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收评:AI多空激辩背后,长度与时间的纠结
一、大势观察
A股三大指数今日涨跌互现,截止收盘,沪指涨0.38%,收报3826点;深证成指涨0.61%,收报12666点;创业板指跌0.84%,收报2933点。沪深两市成交额达到24187亿,较上一交易日放量1141亿。
行业板块多数收涨,能源金属、医疗器械、化肥行业、电机、游戏、航运港口板块涨幅居前。个股方面,多头氛围也较为浓厚,全市场近4000只个股上涨。全A今日个股涨跌比例接近3:1,涨跌停板上的数据,印证多头实力更为强大。截至周一收盘,两市共有85只个股涨停,跌停板股票数量则为7只。
港股走势方面,恒生指数收报25633.91点,涨215.93点,涨幅0.85%;恒生科技指数收报5753.75点,涨66.3点,涨幅1.17%
二、市场风向
①政策利好: 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能源局,刚刚发布了关于推进“人工智能+”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意见提出,到2030年,能源领域人工智能专用技术与应用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算力电力协同机制进一步完善,建立绿色、经济、安全、高效的算力用能模式。能源与人工智能融合的理论与技术创新取得明显成效,能源领域人工智能技术实现跨领域、跨行业、跨业务场景赋能,在电力智能调控、能源资源智能勘探、新能源智能预测等方向取得突破,具身智能、科学智能等在关键场景实现落地应用。形成一批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能源相关研发创新平台和复合人才培养基地,建成更加完善的政策体系,持续引导“人工智能+”能源高效、健康、有序创新,为能源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②会议利好 :“2025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近期正在重庆举行,众多人形机器人在会上亮相,期间将集中签约重点项目298个,预计签约金额超2000亿元。华龙证券等机构研报观点认为,人形机器人已进入“技术突破→量产降本→场景渗透”的黄金周期,与特斯拉、华为等巨头有供应链合作的公司,以及在供应链上,供应高价值量的零部件,包括丝杠、传感器、电机及减速器等产品的企业,市场潜力相对更大。
三、焦点公司
①特斯拉: 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在社交媒体发帖称,今天刚和特斯拉AI5芯片设计团队完成一场非常出色的设计评审,称这款芯片将成为“史诗级”产品,且紧随其后的AI6芯片有望成为迄今为止最出色的AI芯片。马斯克认为,AI5可能是对于参数数量低于2500亿的模型来说,最好的推理芯片,“它的硅片成本最低,性能功耗比也最高,AI6会更进一步。”特斯拉近期还刚刚开通了名为“TeslaAI”的官方微博,账号简介中称该账号主要用于介绍“特斯拉人形机器人、智能辅助驾驶、Robotaxi无人驾驶网约车、Coetex计算集群”等AI产品。
②英伟达: 在全球量子科技加速发展的背景下,英伟达旗下风险投资部门首次投资了由霍尼韦尔国际公司控股的量子计算公司Quantinuum,此次投资估值为100亿美元。据相关声明,英伟达这笔投资是Quantinuum正在进行的6亿美元融资方案的一部分,现有股东摩根大通、三井物产等也进行了追加投资。此次融资将支持Quantinuum在规模化量子计算方面的推进,包括加快研发进度,以实现即将在今年发布的新一代量子计算系统Helios。同时,这笔资金也将助力公司率先实现通用容错量子计算。
③OpenAI: 据报道,OpenAI大幅上调了到2029年的预期现金消耗至1150亿美元,以支持ChatGPT背后的人工智能,较先前预期的500亿美元激增了800亿美元。同时,OpenAI还将2030年的收入预测上调了约15%,按照此前预测的1740亿美元计算,上调后年收入将突破2000亿美元。
④阿里巴巴: 公司近期正式发布万亿参数大模型Qwen3-Max-Preview,性能全面超越前代及国际竞品,参数量超1万亿,支持262K上下文长度,在多模态分析(如象棋棋局解读)、代码生成(前端网页、小游戏开发)、复杂任务分步执行等场景展现出极高准确率,进一步推动算力需求持续爆发。Qwen3-Max-Preview作为迄今首款万亿参数闭源大模型,它的发布,标志着国产大模型在参数规模、性能及商业化布局上的重大突破,在全球大模型竞争格局中助力中国大模型技术跻身第一梯队,中文及多语言能力、垂类行业解决方案深度整合能力、更具性价比的商业化路径,也可以显著增强中国AI企业的全球竞争力。
⑤联想: 在德国柏林IFA举行的2025联想创新世界大会上,联想发布了包括高性能PC、智能平板、沉浸式游戏设备和摩托罗拉智能手机等在内的多款新品。全新形态AI概念设备包括一款屏幕可垂直旋转的14英寸AI PC,和一款搭载智能支架和AI感知,能够实现人脸追踪、语音控制和健康管理等功能的概念机。****
