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

AI旅游:技术重构体验,数据驱动未来

作者: 预见大模型 AI技术 AI芯片 #AI芯片 #AI技术

原文链接: https://www.yjnt111.top/article/525

临近十一长假,投资者心情已经提前进入“度假”模式。A股市场的旅游行业主题板块,走势也在蠢蠢欲动,逆市出现扬升行情,指数点位悄然刷新阶段新高。

背后催化因素表面看上去,是由于今年国庆节与中秋节再度“相逢”,形成长达8天的超级黄金周。在超长假期催化下,A股市场相关板块提前预热。深层次原因则在于,人工智能(AI)技术在中国旅游行业的应用已从概念验证阶段,进入规模化落地期。

通过消费者行为分析、企业应用实践及技术趋势研究,我们不难发觉,AI技术正在重塑旅游产业链各环节。如在消费者端,AI工具渗透率超64%,推动个性化旅行成为主流;在企业端,差旅管理AI应用率突破55%;而在技术端,多模态大模型与垂直领域数据融合催生“AI+文旅”新物种,充分印证AI旅游行业正处于“效率工具”向“价值创造者”转型的关键阶段,预计2025-2027年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达29%,千亿级自由行市场有望被AI重新定义。

一、行业背景:AI技术渗透下的旅游产业变革

1.1 技术驱动:从“功能叠加”到“场景重构”

2025年,AI大模型技术突破推动旅游行业进入“智能体时代”。以DeepSeek、通义千问为代表的通用大模型,与携程“问道”、同程“程心AI”等垂直模型形成互补,实现从“被动响应”到“主动规划”的跨越。

规划效率升级 :旅游实操阶段,AI助力明显。如用户输入“北京3日亲子游,偏好博物馆与自然景观,预算5000元”等模糊需求,AI可在10秒内生成包含交通动态、景点人流、餐饮推荐的个性化方案,决策效率提升80%。

交互方式升级 :多模态交互技术(语音+图像+AR)使“菜单翻译”“实时翻译”“景点实况”等功能成为出境游标配,马蜂窝“AI旅行助手”用户满意度达92%。

资源整合深化: AI通过整合酒店、景区、交通数据,实现“一站式预订闭环”。飞猪“AI行程助手”接入供应链数据后,订单转化率提升35%。

1.2 政策赋能:国家战略与地方实践同频共振

顶层设计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培育新增长点繁荣文化和旅游消费的若干措施》明确提出“打造沉浸式文旅新产品新场景”,AI技术成为政策落地核心抓手。

地方实践: 贵州发布《贵州省推动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率先建成省、市、景区三级AI旅游应用生态,推出“AI游贵州”“AI游西江”等标杆产品。

标准制定 :中国旅游研究院联合头部企业发布《旅游领域AI大模型应用白皮书》,规范数据安全、算法透明度等关键指标,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二、消费者端:AI重构旅行决策链路

2.1 用户画像与行为特征

年龄分层 :18-35岁群体占比76%,其中Z世代(18-22岁)偏好“聊天式AI”(如豆包、DeepSeek),31-40岁群体更倾向“问道”等工具型产品。

地域差异 :一线城市用户对AI工具接受度达82%,三四线城市因语言障碍(如小语种翻译需求)催生AI翻译机市场爆发,2025年出货量同比增长210%。

收入驱动: 月收入超2万元的高净值人群中,68%使用AI进行高端定制游规划,推动“AI+私人管家”服务模式兴起。

2.2 接受度与使用障碍

核心驱动力 :64%的用户认为AI能“节省时间”,52%的用户认可其“个性化推荐能力”。典型案例中,用户通过马蜂窝AI规划东京行程,发现隐藏景点“谷根千”后满意度提升40%。

信任壁垒 :接近50%的用户因“数据安全担忧”拒绝直接预订,35%的用户认为“AI推荐缺乏温度”。而部分旅行平台通过引入“人工复核机制”后,将信任度提升至78%。

场景分化 :商务旅行者更关注“行程动态提醒”(使用率82%),休闲游客则偏好“智能比价”(使用率67%)。

2.3 典型应用场景

出境自由行 :部分平台“AI旅行助手”覆盖泰国、日本等目的地,提供“菜单翻译”“餐厅预约”“实时翻译”等功能,解决语言障碍痛点。用户实地反馈:“AI不仅推荐米其林餐厅,还能直接预订,比传统攻略高效10倍。”

文化体验游 :敦煌莫高窟通过AI复原壁画,游客可佩戴VR设备“穿越”至唐代宴席场景,知识留存率从30%提升至75%。

差旅管理:部分 商旅AI通过“智能决策系统”自动匹配差标,企业差旅成本降低20%,员工满意度提升30%。

三、企业端:AI赋能产业链效率升级

3.1 在线旅游平台(OTA)的AI竞赛

产品矩阵: 飞猪、同程、马蜂窝等平台均推出“AI行程助手”,功能覆盖规划、预订、售后全流程。同程“程心AI”接入DeepSeek后,用户决策时长从45分钟缩短至8分钟。

