发器方面,中际旭创与Fabrinet均为首批供应商,但两者技术路径不同:Fabrinet以EML为主,更受上游激光器供给制约;中际旭创主打硅光,不依赖EML。这意味着在同一需求背景下,中际旭创的放量弹性更具确定性。同期,中际旭创在1.6T产品上较竞对Coherent(COHR)提前约一季度实现放量。

产能与人力配置也进一步放大差距:中际旭创在泰国员工约7000—8000人,新易盛超过5000人,均明显领先于Coherent马来西亚工厂的3000+人规模。产能瓶颈期,谁能“多产一片”,谁就能“多拿一分”。

关税不确定性缓释,ASP下滑斜率抬钩

长期悬而未决的关税担忧出现实质性缓解:从泰国、马来西亚等地发货的光模块获明确豁免,而关税成本通常由客户承担,这使得两家在海外的产能布局转化为真金白银的竞争力。高盛据此将行业年均价格(ASP)下滑假设由此前的每年-20%,上调为2025—2027年每年-15%;若未来关税扰动完全消除,在强需求支撑下,年降幅有望收敛至-10%。价格韧性直接传导到收入与利润率。配合供给紧张与高端产品占比提升(如2xFR4/800G),高盛上调了中际旭创2025—2027年的出货量预测,最大上调幅度达36%,并同步上调两家公司的ASP假设。

增长逻辑不止于一轮行情:光模块与GPU的“绑定率”抬升

高盛给出的长期锚在于:AI基础设施里,光模块的价值权重持续走高。以每1美元GPU投入所匹配的光模块支出来衡量,H100时代约为$0.07,GB200/GB300提升至$0.09,下一代Rubin Ultra有望进一步攀升至$0.12。配合产品带宽从800G升级到1.6T、再到未来3.2T的迭代节奏,行业的量价结构出现“慢变量式”强化,足以对冲典型的周期疑虑。

估值校准:上涨之后仍“不贵”

在最新假设下,两家公司2027年对应市盈率约为18倍(中际旭创)与15倍(新易盛),与历史均值区间相匹配。为了检验目标价的稳健性,高盛以更“保守”的口径进行顶峰法测算:考虑3.2T迭代与CPO可能带来的增益,将两家公司的净利润峰值时点放在2029年,彼时中际旭创约400亿元人民币、新易盛约360亿元人民币;以低于历史均值一个标准差的14倍市盈率估算峰值市值,并按9.3%的股权成本折现回2026年,推导出的理论股价约为中际旭创388元、新易盛392元,基本与上调后的目标价(392元、398元)对齐。

结语

当供给紧张遇上技术与产能的“强者恒强”,再叠加关税风险的阶段性化解与ASP下滑斜率的改善,光模块龙头的盈利路径变得更清晰。高盛的核心结论并不复杂:这不是一段由情绪驱动的“价差行情”,而是由供需格局、产品迭代与价值权重抬升共同驱动的“业绩行情”。在这样的框架下,上涨并非终点,合理估值区间也在被重绘。

© 2025 AI资讯 - 用冷静的智慧预见下一个未知

京ICP备2025144713号-1

主体备案单位:北京预见花开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