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调研热潮下的AI投资机会:硬件与应用的双轮驱动
一、外资密集调研
下半年以来,A股市场迎来了外资调研的密集期。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9月16日,共有395家外资机构出现于A股上市公司的调研名单中,累计调研1782次。这一规模不仅反映出外资对中国资产的持续兴趣,也释放了对结构性机会的追踪意图。
从调研方向来看,高端制造与科技创新成为外资重点锁定的方向,其中与人工智能(AI)相关的领域,获得了格外的关注。无论是半导体芯片、先进封装,还是AI算力基础设施与应用落地,均出现在外资机构的研究重点中。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摩根士丹利、路博迈、联博基金等外资巨头在公开观点中,都明确将AI相关领域列为后市优先看好的投资方向。外资的这种集体动作,意味着它们正在用“调研资源”下注中国AI产业链的成长性。
二、AI相关的重点公司与赛道
外资调研名单中,已有多家与AI产业链相关的公司。
1.鹏鼎控股——作为全球领先的PCB厂商之一,正由消费电子高密度互连板(含FPC/刚挠结合等)向服务器/数据中心与高带宽网络设备拓展。AI服务器对高多层、高频高速材料与信号完整性提出更高要求,带动背板/高速板等需求增长。外资关注其产品结构升级、客户结构多元化、AI服务器占比提升对收入与毛利率的影响,以及在高频高速材料量产与良率控制方面的进展。
2.天孚通信——作为光通信器件厂商,其产品广泛应用于数据中心与AI算力网络。外资关注点在于:在AI算力持续扩张的背景下,光模块与光连接环节是否能维持高景气。
3.蓝思科技——作为消费电子龙头,其受益更多来自AI终端硬件迭代带来的增量需求,随着AI手机、AI终端逐步落地,其在精密制造和结构件上的能力被视为潜在的受益点。
4.埃斯顿——国内工业自动化龙头,其与AI的结合主要体现在智能制造与自动化升级方向。随着工业机器人和智能工厂需求释放,算法/控制软件与自动化设备的融合被视为潜在增长点。
5.联影医疗——主要业务为医疗影像设备。医学影像+AI是典型应用场景,公司已有AI辅助诊断布局,外资关注度较高。
6.奥普特——主要业务为机器视觉与自动化检测。机器视觉本身就是AI应用的重要落地场景,与工业AI结合度强。
7.百济神州——主要业务为创新药研发,市场更关注其在创新药领域的研发实力;同时,创新药赛道与AI计算结合的趋势也被视为关注点。与AI核心算力链条的关联度相对更低,属间接受益范畴。
8.华明装备——主要业务为电力装备。智能电网/能源数字化方向,与AI结合是趋势。
埃斯顿、华明装备、奥普特、天孚通信、蓝思科技、联影医疗、迈瑞医疗、百济神州等相关标的均获得50家以上外资机构的调研。
此外,部分半导体设备与先进封装领域的公司,也出现在外资调研名单中。这些企业若能借助政策红利与技术突破,进入AI芯片全球供应链,将具备估值重估的可能性。
三、外资的AI投资逻辑
从调研结论与公开言论来看,外资对AI投资逻辑的理解,集中在以下三个层面:
1.路博迈基金:AI算法应用是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核心引擎。中国市场拥有庞大的应用场景,从互联网、云计算到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构成了AI芯片与应用迭代的天然土壤。
2.联博基金:在半导体设备、特色工艺与先进封装领域,政策红利正在加速释放。一部分创新企业不仅依靠政策获得成长,还逐步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国际竞争力,进入全球供应链。
3.摩根士丹利基金:在其最新观点中,将“AI算力与AI应用”放在最优先的位置,认为这是A股后市需求持续超预期的方向。此外,他们还强调创新药、新能源、高端制造等领域,AI相关方向被置于优先位置。
从这些表态可以看出,外资看好AI并不仅仅停留在炒作层面,而是基于“算力需求上升+应用渗透率提升”的双逻辑来进行布局。
四、AI赛道的三重驱动力
外资集体调研AI相关企业的背后,其逻辑可拆解为三重驱动力:
1.政策支持
中国政府近年来持续强调数字经济与人工智能的战略地位,“东数西算”“智能制造”以及AI在教育、医疗、交通等领域的应用推广,形成了制度性支撑。这意味着,AI产业链的基础设施投资和应用推广,具备政策红利保障。
2.需求场景
与海外市场相比,中国拥有更大规模的互联网人口、更高密度的制造业集群,以及快速增长的医疗与智慧城市需求。这些应用场景不仅为AI提供了验证土壤,还能够带来海量数据与快速迭代的优势。
3.全球验证
部分国内企业已在国际市场站稳脚跟,获得国际顶级客户认证。例如,在先进封装与AI芯片设备环节,部分企业正在或已开始进入海外供应链体系。这意味着它们不仅受益于国内需求,也能分享到全球产业的增量。
这三重逻辑叠加,使得AI产业链的估值具备了“由概念向业绩”的迁移条件,也成为外资持续调研的重要原因。
五、投资者启示
对于投资者而言,外资调研释放的信号值得重视。AI产业链的投资机会,正呈现出“硬件+应用”的双轮驱动:
1.短期机会:
聚焦在AI算力与通信环节,包括光通信、数据中心相关的硬件环节。这些环节直接受益于AI大模型算力需求的爆发,业绩兑现路径清晰。
2.中期潜力:
AI应用逐步渗透至制造、医疗、交通等领域。外资机构的关注,意味着这些公司在未来几年有望通过场景落地来兑现估值。
3.长期价值:
随着政策支持与全球化验证叠加,中国AI产业链有望走向国际化,具备估值重估的可能性。投资者需要甄别那些已经获得国际供应链验证、并具备差异化技术优势的企业。
核心判断是:A股AI板块的逻辑,正逐渐从概念炒作转向产业链落地与国际化突破。外资的密集调研,是这一趋势的重要佐证。
六、风险与反证
需要强调的是,AI赛道虽热,但投资仍存在风险:
·需求波动:海外AI资本开支节奏若不及预期,可能拖慢产业链扩张速度。
·供给与良率:PCB高多层及高频高速材料的量产良率、光器件可靠性验证周期,可能超预期拉长。
·定价压力:AI硬件链条在学习曲线下行时,可能经历价格回落与毛利压缩。
·政策与地缘风险:全球供应链准入、出口管制与合规问题,仍可能带来不确定性。
结语
外资机构的1782次调研,并非简单的数字罗列,而是它们在全球视角下对中国AI机会的系统性追踪。对于投资者而言,这既是一个观察信号,也是一个策略指引。
在全球AI产业链加速重塑的背景下,中国市场的政策红利、需求场景与国际化突破,共同决定了A股AI板块的长期价值。对投资者来说,未来数年,AI将不仅是一个“概念故事”,而是真正能够带来业绩与市值双重增长的核心主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