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时代被低估了?摩根大通眼中的“全球最便宜电池股”
过去一个月,中国电池产业链迎来显著上涨行情。二线电池股股价普遍大幅拉升,而龙头宁德时代的表现却显得滞后。在这样的背景下,摩根大通发布研报,将宁德时代2025-2026年的盈利预测上调约10%,并罕见地给出“全球最便宜的电池股” 评价。
这份研报的逻辑是什么?我们又该如何看待宁德时代在产业格局中的位置?
一、行情背景:二线电池股暴涨,宁德相对落后
摩根大通首先指出,自8月初至近期,亿纬锂能、国轩高科、中创新航等二线电池股普遍上涨50%-80%,而同期沪深300仅上涨10%。反观宁德时代:A股仅涨24%,H股更是仅涨7%。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冰火两重天”?研报给出的答案有三点:
1.流动性改善:A股整体流动性回升,资金倾向于追逐高弹性标的。
2.储能电池需求超预期:储能供需紧张,价格上行。
3.固态电池题材催化:设备企业在业绩会上释放乐观信号,带动固态电池(SSB)概念活跃。
换句话说,二线电池股受益于题材炒作与储能价格上涨,短期表现优异。但宁德时代反而表现“平淡”,这构成了市场的显著错位。
二、摩根大通的核心判断:宁德的基本面更强
研报强调,盈利质量才是决定长期估值的关键。在这点上,宁德时代与二线厂商的差距正在拉大。
1.盈利能力差距扩大
二线企业上半年单位利润并未改善,更多依赖政府补贴、研发资本化。
如果按宁德时代的会计口径调整,几乎没有一家二线企业在毛利润层面实现真正盈利。
2.资产负债表对比鲜明
宁德时代维持净现金状态。
二线企业债务上升、现金消耗加快,部分公司仅能维持1-1.5年运营,需要再次融资。
3.海外市场优势突出
2025上半年,宁德在欧盟市场份额由37%提升至44%。
海外市场的快速扩张,有助于抵消国内补贴退坡和新能源车增速放缓的风险。
摩根大通的结论是:宁德时代不仅盈利稳定,而且财务安全、国际化优势明显,远非二线厂商可比。
三、储能电池的逻辑:短期紧张,长期平衡
摩根大通在研报中专门对储能供需做了建模。结论值得关注:
·2025年:行业产能利用率显著改善,头部企业首次超过80%。储能电池需求强劲,推升价格。
·2026年:需求依旧增长(储能+30%,动力电池+14%),但产能利用率预计下降约5个百分点,回落到80%以下。
这意味着,储能电池的价格上涨可能在2025年达到高点,进入2026年后,只有在旺季才会看到进一步的涨价。
研报也强调上行风险:如果储能需求延续60%-80%的超预期增速,行业可能再度出现供不应求,带来价格新一轮上行。此时宁德时代的灵活扩产能力将放大优势。
四、二线电池股:虚火旺盛
研报对二线企业的评价可以用四个字概括:“虚火旺”。
1.业绩未超预期:2025上半年盈利普遍不佳。
2.市场预期抬升:销量有望完成目标+储能价格短期上行。
3.估值依赖乐观假设:摩根大通为了“满足”市场预期,已经把销量调到管理层指引上限、利润假设拉高到0.005元/Wh,结果2026年盈利预测比共识高出10%-20%。
4.估值天花板明显:即便如此,给予的估值仅20倍市盈率。
换句话说,二线电池股的上涨几乎完全依赖于投资者情绪,而非真实盈利改善。这也是摩根大通维持对亿纬锂能、中创新航“中性”,国轩高科“减持”的原因。
五、宁德时代的估值修复
在对比之后,研报得出核心结论:宁德时代是当前估值体系下最便宜的全球电池龙头。
盈利预测:2025/2026年上调约10%,在市场中最为乐观。
估值框架:给予25倍2026年市盈率。
目标价:
·A股480元人民币。
·H股530港元。
与二线厂商相比,宁德时代的估值更高,但背后是盈利能力与现金流的强支撑。摩根大通明确将其列为首选标的。
六、风险提示:需求的不确定性
研报最后也强调了下行风险:
·如果新能源车国内销量在补贴退出后大幅下滑,且渗透率停滞,中国市场可能出现4%-7%的下跌。
·如果全球需求整体转弱,宁德时代的海外优势也将被削弱。
但摩根大通认为,即便在悲观情境下,宁德时代的风险敞口依旧小于二线厂商。
七、投资者的思考
综合研报逻辑,可以得出三个启示:
1.估值修复不是炒作题材,而是盈利逻辑。二线厂商股价虽涨,但盈利并未跟上;宁德时代的低估则建立在现金流和市场份额之上。
2.储能需求是变量。如果储能再度超预期,宁德的灵活扩产和全球客户基础,将成为最大受益者。
3.中外投资者逻辑差异。外资偏重长期基本面,因而率先“喊买”宁德;内资则更看短期题材,导致二线股价虚火旺盛。
结论:宁德时代的“龙头打折买”
摩根大通的研报为市场提供了一个重要视角:宁德时代的成长性从未缺席,只是阶段性被市场情绪所低估。当前的估值错位,反而给长期投资者提供了低位配置龙头的窗口。
“全球最便宜的电池股”不仅是一句市场口号,更是外资对宁德时代基本面优势的认可。对投资者而言,这可能意味着:宁德时代的估值修复,只是时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