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 3000亿引爆甲骨文,算力竞赛进入2.0阶段?
美国时间9月10日,甲骨文(Oracle)股价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飙升:单日暴涨36%,市值激增约2500亿美元,创下自1992年以来的最大涨幅。
这一惊人表现的背后,是一份来自人工智能巨头OpenAI的巨额算力订单。据多方报道,甲骨文与OpenAI签署了一份为期五年、总价值高达3000亿美元的云计算合同,远超市场此前的预期。
据交易数据显示,当日甲骨文成交量暴增至上个交易日的3倍以上,机构资金大举涌入,显示出市场对其未来增长的强烈信心。多家投行在消息发布后迅速上调甲骨文的目标股价,其中一家大型投行将其未来三年营收预期上调了22%,并预测其云业务将成为主要增长引擎。
这份合同不仅刷新了甲骨文历史上的最大单笔订单记录,也成为全球云计算行业的里程碑事件。市场对甲骨文云业务的前景迅速重估,投资者情绪高涨,推动股价在短时间内暴力拉升。与此同时,甲骨文创始人拉里·埃里森的个人财富也水涨船高,一度超过马斯克,跃升为全球首富。
作为云计算的Top级公司,在喜提巨单后,甲骨文的暴涨到底传达了市场一种怎样的情绪呢?
OpenAI订单:一份改变估值模型的合同
这份由OpenAI签署的算力合同,是甲骨文历史上最大的一笔交易。合同总额高达3000亿美元,分五年执行,平均每年采购云计算资源约600亿美元。
此前,OpenAI自己发布的预期中显示,公司预计从2025年到2029年累计现金消耗高达1150亿美元,较半年前预测激增800亿美元。2024年消耗预计超80亿,2028年峰值达450亿。
合同内容主要涉及高性能GPU资源、分布式计算架构以及数据中心服务。甲骨文凭借其在北美、欧洲、中东等地的云基础设施布局,成为OpenAI扩展算力的首选合作方。
值得注意的是,OpenAI近年来在模型训练方面的算力需求呈指数级增长。据报道,GPT-4的训练时要使用2.5万张Nvidia A100 GPU,预计GPT-5及后续版本将需要更高密度的计算资源。甲骨文的云架构在性能、稳定性和成本控制方面具备优势,成为OpenAI战略部署的重要支点。
甲骨文的暴涨不仅源于OpenAI的订单,更是全球算力需求激增的缩影。
国际数据公司IDC2025年年初的预计,2024年全球人工智能服务器市场规模为1251亿美元,2025年将增至1587亿美元。AI模型训练、自动驾驶系统、金融建模、基因计算等领域对高性能算力的需求持续攀升,推动云服务商加速扩容。
甲骨文在海外市场的布局尤为关键。其在美国西部、德国法兰克福、阿联酋迪拜等地的数据中心已完成GPU集群部署,具备快速响应客户需求的能力。这一点在OpenAI合同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合同明确要求甲骨文在未来两年内新增至少三个高密度算力节点,以满足模型迭代的需求。
此外,甲骨文还在积极推进与其他AI企业的合作。据传,其正在与一家欧洲AI初创公司洽谈一份价值约80亿美元的算力协议,显示出其在全球市场的扩张野心。
市场反应:资本的“算力投票”
OpenAI合同曝光后,资本市场迅速做出反应。
不仅甲骨文股价暴涨,整个AI板块也受到提振。英伟达等公司股票也小幅上扬,显示了市场对AI算力投资的信心升温。
分析师普遍认为,甲骨文的估值模型需要重构。过去,甲骨文被视为传统数据库巨头,其云业务虽有增长,但未被市场充分认可。而这份合同让投资者意识到,甲骨文已具备成为全球算力基础设施核心玩家的潜力。
部分机构甚至预测,甲骨文在未来五年内有望跻身全球前三大云服务商之列,挑战AWS和Azure的市场地位。
可以说,OpenAI的订单只是一个开始。未来五年,全球算力市场将进入“黄金十年”。此前多家机构都对五年后AI算力市场,给出过1万亿-2.5万亿美元不等的预测。
而在这一趋势中,甲骨文则具备4个独特的优势:
1.技术架构灵活,支持多种AI模型部署;
2.数据中心布局全球,具备快速扩容能力;
3.成本控制能力强,适合大规模采购;
4.与AI企业合作经验丰富,具备服务能力。
当然,竞争也将加剧。微软、谷歌、亚马逊等巨头不会坐视不理,未来算力市场将呈现“多极竞争”格局。但甲骨文凭借其技术积累和战略执行力,仍有望在这场竞赛中占据一席之地。
这一次,甲骨文不是靠传统业务赢得市场,而是靠算力。
OpenAI的订单只是一个信号放大器,它让市场重新认识了甲骨文的价值。从数据库巨头到算力基础设施提供者,甲骨文正在完成一次深刻的转型。
而这场转型,才刚刚拉开一个序幕。可以说,这不是结束,甚至不是结束的开始,这只是开始的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