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跌≠见顶:主线从未改变,只是在换手
都说牛市多暴跌,自从股指开始挑战并冲上3800点之后,市场的波动幅度确实在明显加大。从上周四,到本周二,沪指少见的做出了回撤,考验10日线支撑的举动。
大盘泄气了,场内的人气主题—AI 板块首当其冲成为波动核心,申万 AI 指数近 5 个交易日累计下跌 8.2%,部分前期热门的 AI 算力个股单日跌幅超 7%,甚至出现 “三连跌” 的行情。一时间,“AI 主线见顶”“资金集体撤离” 的声音在市场蔓延,这时候,我们是该坚守阵地,还是落袋为安?是该离场观望,还是逆市加仓?这取决于我们对投资这件事,以及对A股生态,包括对整体主题行业机会的理解程度。如果我们穿透短期波动的表象,从行业基本面、资金流向和市场结构等多维度深入分析,便会发现,单日的调整,绝不是趋势逆转的信号,更不是我们进场离场的显性指标。而AI 作为当前市场核心主线的逻辑,更是从未改变,不妨把短期回调理解为是一次健康的 “资金换手”。旧有的获利资金离场而去,新增长线实力资金踊跃入市的话,将直接为下轮波澜壮阔的行情,埋下精彩伏笔。
一、理性看大跌:回调是短期因素驱动,非基本面恶化
要判断大跌是否意味着见顶,首先需厘清回调的核心驱动因素。从当前市场数据与信息反馈来看,此次 AI 板块调整并非源于行业基本面恶化,而是短期资金行为与情绪波动的叠加结果,不具备长期持续性。
调整原因①短期获利资金了结 :自 2025 年二季度以来,AI 板块凭借技术突破与政策利好,获得阶段性40%以上的累计涨幅后,部分 AI 应用个股甚至实现翻倍上涨。在持续盈利后,部分短期投机资金选择 “落袋为安”,导致阶段性抛压集中释放。但从资金撤离规模来看,并未出现 “集体出逃” 的迹象。Wind数据显示,9 月第一个交易日,AI 主题基金净赎回规模占总规模比重不足 3%,且主要集中在成立时间不足 6 个月的短期产品。而多数成立超 1 年的长期 AI 基金,仍能保持资金净流入态势,就说明,此刻撤离的更多是追求短期收益的 “快钱”,而非深耕行业的长期资金。
调整原因②外部情绪传导: 近期全球资本市场受美联储降息预期反复、地缘冲突扰动等外部因素影响,风险偏好整体下降。而 AI 板块作为前期领涨主线,持仓相对集中,自然成为短期情绪宣泄的 “出口”。但这种情绪驱动的回调往往缺乏基本面支撑,反而直接令AI板块的估值吸引力逐步增加。在半年报强劲高增业绩指引下,当前 AI 板块估值已回落至 2023 年以来的中位数水平,为后续企稳反弹,奠定了较好基础。
二、AI 主线从未变?三大逻辑筑牢长期根基
既然AI主题短期并不具备持续调整的逻辑,那是否具备成为 “长期主线”的潜力呢?这主要取决于板块是否具备 “技术驱动、政策支持、需求爆发” 三大核心要素。而当前 AI 板块不仅三者兼备,且呈现 “持续强化” 的态势,这也是主线逻辑从未改变的根本原因。
1.技术突破节奏未放缓,构筑主线 “硬支撑” :科技行业的主线从来由技术迭代驱动,而 AI 正处于 “每季度都有新突破” 的加速期。2025 年以来,大模型训练效率较去年提升 50%,训练成本下降 30%,为中小企业应用 AI 降低了门槛;在垂直领域,AI 医疗已能辅助医生完成肺部 CT 的早期癌症筛查,准确率超 92%,工业 AI 质检系统可将产品缺陷识别率提升至 99.5%,显著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正如AI 已从此前 的概念炒作,升级进入到了‘实用化阶段’,技术落地速度远超市场预期,这是任何短期波动都无法改变的长期趋势。
2.政策支持持续加码,提供主线 “强保障” :从国家到地方,对 AI 的扶持政策正形成 “全方位覆盖”之势。2025 年以来,国家发改委、工信部明确将 AI 列为 “战略性新兴产业” 核心方向,提出 “到 2027 年 AI 核心产业规模突破 1 万亿元” 的目标;地方层面,北京、上海、广东等地设立 AI 专项基金,对算力基础设施、AI 应用场景建设给予最高 5000 万元补贴。政策的持续发力不仅为 AI 企业提供了资金与资源支持,更明确了 “AI 赋能实体经济” 的发展方向,让长期资金对行业前景更有信心。
3.下游需求爆发式增长,打开主线 “新空间”: 由于AI主线逻辑的终极支撑是 “需求”,而当前 AI 正迎来 “企业端 + 消费端” 双轮需求爆发。只要需求在,市场空间体量就在,公司业绩与股价“共同繁荣”的可能性,也就越来越高了。而从企业端看,2025 年上半年超 60% 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引入 AI 系统,用于生产流程优化、设备故障预警等环节,平均降低生产成本 15%;从消费端看,AI 智能家居、AI 教育平板、AI 医疗穿戴设备的销售额同比增长 45%,市场渗透率从 2024 年的 18% 提升至 2025 年的 27%,加之国产替代的大势所趋,海外内资本开支加大,都在提振 AI产业链的需求空间。根据TrendForce预测,2025年中国AI服务器市场中,英伟达、AMD等外采芯片比例将从2024年的63%降至42%,上述数据都可以视为行业需求旺盛的真实写照,也就意味着 AI 企业的业绩有了 “落脚点”,不再是 “空中楼阁”,这也是 AI 能超越其他板块、成为长期主线的根本原因。
