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读|胜宏科技:全年业绩高增胜券在握,更多惊喜在三四季度?
PCB市值哪家强?广东惠州找胜宏!胜宏科技这家公司,就正依靠自身接近2000亿的市值,超过200元的股价,一跃成为A股的“PCB股王”。而这家公司刚刚发布的半年报,更是引发资本市场高度关注。
PCB究竟是什么呢?它就是Printed Circuit Board的简称,又叫做“印制电路板”,它是电子元器件的支撑体,也是电子元器件电气相互连接的载体,可以理解为一块承载各种元器件及线路的“底板”。几乎所有的电子设备都需要PCB。在PCB行业里迅速崛起,一方面,胜宏科技凭借 AI 算力浪潮的红利背景,交出了一份营收、利润双双翻倍,并同创历史新高的成绩单,更实现了市值对传统 PCB 龙头鹏鼎控股的超越,跻身“PCB 股王”之列。另一方面,根据公司董事长在今年7月末一次重要会议上,表示公司市盈率只有15倍,使得机构倒推其全年净利润将可达90亿的乐观预期后,十足吊起了市场的胃口。那么我们此时有必要通过这份火热出炉的公司中报,并结合机构研报等多项权威来源,结合公司业绩表现、业务结构、财务细节、潜在风险、未来布局及估值逻辑等维度,来拆解胜宏科技的高增长密码,并剖析未来发展进程中可能遭遇的挑战。
一、中报超预期:高增长与盈利逐季强化,符合市场期待
胜宏科技 2025 年上半年的业绩呈现 “量价齐升” 的鲜明特征,核心指标均大幅超出市场一致预期。根据wind数据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营收 128亿元,同比激增2.4倍;归母净利润 21.7 亿元,同比增幅更高达 280%,显著超越此前市场预期的18亿元。从季度维度看,盈利加速度尤为突出:Q2 单季毛利率攀升至 38.8%,净利率达 25.9%,较 Q1 的 33.4%、21.4% 分别提升 5.4 个百分点和 4.5 个百分点,呈现 “逐季加速” 的良性态势。活跃递增的财务数据,说明公司业务盈利质量健康且可持续性强。
盈利质量的提升,也是本次中报的另一大亮点。由于业绩高增并非依赖短期订单波动,而是源于 “产品结构优化 + 规模效应释放” 的双重驱动。在高端 HDI(高密度互连板)、AI 服务器 PCB 等高毛利产品收入占比持续提升,拉动整体盈利水平后,公司产能利用率还攀升至 95% 以上,显著降低了其固定成本摊销压力,规模效应进一步凸显。此外,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保持健康,为后续扩产与研发投入提供了坚实支撑,避免了 “增收不增利” 的行业常见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市场曾对胜宏科技存在 “利润调节” 的讨论。中报显示,Q2 研发投入达 3.53 亿元,同比增长 78%,环比增加 2.22 亿元;同时存货规模环比增加 3.5 亿元至 26.8 亿元,在建工程净增 6.5 亿元。若还原研发费用资本化、存货减值准备等因素,潜在净利润或额外增加 2.5 亿元。换句话说,上市公司在财务指标的披露技巧上,颇有功力,由于当前的实际盈利能力,存在被低估嫌疑。那么这种擦边 “藏利润” 的操作,既为后续技术迭代蓄力,也为业绩增长预留了安全垫,体现了公司对长期发展的谨慎布局。
** **
二、业务破局:高端化与客户绑定双轮驱动,AI 赛道优势凸显
胜宏科技财报业绩全面爆发的本质,还是 “选对赛道 + 绑定巨头” 的战略胜利。2019 年,公司在行业普遍看淡高端 HDI 市场时,力排众议成立 HDI 事业部,这一前瞻性布局在 AI 算力爆发期迎来兑现,形成两大核心增长引擎。
1. 高端 HDI 业务:520% 增速成第一增长极,技术壁垒筑高护城河
2025 年上半年,公司高端 HDI 业务实现收入 57.8 亿元,同比激增 520%,收入占比从去年同期的 25% 提升至 45%,成为第一大收入来源。该业务的高增长,源于技术与市场的双重突破。
技术领先性:14-28 层 HDI 板良率达 94%,远超行业平均 85% 的水平;线宽 / 线距精度控制在 25/25μm,达到全球顶尖水准。更关键的是,在英伟达 Rubin 架构转向 M9 材料的过程中,胜宏是 “测试三家中唯一通过验证” 的供应商,尤其在技术要求最高的正交背板领域,形成独家供应能力,定价权显著提升。
