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与Meta的200亿美元云协议,AI竞速下的算力博弈
在AI的浪潮中,算力成为新的硬通货。
近日,据多家媒体报道,甲骨文正在与Meta深入商谈,拟达成一项为期数年的云计算合作协议,总金额或将达到200亿美元。协议内容主要围绕AI算力支持,甲骨文将为Meta提供大规模的云基础设施,以满足其日益增长的AI模型训练与部署需求。
这笔交易尚未最终敲定,但已足够引发广泛关注。Meta近年来在AI领域动作频频,从开源大模型Llama系列,到构建自有AI助手,其对算力的需求呈指数级增长。而甲骨文则在云计算领域持续发力,试图在AWS、Azure和Google Cloud之外,开辟属于自己的护城河。
这场合作,来得不算突然,却足够震撼。
一场双赢的合作
Meta的AI战略已不再是“试水”,而是全面“下场”。据报道,Meta已在2024年底前完成了超过35万个NVIDIAH100GPU的部署,用于支持其AI模型训练。这一数字意味着其对云计算资源的需求已远超自建数据中心的承载能力。
甲骨文正是看准了这一窗口期。作为全球第四大云服务商,甲骨文近年来在AI算力方面持续加码。其与NVIDIA的合作,使其能够提供高密度GPU集群,满足AI模型训练的高并发需求。此次与Meta的洽谈,正是其云战略的一次关键落子。
甲骨文的云业务在2025年已实现超85%的股价增长,市场对其AI算力能力的认可度不断提升。Meta的加入,无疑将进一步巩固其在AI云服务市场的地位。
Meta选择甲骨文,并非偶然。
首先是技术匹配。甲骨文的OCI(Oracle Cloud Infrastructure)在高性能计算方面具备优势,尤其是在AI训练所需的GPU资源调度与网络架构上,具备较强的可扩展性。相比AWS和Azure的通用型云服务,甲骨文更专注于垂直领域的深度优化。
其次是成本考量。Meta在AI领域的投入巨大,成本控制成为关键。甲骨文在定价策略上相对灵活,尤其在大宗交易中具备议价空间。200亿美元的协议,意味着双方将进行深度绑定,甲骨文也可能为Meta提供定制化的资源配置与服务支持。
最后是战略协同。甲骨文近年来积极布局AI生态,与OpenAI、NVIDIA等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技术链条。Meta的加入,将进一步丰富其客户结构,也有助于提升其在AI领域的话语权。
此前,在与OpenAI签订3000亿美元合同时,就有人质疑过甲骨文可能过深的绑定于单一用户,这对其现金流长期稳定并无好处。
与OpenAI的合作有何不同?
值得注意的是,甲骨文此前已与OpenAI达成合作,为其提供云计算资源支持。但与Meta的合作,呈现出明显不同的特征。
首先是Meta和OpenAI的性质有差异。OpenAI作为AI技术提供方,其算力需求更偏向研发型;而Meta则是面向C端用户的社交平台,其AI应用更注重实时性与稳定性。这种差异,决定了甲骨文在服务架构上的调整方向。
最后是合作节奏。OpenAI与甲骨文的合作较为稳健,逐步推进;而Meta则希望快速落地,尽快完成算力部署。这种“急行军”式的合作节奏,对甲骨文的资源调度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OpenAI的需求更偏向技术深度,要求甲骨文在底层架构上具备强大的兼容性与性能优化能力。而Meta则更关注服务广度,需要甲骨文在全球范围内提供稳定的算力支持。
此外,Meta的业务体量远超OpenAI,其AI应用覆盖数十亿用户,任何算力瓶颈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甲骨文必须确保其云服务具备高可用性与容错能力,才能支撑如此庞大的业务体系。
AWS与Azure长期占据市场主导地位,但在AI算力方面,甲骨文正逐步崛起。其与NVIDIA的深度绑定,使其在GPU资源调度上具备先发优势。而Meta的加入,将进一步验证其技术能力与服务稳定性。
甲骨文与Meta的200亿美元协议,是一次双赢的合作。
在这场合作中,甲骨文获得了验证自身技术能力的机会,Meta则获得了支撑其AI战略的底层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