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摩突袭下修NV机柜预期,富联成最大变量?
近日,摩根士丹利(下称“大摩”)发布了一份最新研报,对英伟达相关机柜出货做出重大调整。报告显示,2025年GB200/GB300机柜(英伟达两代高端整柜方案)的全年出货预期由此前的3.4万台下调至2.76万台 。这是卖方机构近期少见的一次对机柜出货预期的明显下修,引发市场高度关注。
消息发布后,产业链股价一度承压,但工业富联在次日逆势涨停,今日早盘再度封板,股价创下新高。除了大摩研报凸显份额可能向龙头集中外,当日A股整体算力板块普遍回暖,叠加苹果产业链在新款iPhone发布前情绪高涨,工业富联作为龙头标的与苹果代工体系核心公司,成为资金合力追捧的焦点。
市场讨论的核心在于:大摩下修的判断主要基于广达与纬创的表现,并未充分覆盖鸿海,因此更多反映的是样本节奏的调整,而真正的变量在于厂商之间的份额分配。
报告核心:全年预测被下调
大摩在研报中给出的核心结论 是:CY2025年GB200/GB300机柜出货量,从3.4万台下调至2.76万台 。
与此同时,大摩对季度节奏也做了重新拆分:
· 2025年第三季度 :机柜出货量预计为8500台;
· 2025年第四季度 :进一步增长至1.32万台。
这意味着全年总量低于此前预期,但下半年放量趋势依旧明显。大摩特别强调,这一调整不会影响英伟达 ,客户订单没有变化,主要是对AI服务器ODM(原始设计制造商)厂商生产和交付节奏的再估算。
下修依据:广达与纬创数据承压
大摩给出的依据来自广达和纬创 两家ODM的8月数据。
广达(Quanta)
8月机柜出货约400–500台;
当月营收约1530亿新台币,环比下降3%,同比增长5%;
出货结构上,HGX(英伟达高端AI服务器平台)出货下降幅度较大,抵消了NB(笔记本电脑)小幅增长的贡献。
纬创(Wistron)
8月机柜等效出货量约100–200台;
当月营收约1730亿新台币,环比下降10%,同比大幅增长92%;
下滑原因在于产能逐步切换至GB300,旧产品线利用率下滑;子公司纬颖(Wiwynn,纬创旗下服务器品牌)表现相对亮眼,营收达960亿新台币,环比增长14%。
大摩认为,这两家厂商的表现印证了机柜放量节奏慢于此前判断,因此需要对全年总量作出下修。不过,广达是大摩主要推荐的标的,而报告对鸿海覆盖不足,信息来源并不全面,这也成为市场讨论的一个焦点。
8月整体出货:仍有环比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大摩在报告中估算了一个整体数:2025年8月GB200机柜产量约2400台,环比增长40% 。
这说明,即便两家厂商营收环比下滑,机柜产量仍在增加。问题并非“出货停滞”,而是实际斜率不如原先预期的陡峭 。这也是大摩用“高估了节奏”来解释此次调整的原因。
报告细节:YTD进度与厂商排序
在累计进度方面,大摩研报给出了各厂商的年初至今(YTD)数据:
· 广达 :约2500台;
· 纬创 :约2700台;
· 鸿海 :约4300台。
在ODM偏好排序上,大摩明确标注:鸿海>纬创>广达 。这意味着,即便总体下修,大摩依然看好鸿海在机柜出货中的地位。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报告对鸿海的覆盖不如广达和纬创详细,这也是市场讨论时提出的潜在“盲区”。
对英伟达影响:需求未受波及
研报特别强调了一点:这次调整对英伟达本身没有影响 。
原因在于:
· 客户订单没有变化;
· 下修仅针对ODM厂商的交付节奏;
· 英伟达整体的AI服务器需求依旧旺盛。
换句话说,大摩的下修动作,是对“执行端”的重新评估,而非对“需求端”的唱空。
GB300:年底才会放量
除了GB200外,大摩也在报告中提及GB300机柜(新一代更高性能整柜方案)的进度。
· 工程已启动 ,但尚处于导入阶段;
· 2025年第四季度 才可能形成规模化出货。
这意味着2025年的绝对主角仍是GB200,GB300要到年底才会接棒。
2026年的展望
在更长远的预测中,大摩认为:
如果2026年结转约200万颗Blackwell(英伟达下一代GPU架构)芯片库存;
那么机柜出货量有望达到6–7万台 。
这表明,大摩并未否定产业的长期空间,短期调整更多是出于对现实生产节奏的校准。
市场层面的反应
股价走势 :大摩报告发布后,产业链公司一度承压,而工业富联次日股价涨停 。
关于工业富联的影响 :
据大摩研报表述,本次调整针对的是整体出货节奏 ,并非需求端;英伟达客户订单未变 。在ODM偏好排序中,大摩列示为鸿海>纬创>广达 。因此,就报告本身而言,对工业富联(鸿海体系)并未“点名负面” 。
从交易层面看,报告发布后产业链个股分化,而工业富联涨停 。这一走势被部分资金解读为 :在“总盘子下修”的同时,份额可能向整柜交付与系统能力较强的厂商集中 。据此,报告对工业富联的直接基本面冲击有限 ,更多体现为市场预期的再平衡——负面在总量被调低,正面在份额集中效应 。上述推断仍需后续月度/季度出货与份额披露 进一步验证,交易表现不等同于基本面已兑现。
外部市场背景: 当日A股整体科技与算力板块出现普涨,工业富联作为龙头标的自然受益。同时,苹果产业链在新款iPhone发布前整体走强,工业富联作为苹果代工体系的重要厂商,也获得了联动情绪的提振。二者叠加,进一步强化了股价的上攻动力。
卖方分歧 :这属于近期少见的明显下修,在卖方体系中引发广泛关注。同期,花旗也将英伟达目标价由210美元下调至200美元,理由是定制加速器及客户自研芯片竞争加剧。
买方动作 :部分海外资金近期对算力板块减仓,主要原因是估值提升过快,性价比下降。
风险提示
大摩在报告中也提醒了潜在的不确定性:
· 统计口径差异 :月度数据存在“整机柜”和“等效机柜”的区别,不同口径会造成偏差。
· 样本覆盖限制 :研报主要以广达和纬创为依据,对鸿海覆盖不足,可能导致预测出现低估或偏差。
· 工程进展风险 :GB300虽已启动,但能否如期在2025年Q4形成规模,仍要看液冷、供配电、互连等环节的落实情况。
结语
大摩的这份研报,是对NV机柜放量节奏的一次重新校准 。
· 全年总量:从3.4万下调至2.76万台;
· 季度节奏:Q3、Q4依然快速放量;
· 长期空间:2026年有望达到6–7万台。
更重要的是,报告明确指出:英伟达的客户订单并没有变化 。被下修的是“节奏”,不是“需求”。
对公司而言,份额的重新分配才是关键。工业富联的两连板,从交易层面反映了资金的预期倾向——押注份额可能向强者集中。
产业里的共识其实很简单:客户不再纠结下不下单,而是盯着一句话——“能不能如期把东西交出来?” 在机柜这类系统工程里,交付力就是唯一的硬通货。
在多家供应商的博弈中,差距已经拉开,强者恒强。所以,广达丢掉的订单未必消失,更大可能是转向了交付力更强的厂商。
这份“突袭下修”既是卖方模型对现实的调整,也是市场重新认识ODM格局的契机。对于投资者而言,比下修更值得关注的,是季度放量是否兑现、新一代产品能否顺利导入,以及不同厂商之间的份额如何继续重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