市场需求爆发:受益于 AI 算力需求,800G/1.6T 光模块 HDI 月出货量达 1200 万片,全球市占率 35%,根据 Prismark 数据,AI 服务器相关 HDI 市场 2024-2029 年年均复合增速将达 19.1%,远超 PCB 行业 5.2% 的平均增速,胜宏作为核心供应商,将持续享受行业红利。
** **
2. AI 服务器 PCB:绑定英伟达生态,收入增速 780%
若说 HDI 是 “基本盘”,AI 服务器 PCB 则是胜宏的 “超额收益来源”。上半年该业务收入 28.4 亿元,同比增长 780%,主要配套英伟达 GB200/GB300 基板,同时供应 AWS、Meta 等数据中心巨头。
能和与英伟达深度绑定,就直接提升了公司订单价值量跃升,并深化了与强手研发协同的竞争优势:例如,公司为 GB300 提供的 HDI 板单机价值量达 800 美元,较前代 GB200 提升近 3 倍;且 GB300 UBB 板占比达 70%,进一步推高产品附加值。并且公司已与英伟达联合研发下一代 Rubin/Feynman 架构产品,进入 “Lock-in Design” 阶段,这种 “提前 2-3 年参与客户预研” 的模式,使竞争对手难以替代,生态壁垒持续加固。
** **
3. 产能扩张:全球化布局应对需求,锁定 2026 年增长
为承接爆发式需求,胜宏科技加速产能扩张,形成 “惠州 + 泰国 + 越南” 的全球化布局。
国内主力扩产:追加投资 12 亿元新建 3 条 mSAP 产线,预计 2025 年 Q4 新增 30 万㎡/ 月高端 HDI 产能,专门应对 2026 年英伟达 Rubin 架构量产需求。
东南亚布局避险:泰国二期工厂推进中,聚焦高端制造,其 6 阶 24 层 HDI 板良率达 98.5%,已通过英伟达 - 40℃至 125℃热冲击测试;越南工厂虽处建设期(计划投资 18.15 亿元),但定位高阶 HDI,2027 年投产后将进一步贴近海外客户,规避地缘风险。
三、财务透视:研发蓄力与资金压力并存,股东减持引关注
除了业绩与业务,中报财务细节还揭示了公司的 “长期潜力” 与 “短期挑战”。
1. 研发投入高增:为技术迭代储备弹药
2025 年 Q2 研发费用 3.53 亿元,同比增长 78%,环比增加 2.22 亿元;上半年研发费用率虽未直接披露,但结合营收 128亿元测算,研发投入规模预计超 6 亿元,同比增幅超 70%。高研发投入主要投向M9 材料工艺优化、半导体级精细线路技术、HDI 与载板融合方案等三大领域,上述布局将保障公司在下一代 AI 硬件竞争中的技术领先性。
2. 资金压力显现:扩产与负债的平衡挑战
尽管业绩高增,公司仍面临一定资金压力。截至 2025 年二季度末,货币资金 11.76亿元,而短期借款 + 长期借款合计已经接近40 亿元;同时,东南亚工厂建设(越南 2.6 亿美元 + 泰国定增 19 亿元)需要持续资本开支,叠加定增尚未落地,资金缺口客观存在。市场担忧若定增延迟,可能影响扩产节奏。当然公司暂时可通过 “存货备货 + 在建工程分期投入” 的方式,一定程度可缓解短期压力。
3. 股东减持:高位套现引发市场疑虑
与股价暴涨形成对比的是,公司实控人与高管的减持动作。2025 年 5 月,陈涛夫妇通过股权转让套现 16.94 亿元;7-8 月,刘春兰(陈涛之妻)、赵启祥等 5 名高管合计减持 237.12 万股,套现近8.5亿。尽管公司解释减持为 “个人资金需求”,但高位套现仍引发市场对 “管理层是否看好短期估值” 的讨论,需警惕减持对股价的短期压制。
四、隐忧待解:成本、竞争与客户集中三大风险
尽管胜宏科技中报业绩高增长表面看上去似乎无懈可击,中报及行业数据还揭示了些许潜在风险。
1.铜价上涨挤压毛利率
PCB 成本中,铜箔占比约 35%。2025 年 8 月 LME 铜价较 Q2 均价上涨 12%,若铜价持续上行,预计将拖累毛利率 2-3 个百分点。尽管公司具备一定成本传导能力(通过产品提价转移压力),但在行业竞争加剧的背景下,提价空间可能受限,需密切关注铜价走势对业绩的影响。
2. HDI 价格战风险升温
随着 AI 赛道热度提升,国内二线 HDI 厂商计划 2025 年 Q3 扩产 20% 以上。若行业供给快速增加,可能引发 ASP(平均售价)下滑,若 ASP 下降 10%,公司盈利弹性将减半。胜宏凭借技术与客户优势或可抵御部分竞争,不过价格战仍可能压缩利润空间,尤其对新产能爬坡期的盈利形成压力。