三、“换手” 不是风险,而是市场健康的 “蓄力信号”
很多投资者将 “资金换手” 等同于 “资金撤离”,但实际上,健康的换手是主线行情延续的重要前提。所谓 “换手”,本质是市场持仓结构的优化 —— 前期获利的短期资金离场,看好长期价值的机构资金入场。这种切换不仅能消化短期抛压,还能让板块估值回归合理水平,为后续上涨积蓄动力。
从资金流向数据来看,此次回调中 AI 板块的 “承接力” 远超市场预期。wind数据显示,9 月 1 日 AI 板块虽整体下跌 3.2%,但北向资金逆势净买入 AI 核心标的 18.5 亿元,其中 AI 算力龙头企业获净买入 5.2 亿元;与此同时,偏股混合型基金在 9 月第一周对 AI 板块的持仓比例较上月提升 0.8 个百分点,多家公募基金在近期路演中明确表示 “将加大对 AI 优质标的的配置”。这些数据清晰表明,并非所有资金都在撤离,而是 “短期资金走了,长期资金来了”—— 这种换手不是风险,而是市场对 AI 主线信心的 “二次确认”。
从历史经验来看,每一轮核心主线的行情中,“换手式回调” 都是常态。以 2019-2020 年的新能源主线为例,期间曾出现 5 次累计跌幅超 10% 的回调,每次回调都伴随着资金换手,但最终板块仍实现翻倍涨幅。核心原因在于,只要主线的长期逻辑未变,换手后的新资金会成为推动行情的 “新引擎”。对于当前的 AI 板块而言,短期换手其实是在 “洗去浮筹”:那些仅因短期热度入场的投机者离场后,最后留在场内的,才是真正认可 AI 长期价值的投资者,这种持仓结构的迭代优化,会让后续行情更稳健、更具持续性。
四、坚定信心,把握 AI 投资的 “黄金布局期”
面对市场的短期波动,投资者现在最需要的是 兼具“理性与耐心”。因为当前 AI 板块的回调,不仅不是见顶信号,反而是长期投资者一次不可多得的“牛市加油站”,甚至可以用 “黄金布局期”来形容。此前板块主题加速上涨时,很多人说“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一定买!”现在机会来了,很多人却犹豫了。实际上,无论你准备何时配置AI主题,做到以下这几点,就都会增加不少你投资AI的胜算概率。
① “长期价值投资” 逻辑不动摇,避免被短期情绪左右: AI 作为新一轮科技革新的核心,其发展周期至少在 5-10 年,当前仍处于行业发展的 “早期阶段”。投资者就应跳出 “日线涨跌” 的短期视角,去真正聚焦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比如多观察相关公司是否拥有自主可控的技术、公司项目是否实现商业化落地、业绩增速是否匹配估值。对于 AI 投资,‘看长做长’才是最佳策略。配置那些值得长期持有,还能顺利穿越周期的优质企业,剩下的事情,其实就是扶稳坐好了。
②聚焦细分方向,把握 “核心机遇”: 从行业发展趋势来看,AI芯片、服务器、液冷、算力、光模块等重点领域具备长期投资价值:像AI 算力为例,它就是人工智能的 “基础设施”,随着GPT-5等优质迭代模型的进一步优化,AI应用的创新将持续推进,从而推动相关推理算力厂商的需求上升。此外,基础模型的提升空间也依然存在,随着明年GB200机柜的硬件升级,模型的下一轮大规模训练有望实现进一步突破。投资者未来不妨围绕相关细分主题,去筛选真正具备技术壁垒和业绩支撑的优质公司。
③永不满仓操作,合理控制仓位,才能让头脑更清晰: 同时咱们还要警惕 “概念炒作”的 风险,由于 AI 主线逻辑未变,但板块内上市公司数量众多。投资者更应该根据专注业绩优良,观察正处于基本面强劲扩张进程中的相关公司。这部分群体,才是咱们在板块回调过程中,值得珍惜的“遗珠”。而对那些缺乏基本面支撑、仅靠 “AI 概念” 炒作的个股,无论他们的股价有多低,无论他们曾经的市场影响力有多大,也不论大盘接下来会涨到4000点,还是600点,都注定不会让这类个股进入牛市的。 —— 这类标的在回调中跌幅更大,且难以恢复,这才是投资中的 “高风险区”。
五、结语
总而言之,市场的短期波动就像大海中的浪花,而行业的长期趋势,才是推动周期浪潮的洋流。此次 AI 板块波动的加剧,让我们再次认识到,从来没有只涨不跌的市场。激烈的暴风雨洗礼过后,会让我们洞察盘面的目光,更加敏锐,也有机会让我们认识到更鲜活的市场、更澎湃的主题、更经得起考验的优质公司,并且能够真正成为更能够承受住历练的,越来越好的,值得尊敬的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