⑥中科曙光: 在2025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上,中科曙光协同AI芯片、AI整机、大模型等20多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发布了国内首个AI计算开放架构,推出AI超集群系统,开放多项技术能力,并宣布依托国家先进计算产业创新中心启动“AI计算开放架构联合实验室”建设。据介绍,曙光AI超集群单机柜支持96加速卡、百P级AI算力,最大可实现百万卡大规模扩展。
四、后市展望
沪指在3800点上方稳扎稳打,人气板块当中,却加剧了多空分歧,这还是在AI政策利好和主题峰会高调举行之时,而发生分化的外因,在于业绩真空期间,相关重点公司遭遇到了估值定位的尴尬局面。
话题的主角,大家都不陌生,就是目前在创业板市值榜上,刚刚坐稳亚军位置的中际旭创了。像有基金经理就质疑市场当前情绪过度乐观,认为一些机构发布的“公司2027年净利润超250亿”,这类预测口径过于冒进。而多头阵营的声音,则认为公司本身拥有全球领先的光模块设计研发能力。而且公开信息显示1.6T产品已量产,3.2T产品还在研发中,一旦产品份额提升,则市场规模和财务利润空间,仍可值得期待。这样看来,二者之间的分歧,在于如何客观看待公司所属的行业主题上。
与时俱进的角度出发,显然多方阵营的论据更为充分。因为无论是工业富联、寒武纪,中际旭创等龙头AI企业,都在刷新自身业绩及股价的纪录。这时用陈旧的估值眼光,显然就无法动态评估相关企业的真实投资价值。那么回到空头诟病的源头上,其实就是两个关键词。一个是“长度”,一个就是“时间”。
像质疑中际旭创未来利润的这位基金经理,他就认为“现在的半导体行业是一个发展了70多年的行业,只不过几十年前的宿主是诺基亚、笔记本电脑,现在变成了人工智能。即便当前的产能紧缺,如何保证几年以后的投产不降价?”
事实上,这种发问的腔调逻辑混乱。首先,为什么一个老行业,就不能出现新龙头。这就像你一直在某家公司任职,或在某个行业深耕的时间足够长,难道加薪升职的概率,就越低?如果这个基金经理的结论是这样的话,那只能说明这位投资人的基金业绩,实在不太行了。
其次,现在订单饱满之后,难道就为了警惕过热的市场风险,而去主动推掉订单,坐等其他竞争对手抢占市场空间吗?况且,无论是做实体经营,还是投资思考的路径推演,谁都无法确保大力投产之后,产品业务后续利润不下降,产品售价不会调整。根据市场情况,动态调整经营思路和策略,才相对灵活可控。
为什么大家都清楚的朴素真理,却被这位基金经理视若无睹呢?原因只有两个,要么就是由于利益等原因,故意“装傻”。可以设想,假设其基金仓位主题都是白酒消费的话,短期肯定无法全部调仓至AI主题。这时候“同行就是冤家了”,只能鸡蛋里挑骨头了。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真不懂”。所谓隔行如隔山,用钢铁板块的估值系统指标,无法简单挪用到芯片半导体上来。那本源就只能解读为这位基金经理的投资视角过于狭隘,尤其简单用“制造业”的老眼光看市场,确实有些落伍的嫌疑。而人工智能类科技成长主题,最大的魅力,就在于“订单规模增速”和“业绩披露窗口”之间的时间差上。如果等到三季报和年报业绩继续高增时,再坚定加仓,或者届时才准备建仓的话,那么入场成本或许提升的不是一星半点了。总体而言,如果你对板块的长期投资空间足够有信心,具备充分的认知,那么对主题公司的投资时间容忍度,也必定是相对长线的。
大洋彼岸的华尔街,也在激荡同样的争论。一方面,人工智能主题的全球标杆企业—英伟达,股价创出近四十个交易日以来的最低收盘价。说明大龙头需要新的增量,也在面临同行竞争对手的挑战。另一方面,就是这样的新生力量也在不断涌现。像第三财季收益超预期的博通,就在给市场分发利好彩蛋,这让AI主题的业绩惊喜,在场内掀起波澜。这家公司的AI业务实现了高速增长,在该财季实现营收52亿美元,同比增长63%,而且OpenAI将与公司开始批量生产自研人工智能芯片的消息同步发酵,促使多家机构集体上调其目标价,加之同板块的谷歌股价也刷新了历史新高,进一步印证了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资本市场的最强音都萦绕在“AI”身上的信号。AI主题上市公司这部大片里,主角可能随时会换,不过无论男一号是李连杰,还是甄子丹,总归是拳拳到手的动作片,就可以了。
综合而言,8月下旬以来市场局部资金显著集中于算力板块导致的“拥挤过热”问题,已经随着股价的调整和市场波动的分化,而有所化解。在短期股价逐步调整到位,以及后续有其他业绩惊喜增援的话,人工智能主题全面回暖活跃的新阶段,也就有机会渐渐到来了。况且其他行业也在显著受益于人工智能主题的发酵,如新能源固态电池主题的领涨,也是受益于人工智能政策利好的发布有关。所以,即使主题板块暂收没有全面爆发,但一旦相关行业触发AI的催化剂,股价的想象空间,立马就会被火速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