3. 客户集中度过高的 “达摩克利斯之剑”
公司 AI 相关业务收入中,70% 以上来自英伟达,客户集中度远超行业平均水平。若英伟达因 “AI 需求不及预期” 或 “扶持其他供应商” 减少订单,胜宏业绩将直接承压。尽管当前英伟达对胜宏的依赖度也较高(GB300 PCB 全球份额 50%由胜宏供应),但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后续客户集中风险仍存在一定隐患,公司可适度拓展 AMD、英特尔等客户的订单意愿。
五、未来展望:短期催化明确,长期路径清晰
尽管存在风险,胜宏科技的短期催化与长期逻辑仍较为清晰。
1. 短期:Q3 业绩高增 + 催化剂密集
事件端:10 月三季报预告(预计进一步验证高增长)、12 月港股上市(拓宽融资渠道,提升估值)将成为股价核心催化剂。
2. 长期:技术迭代 + 产能释放驱动增长
产品迭代红利:从 GB200 到 Rubin/Feynman,英伟达下一代产品将提升 PCB 单机价值量,胜宏作为核心供应商,有望享受 “量价齐升”;同时,公司布局的 PTFE 材料、8 阶 28 层 HDI 技术,将支撑其在高端市场的份额。
产能释放支撑规模:2026 年高端 HDI 产能将较 2025 年翻倍,叠加良率优化(目标毛利率向 50% 迈进),成长路径明确。
六、估值重估:AI 红利下的 PCB 龙头溢价
当前胜宏科技动态PE为45倍,接下来如果全年净利润如其高管预估,能进一步提升的话,市盈率将加速下移,倍数也将显著低于 AI 硬件龙头 35 倍 + 的平均估值。
况且与传统 PCB 龙头相比,胜宏还具备估值溢价的三大逻辑:
①赛道差异 :聚焦 AI 算力赛道,增速远超消费电子 PCB(其他多数同业公司主赛道,竞争者同质化严重)。胜宏科技的核心竞争力就在于突破了PCB高维结合技术,满足了AI芯片对高密度、高传输的严苛需求。这种技术融合,大幅提升了产品价值和制造门槛,具有不可复制性。
②技术壁垒 :公司采用顶级生产设备和自研工艺优化,在200多道工序中实现精细控制,使高端产品良率行业领先。这一优势让胜宏科技在服务器、显卡等高可靠性产品上维持35%以上毛利率。而高阶 HDI 与 AI 服务器 PCB 的技术门槛,也形成护城河优势。
③客户壁垒: 深度绑定英伟达,享受 AI 生态的超额收益。由于PCB被称为“电子产品之母”。这就意味着,每一轮电子产业的跃迁变革,PCB企业都需要紧紧跟上,当然,最好是提前预判。传统工艺之下,大约1.5年(友商)可技术追赶至持平;但在AI时代,技术迭代速度进一步加快,每代产品需提前2年至3年与客户合作研发,而能够和英伟达强势长期合作,代表公司先发优势明显。这部分市场份额,很难被其他对手所夺去。考虑到其更高的发展增速和所处高份额市场规模,预计其估值仍有提升空间。
七、结语:AI 算力底座的核心资产,谨慎乐观中把握机会
纵观胜宏科技 2025 年中报,既展现了 “AI 算力东风下的高增长奇迹”,也暴露了成长中的隐忧。短期来看,Q3 业绩高增与港股上市等催化剂将支撑股价;长期来看,英伟达生态绑定、高端产能释放与技术迭代,将驱动公司向 “全球 PCB 龙头” 迈进。
未来可持续跟踪对公司业绩影响相关的三大指标:铜价走势(成本端)、新产能良率爬坡进度(盈利端)、英伟达下一代产品量产节奏(需求端)。对于长期投资者,“持有胜宏 = 持有 AI 算力底座核心资产”的理念正逐步形成,戴维斯双击可期;阶段性警惕减持、价格战等风险因素。综合而言,在 AI 重构科技产业的浪潮中,胜宏科技已抓住了时代机遇,但能否从 “短期黑马” 成长为 “长期巨头”,仍需时间检验。由于以AI、高速通信为代表的创新领域发展迅速,正推动PCB产业链进入新一轮景气周期。中金公司最新研报显示,2025年,全球AI用PCB市场规模预计将达56亿美元,2026年进一步增长至10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33%,从行业龙头业绩领先板块红利的角度乐观预判,胜宏科技仍有机会在下半年顺势提振业绩表现。当然,想要实现投资者乐观憧憬的“全年净利润90亿”之小目标,公司还需要在突破产能节奏物理上限,和突围产品价值量瓶颈上,多下功夫。未雨绸缪方能利于不败之地。毕竟,真正的龙头企业,不仅要能享受行业红利,更要能抵御周期波动与竞争挑战,才有可能一直在技术迭代中赢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