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值200亿,广告赚2万,AI搜索引擎Perplexity为何盈利难?
在AI搜索的浪潮中,Perplexity被誉为“颠覆谷歌”的明星公司,其估值高达200亿美元。
但在商业化这条路上,它却走得异常艰难。广告、电商、订阅……每一条变现路径都显得不那么顺畅。直至今日,Perplexity依然是一家高估值,低营收的企业。
Perplexity的盈利模式:理想丰满,现实骨感
Perplexity的核心产品是AI驱动的搜索引擎。它主打“无广告、无追踪”的用户体验,试图以更纯粹的技术吸引用户。然而,这种理想主义的定位,也让它在商业化上陷入了困境。
根据公开报道,Perplexity曾拒绝传统广告模式,转而探索电商导流和订阅服务。据透露,其2024年第四季度广告收入仅为2万美元,与其200亿美元的估值形成鲜明对比。
实际上,AI搜索的商业化难题,并非Perplexity一家独有。整个行业都在探索如何将“智能问答”转化为“可持续收入”。
1. 广告模式的挑战
传统搜索引擎依赖广告变现。以谷歌为例,其2025Q2广告收入达到713亿美元,的广告收入占其母公司总营收的74%。
Perplexity广告收入低则更多的是一种主动的选择,Perplexity坚信广告会影响搜索的公正性,因为广告商往往倾向于利用竞价机制让其产品或服务出现在更显眼的位置,而这与用户真正的搜索需求不一定吻合。因此,Perplexity在早期的官网中明确表示不会受到广告驱动的影响。
据透露,在数千个直接申请在Perplexity投放广告的广告主中,仅有不到0.5%获得批准。为了不破坏用户体验,其广告项目策略极为谨慎。
用户对AI搜索的期待是“高效获取答案”,而非“浏览广告内容”。
2. 电商功能缺失
另一条路径是电商导流。Perplexity去年推出的购物服务承诺用户可以“研究和购买产品”而无需跳转到外部网站,但实际体验远未达到预期。最大的问题在于功能缺失,目前Perplexity仍缺乏购物车功能,用户只能逐件购买商品,无法像在其他电商网站上那样一次性购买多件商品。
这样的功能缺失,让Perplexity用户体验极差的同时,也伤透了商家们的心。
3. 订阅服务的局限
订阅是AI公司常用的变现方式。ChatGPT、Claude等均推出付费版本。但AI搜索的使用频率低、替代性强,用户付费意愿不高。
Perplexity最初通过20美元/月的订阅服务盈利,主打专业用户市场,年收入在3400万美元左右,但这些收入对于年现金消耗超过6000万美元的Perplexity只是杯水车薪。为了扩大营收,2025年7月,公司还推出了200 美元的 Max 计划,但收效一般。
AI服务公司的变现路径:谁能走出困局?
AI服务公司在变现上普遍面临三大挑战:用户付费意愿低、广告转化率差、数据隐私限制多。但也有一些公司在探索新的路径。
1. 企业级服务:稳定收入来源
相比C端用户,B端企业更愿意为AI服务付费。OpenAI与微软合作,将GPT嵌入Office套件,形成稳定收入。Anthropic则与Slack、Notion等企业合作,提供定制化服务。
企业级服务的优势在于:需求明确、预算充足、续费率高。但门槛也高,需要强大的技术支持与客户服务能力。
2. 垂直领域突破:精准变现
一些AI公司选择在垂直领域深耕,如法律、医疗、金融等。通过提供专业化服务,提升用户价值与付费意愿。
例如,AI法律助手可以帮助律师快速检索案例,节省时间;AI医疗助手则能辅助医生诊断,提高效率。这类服务更容易形成付费闭环。
3. 数据服务与API授权:技术变现
AI公司还可以通过API授权、数据服务等方式变现。将模型能力开放给第三方,按调用次数收费,是一种可扩展的盈利模式。
OpenAI的API服务已成为其重要收入来源。其他公司也在效仿,构建技术平台,服务开发者与企业客户。
未来路径:AI商业化的三条主线
AI的商业化仍在早期阶段,但未来可能沿着三条主线发展:
1. 多元化收入结构
单一盈利模式难以支撑AI公司的发展。未来公司将构建多元化收入结构,广告、电商、订阅、企业服务并行发展。
Perplexity若想走出困局,也需打破“无广告”的执念,在广告变现和用户体验中间选择一个合适的生存路径,拥抱多元化变现方式。
2. 用户体验与商业化的平衡
AI产品需在用户体验与商业化之间找到平衡。过度商业化会损害用户信任,影响长期发展。合理嵌入广告、优化推荐逻辑,是关键所在。
3. 技术驱动的商业创新
AI的核心是技术。未来的商业模式也将由技术驱动。通过提升模型能力、优化算法效率、拓展应用场景,AI公司可以创造新的价值空间。
估值不是护身符,商业化才是生死线
Perplexity的故事,是AI行业的一个缩影。高估值、高期待,背后是商业化的巨大压力。技术可以吸引眼球,但收入才能支撑发展。
AI搜索的未来,仍充满不确定。但可以确定的是:谁能找到可持续的盈利模式,谁就能在这场技术革命中活下来。
Perplexity需要的不只是技术突破,更是商业逻辑的重构。否则,再响亮的口号,也难掩盈利的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