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全新AI机会(系列二):英伟达五大机会与AMD王者归来
英伟达刚刚公布的Q2财报再次给市场带来震撼:营收约467亿美元,同比约56%的增长,其中数据中心业务收入占比接近60%,彻底坐实了AI周期的主引擎地位。与此同时,AMD凭借在推理端的快速突破,也在资本市场掀起了新的想象力。
对于投资者而言,英伟达和AMD并不是简单的“芯片双雄”,而是两条截然不同的产业逻辑:训练端的上限 与推理端的下限 。二者合力推动下,9月AI主线的格局将更清晰。
一、英伟达半年报:五大核心机会
英伟达的半年报不仅是一份漂亮的财务报表,更是产业链传导的明确信号。背后的逻辑可以拆解为五个机会。
1. 光模块:财报第一时间反映
数据中心收入占比接近60%,直接验证了1.6T光模块的放量逻辑 。英伟达GB200/GB300良品率提升,绑定1.6T光模块的需求全面启动。400G/800G已被淘汰,路线图显示,Rubin阶段预计会引入3.2T光模块,并把互联规模提升至144块GPU,这意味着光模块需求的天花板将再次被抬高。
逻辑链 :GPU迭代 → 带宽需求暴涨 → 光模块放量 → 龙头业绩兑现。
2. 液冷服务器:功耗催生的必选项
GB200单卡功耗步入千瓦级,显著高于H100。传统风冷彻底失效,液冷服务器成为工程必选项。英伟达半年报显示Blackwell系列全面放量,意味着液冷在Q3、Q4将进入收获期。
逻辑链 :功耗提升 → 风冷失效 → 液冷渗透率提升 → 订单集中兑现。
3. 算力租赁:稀缺性的现金牛
在合规约束下,H20供给受限,高端GPU更加稀缺。谁在手/新增H100、GB200规模更大,谁的三季报就更先兑现。算力租赁已经从概念走向兑现,未来还会出现新型算力租赁公司 (类似CoreWeave),专注于AI芯片租赁。
逻辑链 :顶级大卡稀缺 → 租赁价格抬升 → 三季报提前兑现。
4. HBM:五年超主线
HBM是AI芯片的“粮仓”。财报之外的更大逻辑在于:未来五年,HBM将贯穿整个AI周期,甚至可能超越光模块。大模型参数膨胀 + 单位能耗约束,使得高带宽、低功耗的HBM成为算力经济性的决定性指标。材料、封装、设备厂商将是穿越周期的核心受益方向。
逻辑链 :参数爆炸 → 带宽刚需 → HBM渗透率提升 → 上游封测/材料厂商受益。
5. 国产AI芯片:合规约束的反向利好
英伟达半年报未并表H20,但中国区营收约处于低双位数区间。一旦H20供给受限持续,空缺必然由国产芯片填补。叠加政策支持与生态逐渐完善,国产AI芯片正从“备胎”转为“战略棋子”。
逻辑链 :合规约束 → 国产替代 → 生态适配 → 政策加码。
二、AMD:推理端的逆袭
如果说英伟达定义了训练端的上限 ,那么AMD正在打开推理端的下限 。
推理的应用场景远大于训练:ChatGPT训练一次耗时一年、成本数十亿美元,但推理调用已达万亿级(日调用量级在两万亿次左右) 。这意味着,推理市场的天花板远高于训练市场。AMD正好切入了这一差异化赛道。
AMD的五大细分方向
云端大模型推理GPU :MI300X及其后续迭代产品已在云端推理场景获得份额。
公有云服务商 :AWS、Azure之外,更多云厂商会引入AMD GPU,提升推理成本优势。
中国市场松动弹性 :AMD芯片的政策约束口径不同于H系列,中国市场具备一定替代弹性。
异构计算 :低延迟、高确定性推理需求,驱动AMD发展异构架构。
端侧AI :从PC到车载,端侧AI需求大爆发,AMD芯片有望加速渗透。
逻辑链 :推理需求激增 → AMD差异化切入 → 云端/公有云/中国市场快速扩容。
三、训练与推理的双逻辑
英伟达和AMD代表了AI两条完全不同的投资逻辑:
英伟达 :训练端的天花板,带动光模块、液冷、HBM、算力租赁、国产替代。
AMD :推理端的底盘,带动云端GPU、公有云、异构计算和端侧AI。
9月的全新AI机会,不是二选一,而是双线并行。训练端锁定英伟达,推理端看好AMD。二者共同塑造的,是AI下一个三到五年的产业格局。
(系列三将进一步解读石墨烯散热、AI平台与新算力租赁的逻辑,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