技术壁垒 :部分平台旅游AI工具依托10亿级历史订单数据,构建“需求理解-资源匹配-动态优化”闭环,酒店预订准确率达91%。

商业化探索 :通过AI,旅游平台企业可以显著降低内容生产成本,UGC(用户生成内容)产出效率提升3倍,2025年AI相关广告收入占比达15%。

3.2 旅游企业的数字化转型

景区运营: 黄山旅游通过AI预测客流,动态调整索道运营班次,旺季游客等待时间从40分钟降至15分钟。

酒店服务: 华住集团部署AI客服机器人,解决85%的常见问题,人工客服工作量减少60%。

文博场馆 :中国国家博物馆引入AI导览,游客停留时间从1.2小时延长至2.5小时,文创产品销售额增长45%。

3.3 差旅管理:AI驱动的效率革命

应用现状: 55%的企业部署AI进行差旅管理,但仅14%实现“全流程自动化”。近两成企业尚未应用AI,主要障碍为“技术适配成本高”(占比63%)。

典型案例 :阿里巴巴通过自研AI系统,实现差旅审批、费用管控、数据分析一体化,年节约管理成本超2亿元。

挑战与对策: 数据安全是核心关切,62%的企业要求供应商通过ISO 27001认证;TMC(差旅管理公司)需提升“AI+行业知识”融合能力,以差异化服务突破同质化竞争。

四、技术趋势:从“工具”到“生态”的进化

4.1 大模型垂直化:通用与专业的博弈

通用型大模型 :如DeepSeek、文心一言,凭借海量数据覆盖广泛场景,但旅游垂直领域回答准确率仅72%。

垂直类大模型 :携程“问道”、同程“程心AI”通过行业数据训练,酒店推荐准确率提升至89%,不可否认的是,这类模式也会面临“隐性知识”缺失问题(如导游实地经验)。

融合路径: 马蜂窝采用“通用大模型+旅游知识图谱”架构,结合2.3亿条真实游记数据,实现“需求理解-资源匹配-动态优化”闭环。

4.2 多模态交互:打破感官边界

AR/VR技术 :敦煌莫高窟“寻境敦煌”项目通过VR眼镜实现360度洞窟探索,用户满意度达94%。

具身智能机器人 :通过在景区提供导览、互动游戏服务,某旅游平台AI工具实现单日交互量超5000次。

语音交互 :主流旅游AI翻译机支持85种语言互译,商务场景使用率达60%,成为入境游“标配工具”。

4.3 数据生态:语料库决定竞争力

高质量数据价值: 阿里云通义千问通过整合携程、飞猪等平台数据,构建“旅游语料库”,使行程规划合理度提升30%。

数据壁垒挑战: OTA与景区数据共享率不足40%,制约AI深度应用。政策层面,国家数据局推动公共数据开放,预计2026年旅游数据共享率提升至60%。

隐私保护 :平台可考虑采用“混合部署”模式,将用户数据实现本地化存储。而云端则仅处理脱敏信息,有望降低50%的合规成本。

五、挑战与展望

5.1 现存挑战

技术层面 :算法精度波动(如AI推荐餐厅“幽灵评价”问题)、算力成本高企(单次模型训练成本超百万元)。

商业层面: AI替代低端岗位引发的就业争议,TMC行业利润率压缩至3%-5%。

社会层面: 老年群体数字鸿沟(56岁以上人群AI使用率不足50%),文化差异导致的服务适配难题。

5.2 未来趋势

场景深化: AI将从“工具”升级为“旅行伙伴”,如某平台计划推出“AI旅行社”,提供24小时实时决策支持。

生态融合 :OTA、景区、TMC将通过AI构建“需求-资源-服务”闭环,预计2027年行业集中度提升30%。

政策红利: 国家“新质生产力”战略下,AI+文旅项目补贴力度加大,企业技术投入占比有望从8%提升至15%。

六AI,让你的旅程更尽兴!

2025年,AI技术已渗透至旅游行业“毛细血管”。从消费者端的“千人千面”行程定制,到企业端的增效行动,直至技术端的生态重构,AI正重新定义“旅行”的价值链条。尽管数据安全、技术适配等挑战尚存,但政策支持、市场需求与技术创新的共振,将推动行业进入高速增长期。未来三年,AI旅游市场有望从“效率优化”迈向“价值创造”,千亿级自由行市场与万亿级文旅产业,正冀望AI助力其书写新时代的行业增长奇迹!

© 2025 AI资讯 - 用冷静的智慧预见下一个未知

京ICP备2025144713号-1

主体备案单位:北京预见花开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