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

AI服务器爆火,最意外的受益者居然是它

原文链接: https://www.yjnt111.top/article/511

一、AI狂飙背后的“看不见的英雄”

过去两年,AI是资本市场的头号热词。无论是英伟达的GPU,还是全球数据中心扩建,投资者的目光几乎都盯在算力芯片上。但你可能没注意到,在这些炫目的核心器件之外,还有一种小小的电子元件,正在悄悄迎来属于它的高光时刻——它就是MLCC。

MLCC,全称多层陶瓷电容器。听起来有点拗口,但它其实和你我生活息息相关。没有它,手机开不了机,新能源汽车跑不起来,AI服务器也撑不住高负载运转。行业里甚至给它起了个接地气的外号:“工业大米”。

为什么叫大米?因为它数量庞大,用量巨大,存在感低,但却不可或缺。就像吃饭需要米饭,电子设备也离不开MLCC。

那么问题来了:当AI服务器成为新基建的核心,为什么MLCC会被“点名”,成为这个时代的隐形赢家?

二、什么是MLCC?为什么叫“工业大米”?

在正式聊投资逻辑之前,我们得先弄明白:MLCC到底是什么东西?

1.MLCC的结构

它是由一层层陶瓷介质和金属电极叠加烧结而成。你可以想象成一个迷你千层蛋糕,只不过蛋糕里的奶油和面皮,换成了陶瓷和金属。

2.MLCC的作用

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在电路中承担着关键任务:

·稳压:避免电压忽高忽低,保护电路。

·滤波:过滤信号里的“杂音”,让电路更干净。

·耦合:让不同模块之间信号传递顺畅。

·储能:临时存点电,随时释放。

一句话总结:MLCC是电路里的“调和剂”,没有它,电流就像一群没指挥的乐队,乱七八糟。

3.为什么是“工业大米”?

因为它的用量实在太大了。举几个例子:

·一台智能手机大概需要500~1000颗MLCC。

·一辆新能源汽车动辄要上万颗。

·一台AI服务器,因为功耗和稳定性要求更高,用量显著高于传统服务器。

别看它体积小,市场规模可不小。在整个被动元件行业里,电容器占比最大,而MLCC又是电容器的“绝对主角”。

三、AI服务器为什么特别依赖MLCC?

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先看AI服务器和传统服务器的区别。

1.功耗升级

传统服务器功耗几百瓦,但AI服务器为了跑大模型,功耗往往高得多。一台搭载高性能GPU的AI服务器,单机功耗可达到数千瓦,而整机柜(例如包含8个GB200模组的系统)功耗甚至超过10kW。功耗越高,电压波动就越大,对稳压元件的要求自然更严苛。

2.数量激增

AI服务器内部有上百颗高性能芯片,每颗都需要稳定的电源支持。这意味着,MLCC的数量需求比传统服务器成倍增加。行业人士普遍认为,AI服务器对MLCC的需求要远高于传统服务器。

3.规格升级

不是随便一颗MLCC都能顶用。AI服务器里要求的是高压、大容、可靠性强的产品。相比消费电子使用的便宜MLCC,AI服务器用的规格更高,单价也更贵。

这就是为什么说:AI服务器点名了MLCC。因为没有它,算力芯片再强,也跑不起来。

四、MLCC产业链的赢家与挑战者

既然AI服务器带来了新需求,那么谁能从中获益?

1.全球龙头:日本三巨头

高端MLCC市场长期被日本企业垄断:

·村田(Murata):全球第一,技术领先,市场份额超30%。

·三星电机:专注消费电子和高端应用。

·TDK:深耕车规和工业级市场。

这些企业牢牢掌握高端产品线,特别是在高压、大容、车规级MLCC领域,技术壁垒很高。

2.国产厂商:加速追赶

·三环集团:MLCC产品矩阵丰富,产能和市值规模领先。

·风华高科:积极推出高压高容产品,并与国内头部AI服务器厂商合作。

·国瓷材料:国内最大的MLCC介质材料供应商,处于产业链上游。

·博迁新材:专注于MLCC电极用金属粉体材料。

在政策支持和国产替代趋势下,国产厂商正在不断突破。虽然和日企还有差距,但在中低端和本土配套上,国产厂商的机会正在放大。

五、复苏周期叠加AI红利

MLCC行业有个特点:强周期性。

过去几年,它和消费电子的兴衰紧密挂钩。手机卖得好,MLCC需求就猛增;手机卖不动,库存就积压,价格下滑。

·2021-2022年:消费电子低迷,MLCC价格下跌,厂商利润受挤压。

·2023-2024年:行业进入去库存阶段,调整期漫长。

·2025年起:随着消费电子回暖、新能源车渗透率提升、AI服务器爆发,行业复苏的信号逐渐显现。

从多家机构公开研判看:MLCC正处在温和复苏的起点。

更重要的是,这次复苏并不只是周期修复,而是叠加了AI和新能源汽车带来的新增量。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这次复苏可能不是“短命的反弹”,而是“结构性的扩容”。

六、投资启示:如何看待MLCC赛道?

作为投资者,最关心的无非三点:周期、成长、国产替代。

1.短期:复苏修复逻辑

随着库存回落、需求回暖,MLCC厂商的盈利有望改善。资本市场对相关龙头的关注度,也可能随之提升。

2.中长期:成长逻辑

·AI服务器:高端MLCC需求爆发,规格升级带来ASP提升。

·新能源车:单车用量大,车规级毛利率更高。

·5G与工业:潜在新增量,打开天花板。

3.国产替代:政策加持

全球格局里,日本企业仍占据高端。

但国产厂商在中低端和本土配套上有优势。

在自主可控的背景下,国产厂商有望逐步提升份额。

所以,从行业发展的角度看,MLCC是少数既有周期复苏逻辑,又有长期成长逻辑的赛道。

七、结语:小器件,大未来

在AI热潮里,大家都盯着GPU、算力和大模型,MLCC这种小元件往往被忽视。但事实上,没有这些微小的电容器,AI服务器根本运转不起来。

未来几年,随着AI服务器、新能源汽车和5G通信的扩展,MLCC的需求曲线正在被重塑。它从“工业大米”,逐渐成长为支撑新基建的核心零件。

对投资者来说,MLCC不仅仅是一个被动元件,更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结构性机会。

或许,下一波AI产业链的关注点,可能就来自这颗不起眼的小小电容器。

© 2025 AI资讯 - 用冷静的智慧预见下一个未知

京ICP备2025144713号-1

主体备案单位:北京预见花开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