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

摩根士丹利:AI或催生13万亿美元市值增量,重塑全球就业结构

作者: 预见大模型 头条 AI技术 顶级公司 #顶级公司 #头条 #AI技术

原文链接: https://www.yjnt111.top/article/301

8月27日,摩根士丹利发布最新研报指出,AI技术的全面落地应用,有望为标普500企业带来约9200亿美元的长期利润增量——这一规模已超过这些企业2026年预计税前收入的25%。不仅如此,研报进一步预判,AI的潜在价值或将催生13至16万亿美元的全新市值空间。

一、AI能力“非线性提升”:增速被市场低估

研报强调,当前市场普遍低估了AI能力的“非线性”提升速度。相关数据显示,,过去6年间,AI完成任务的长度指标呈指数级增长,平均每7个月便实现翻倍。

研报同时援引一项AI智能体评估结果指出:若这一增长趋势持续,未来5年内,AI智能体将有望独立完成目前需人类耗费数天甚至数周才能完成的复杂任务。

二、市场空间:智能体与具身机器人“双轮驱动”

摩根士丹利将AI的经济潜力分为两大核心方向展开分析:

·智能体AI:聚焦软件层面的知识工作自动化,通过算法与数据处理优化知识密集型行业的效率;

·具身智能AI:以机器人形态切入物理世界,实现实体场景的自动化操作。

其中,摩根士丹利预计,到2050年,类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可能达到5万亿美元,约为2024年全球前20家汽车制造商总收入的两倍。

在具体行业落地层面,研报指出以下领域将成为AI应用与价值创造的核心阵地:

·必需消费品分销与零售

·房地产管理与开发

·交通运输

·医疗保健设备与服务

摩根士丹利同时坦言,当前的估值判断仍偏保守,尚未充分纳入AI对人力效率的提升作用及技术非线性增长可能带来的额外效应。

三、就业结构迎“根本性转变”:90%职业受影响

研报预测,全球约90%的职业将在不同程度上受到AI自动化或能力增强的影响。其中,软件开发、客户服务等“高影响领域”中,入行门槛低、重复性强的岗位将面临显著压缩。

具体案例显示:

·斯坦福大学的研究数据表明,22-25岁的程序员群体,其就业人数在2022年底至2025年7月期间下降了近20%;

·客服类岗位也呈现出类似的下滑趋势。

与此同时,仓储与物流领域的机器人化进程正在加速。

以亚马逊为例,其仓库机器人数量从2017年的10万台增至2023年的75万台;同期,员工与机器人的配比也从4.5:1降至约2:1。

具身AI在制造、建筑、物流等场景的成本优势尤为突出——一项研究显示,其“全包成本”仅为每小时5美元,而美国工厂工人的平均时薪则为36美元。

四、小结

1.市值与利润空间显著:AI将成为企业盈利能力与市场估值提升的核心驱动力;

2.技术升级节奏加快:AI能力以指数级速度迭代,非线性增长特征凸显;

3.就业结构深度重塑:绝大多数职业受AI影响,岗位竞争格局将发生根本性变化。

综上,摩根士丹利的这份研报不仅勾勒出AI带来的庞大经济增量,更揭示了产业链与就业市场即将面临的深刻转型。对于关注未来产业变革的投资者与企业而言,AI驱动的这一趋势值得持续重点追踪。

© 2025 AI资讯 - 用冷静的智慧预见下一个未知

京ICP备2025144713号-1

主体备案单位:北京预见花开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