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正在改写世界,你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
不管你愿不愿意承认,这个时代的浪潮已经扑面而来。
在刚刚开幕的外滩大会上,几位行业重量级人物的发言,彻底点燃了人们的焦虑与激情:
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说,他最遗憾的一件事,就是“以前没有学AI”。当年错过了,现在再看,AI已经写得比99.99%的人好,画得比绝大多数人精致,但真正让AI“干活”的场景,才刚刚开始。具身智能、机器人+AI,将是下一次改变世界的组合拳。
源码资本合伙人张宏江则明确指出,AI正在进入“产业规模化”时代。过去三年里,生成一条文本的成本迅速下降,这种“AI通缩”正推动需求爆发。资本正在疯狂投入,微软、谷歌、Meta的算力支出以千亿美元计。未来,AI模型和GPU,可能就是一家公司的核心资产。
而被誉为“强化学习之父”的Richard Sutton则提出,AI正在跨入“经验时代”。过去靠人类积累的数据,如今正在走向和真实世界交互、不断自我学习的阶段。持续学习、元学习,才是下一步的关键。换句话说,AI已经不再是“背书考试的优等生”,而是会动手、会成长的“实干家”。
阿里云创始人王坚也强调,AI的发展不能只是闭门造车。在美国不断加紧闭源模型管制的背景下,开放与开源才是推动创新的真正动力。他甚至提出,要“把AI送上太空”,拓展人类应用AI的边界。
上海交大高金执行院长程仕军则从金融角度提醒,AI不仅仅是提升效率的工具,它正在重塑金融行业的底层逻辑。风险控制、信用评估、反欺诈、反洗钱等都在被AI重构。金融行业的未来必须在“创新”与“治理”之间找到平衡。
此外,大会还发布了“AI十问世界”,其中包括AI与信任、劳动意义、社会分工、情感陪伴、安全隐私等重大议题。这提醒我们,AI不仅是一项技术,更将深刻改变社会结构与人类关系。
如果连那些站着行业顶端的引领者都在拥抱AI——那普通人还有什么理由原地踏步?
一、为什么说AI改变世界的速度,比你想象得更快?
很多人对AI的理解还停留在“写作文”“画图”这种层面。确实,大语言模型和生成式AI已经能在文字、图片、视频领域展示惊艳的能力。但真正的改变,远远不止于此。
1.产业升级正在发生
源码资本张宏江提到,AI的推理阶段才刚刚打开闸门。推理是什么?就是AI在真实业务中的实际应用,比如帮银行做风控、帮医院诊断影像、帮工厂优化生产。训练模型只是开始,推理才是应用。推理市场的规模,未来可能是训练市场的数倍。
2.成本下降带来普及
三年前,让AI帮你生成一段文字,成本可能还很高;如今,单位token的价格已经大幅下降。这意味着人人都能用得起AI,正如当年的智能手机一样,从奢侈品变成了生活必需品。
3.基础设施的狂飙
在全球范围内,AI 正在引发一场前所未有的“基础设施狂飙”。无论是云计算巨头加速扩容数据中心,还是互联网公司不断提升算力与网络能力,行业整体都在加大投入。数据中心、电力保障、芯片制造、光模块传输……整个科技产业链都在被 AI 的需求推着前进。
换句话说,AI不是“未来的事”,它正在今天发生。
二、大佬们的共同点:后悔、焦虑、拼命学
细看外滩大会关于AI的发言,你会发现一个共通点:
多个大佬不约而同地强调——要学会拥抱AI。
王兴兴说,“我最后悔的就是没有早点学AI。”
张宏江说,“规模化推理才刚刚开始,GPU和模型是未来企业的核心资产。”
Sutton说,“AI正在进入经验时代,必须要靠学习与交互。”
王坚补充说,“开放与开源才是推动AI创新的核心力量。”
程仕军则强调,“AI重塑的不只是效率,而是金融行业的底层逻辑。”
这几个人是什么身份?一个是机器人创业明星,一个是资本大佬,一个是AI学术泰斗,一个是阿里云之父,一个是金融学界领袖。身份不同,立场不同,但他们的共识一致:AI学习是唯一的出路。
想想看,他们已经拥有了别人羡慕的地位和资源,却依然焦虑、依然积极拥抱AI。
而你呢?还在犹豫“AI会不会取代人类”?还在等别人总结“最佳使用方法”再跟风?
在这个时代,最大的危险就是自我安慰。
因为当你安慰自己“AI不过是一个工具”时,别人已经用AI提高效率十倍,拿走了你的机会。
三、普通人要怎么用AI?
说到这里,很多人会问:“我不是技术出身,我能学什么?我又不是要做大模型。”
这是一个典型的误解。学AI,不等于写代码、训练模型。
对普通人来说,真正要学的,是如何正确使用AI。
用AI做你的第二大脑
写总结、查资料、翻译文献、头脑风暴,AI可以帮你节省80%的时间。你只需要学会如何提出好的问题(prompt),就能让AI成为你的“全天候秘书”。
用AI提升工作效率
不管你是写作、设计、运营还是销售,AI都能帮你提速。写方案、出海报、生成短视频、优化表格……这些都已经是成熟的能力。不会用AI的人,注定会比别人慢一步。
用AI开启副业和创业
过去创业需要团队,现在一个人也可以起步。AI能帮你做市场调研、产品设计、文案撰写、社交媒体推广。哪怕你只是开一个小红书账号,学会用AI也能大幅降低试错成本。
用AI投资自己
学习新知识、规划职业路径,甚至模拟面试,AI都能帮你完成。真正的核心是,你要养成“遇到问题,先问AI”的习惯。
四、AI学习的最佳姿势
既然大佬都在学,普通人更要跟上节奏。那怎么学?
第一步:从日常生活入手
让AI帮你写一封邮件、规划一次旅行、制定一个学习计划。别小看这些小事,它们能帮你建立起“随时用AI”的思维习惯。
第二步:学会提问
AI的能力取决于你的问题。问题越清晰,答案越有价值。练习把模糊的想法转化为具体的需求,这是“提示词工程”的核心。
第三步:关注行业动态
关注OpenAI、Anthropic、Meta这些公司的最新进展,也要看看国内Kimi、通义千问、智谱、deepseek、豆包等大模型的应用案例。学习他们怎么做落地,能启发你找到自己的切入口。
第四步:尝试输出
把你学到的AI技巧分享出来,无论是朋友圈、小红书还是B站。分享是最好的学习,它能迫使你理解得更透彻。
此外,大会的“AI十问世界”提醒我们,学习AI不仅仅是会用工具,还要理解它带来的社会性影响——信任、责任、情感、劳动意义。这些同样是未来十年里,每个人都无法回避的挑战。
五、AI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
很多人问:“如果我现在不学AI,会怎么样?”
答案很残酷:
你的效率会落后;
你的竞争力会下降;
你的机会会被别人拿走。
这不是恐吓,而是现实。
AI改变世界的速度,比当年智能手机还快。2007年iPhone发布,到微信普及,只用了五年。AI的普及速度,只会更快。
未来的职场,可能会变成两类人:
会用AI的人
被AI取代的人
你想成为哪一类?
六、总结:当大佬都在努力,你更没有理由停下
AI不是洪水猛兽,而是你改变命运的机会。
它能帮你突破效率极限,能让你低成本创业,能让你和世界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所以,不要再观望,不要再犹豫。
现在,就是最好的开始。
未来十年,最大的分水岭不是学历,不是背景,而是:
你会不会用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