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

AI进入深水区,腾讯的答案是“稳健”

原文链接: https://www.yjnt111.top/article/453

一、序言:AI的风口,腾讯的答案

2025年9月16日,深圳国际会展中心迎来了腾讯全球数字生态大会。作为腾讯一年一度的战略级盛会,这次大会的氛围与以往有明显不同:腾讯正式发布AI应用繁荣计划,提出加速AI人才培养及“人工智能+”的突破与繁荣。

过去几年,腾讯更多强调“数字生态”“产业互联网”,而今年,大会的主角是“智能体”。这不仅是一场产品展示,更是一份战略宣言:腾讯要让AI从“概念热”真正落入“产业深水区”。

二、算力层:适配国产芯片,务实应对成本与安全

在AI基础设施层面,腾讯释放了一个重要信号:当前选择不制造芯片、通过异构平台全面适配主流国产芯片,以确保性价比与供给弹性。

腾讯云宣布其基础设施已经能够兼容主流国产芯片,保证算力供应的灵活性与成本可控。这背后有三个现实考量:

1.成本因素:AI算力昂贵,大模型推理和训练费用居高不下,算力供应紧张已成为行业普遍痛点。腾讯的适配策略,能以更高性价比的方式向客户提供算力。

2.安全因素:中美科技摩擦下,芯片供应的不确定性迫使国内企业必须有“Plan B”。通过适配国产芯片,腾讯云在合规与自主可控上更具主动权。

3.灵活性:避免重资产投入自研芯片,保持平台化姿态,让腾讯能聚焦于AI应用与生态的搭建,而不是硬件军备赛。

这与百度“自研芯片”、阿里“软硬结合”的策略形成对比,凸显腾讯的务实与风险控制能力。

三、模型层:从混元3D到ADP 3.0,工具链思维更突出

在大模型赛道上,腾讯并未选择“拼参数”的极限路线,而是推出了混元3D 3.0基础模型和ADP 3.0智能体开发平台。

·混元3D 3.0:强调多模态与3D生成能力,扩展了模型在设计、游戏、数字孪生等领域的应用潜力。

·ADP 3.0:这是一个开发平台,允许企业与开发者快速构建“智能体”,让大模型在具体场景中有更高可用性。

腾讯的逻辑是:与其沉迷于单一模型的规模竞赛,不如用工具链与平台让模型“跑起来”。这是一种更偏向工程与应用的思维,也与微软Azure的AI战略有几分相似。

此外,腾讯在大会上还强调了“小模型战略”——推出多种小规模模型,能运行在资源有限的设备上,以降低推理成本。这表明腾讯在“降本增效”上有清晰考量:不只是追求最强,而是追求最好用。

四、应用层:超级App的天然入口

腾讯的最大优势在于拥有超级应用矩阵。大会上展示的应用案例,凸显了这一点。

·C端场景:

腾讯元宝,作为AI原生助手,已经积累了可观的活跃用户。

QQ浏览器集成AI功能,用户增长显著,说明信息检索、内容生成等功能已经贴近使用习惯。

·B端场景:

企业知识库、办公协同、文档处理等环节,AI已能提供实际价值。

在政务、金融、教育、医疗、零售、出行等行业,AI的角色正在从“试水”转向“工具”。

腾讯展出的70+个AI互动体验展项中,超过65%与AI落地相关,这说明AI已成为生态大会的绝对核心。这不仅是展示,更是验证:腾讯已经能用AI改变日常应用体验。

五、产业赋能:AI+的行业渗透

腾讯在大会上强调“AI+”战略,目标是让AI成为产业升级的驱动力。

七大重点行业被反复提及:政务、金融、医疗、教育、零售、制造、出行。

·政务:AI助力政策文件检索、公共服务答疑。

·金融:智能客服、风控建模、投资研究。

·医疗:辅助诊断、病历检索、医患沟通。

·教育:智能助教、个性化学习。

·零售与制造:供应链预测、生产优化。

·出行:智能调度与实时预测。

这些应用不是空中楼阁,而是基于腾讯与行业伙伴的合作案例。通过“智能体模板”,腾讯把行业痛点转化为可复用的解决方案。这种“场景化”思维,意味着腾讯希望把AI做成一套产业“通用组件”。

六、战略差异化:腾讯的独特路径

对比国内其他巨头,腾讯的AI战略有鲜明的差异化:

1.不押重硬件

百度有昆仑芯,阿里有含光,腾讯则选择“适配而非造芯”,保持平台轻盈。

2.超级App的流量优势

微信、QQ、游戏、视频等天然是AI应用的入口,腾讯无需为用户获取额外付出高昂代价。

3.产业SaaS的厚积薄发

腾讯云长期深耕政企市场,AI驱动下的行业解决方案正逐渐转化为收入。

4.务实与安全并重

与动辄“对标OpenAI”的激进表述不同,腾讯更强调“好用”和“落地”,这是一种低调却可能更稳健的策略。

这种打法意味着腾讯可能不是最快的冲刺者,但很可能是最稳的长跑者。

七、挑战与潜在风险

当然,腾讯的AI战略也不是没有挑战。

·算力差异:国产芯片适配虽能降低风险,但与国际高端芯片仍有差距。

·数据与合规:政务、医疗等敏感领域对数据安全要求极高,AI应用能否顺利落地还需持续验证。

·国际化难题:腾讯提出“向全球化要收入规模”,但各国对AI监管趋严,落地难度高。

·竞争激烈:字节、阿里、百度、科大讯飞等公司都在AI领域加速推进,行业很难出现“独占鳌头”。

八、长期价值:一条“稳健复利”的AI路线

大会释放出的最大信号是:腾讯的AI战略并不是追求一夜爆发,而是走一条稳健的复利路线。

·从内部效率到外部生态:AI既是腾讯内部流程的加速器,也是对外提供的能力。

·从大模型到智能体生态:腾讯不靠单点模型PK,而是用平台与工具构建智能体的“操作系统”。

·从国内市场到全球布局:智能化与全球化被定为“双引擎”,未来腾讯的AI收入结构可能更为多元。

这是一份“务实型”的战略答卷,虽然不如对手那般张扬,但却可能更能经受时间考验。

九、结语:腾讯的AI战略不是“秀肌肉”,而是“打地基”

在2025年这场全球数字生态大会上,腾讯亮出的并不是一场“炫技秀”,而是一份“长期施工图”。

它告诉市场:腾讯要做的不是追逐最炫的模型,而是让AI成为产业升级与日常使用的“基础设施”。

在全球AI热潮愈演愈烈、资本追逐速度与规模的当下,腾讯选择的这条“稳健、开放、可落地”的路径,或许才是穿越周期的正确姿势。

一句话总结:如果说别人押注的是“爆点”,那么腾讯押注的则是“复利”。

© 2025 AI资讯 - 用冷静的智慧预见下一个未知

京ICP备2025144713号-1

主体备案单位:北京预见花开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