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

景气度高企,企业级SSD产业跑步进入“黄金期”

作者: 预见大模型 AI技术 推理时代 HBM AI芯片 #推理时代 #AI芯片 #AI技术 #HBM

原文链接: https://www.yjnt111.top/article/541

随着全球数字化转型步入深水区,特别是AI大模型训练与推理需求的爆炸式增长,数据正成为新时代的“石油”。而作为核心数据载体的存储部件,其性能强弱,更是直接决定了数据处理效率。而企业级固态硬盘(SSD)凭借其高速、低延迟、高可靠性的特性,正从辅助存储,加速迈向核心存储主力,站在了产业发展的聚光灯下。而在技术迭代、需求爆发和国产替代的三重驱动因素下,企业级SSD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黄金发展期。

一、需求侧:多维驱动,从“可选”到“刚需”

地球人都知道,企业级SSD的需求正从传统的互联网、云计算领域,向更广阔的AI、智算、边缘计算等场景扩散,驱动其从“可选配件”升级为“核心刚需”。之所以这么说,是由于现今国内互联网企业均在大力增加资本支出规模加码AI投入。在这些资本开支中,GPU、服务器和数据中心等成为投资焦点,而海量数据对企业级SSD也提出更高的需求。

供需周期的黄金时代,于是就将时代浪潮的加速器,重新标记在了企业级SSD行业当中。在本月月初,NAND大厂闪迪(SanDisk)就发布涨价函,面向渠道和消费者客户对闪存产品涨价10%+,涨价的理由很充分。就是需求太旺了,官方给出的说法是由于北美企业级eSSD需求高景气,以及行业供给向下一代节点、高端产品迁移,需求不够,供给偏紧,价格自然出现了上涨。而在本月中下旬,继美光暂停报价后,三星也已通知大客户Q4涨价,涨价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更值得探究。

AI算力基建是核心引擎 :AI大模型训练需处理海量非结构化数据,对存储系统的读写带宽和IOPS(每秒读写次数)提出了极致要求。PCIe4.0/5.0接口的高性能企业级SSD已成为AI服务器标配。未来,随着PCIe6.0和更高速率接口的普及,存储性能瓶颈的突破将进一步释放算力潜力。据行业预测,AI服务器出货量的年复合增长率将保持高位,单机SSD配置容量和性能要求同步提升,直接撬动市场空间。

云计算与数据中心升级提供基本盘 :全球云服务巨头(CSP)持续扩容数据中心,为满足多租户环境下多样化的负载需求,SDS(软件定义存储)和超融合架构(HCI)成为趋势,其性能高度依赖于底层SSD的性能。同时,“东数西算”等国家工程推动国内大型、绿色化数据中心的建设,为国内企业级SSD市场提供了稳定的增长基石。

新兴应用场景持续涌现 :智能驾驶领域的数据采集和仿真测试、金融行业的实时交易与风控、工业互联网的边缘数据处理等,都产生了对高性能、高可靠存储的强劲需求,不断拓宽企业级SSD的应用边界。

二、供给侧:技术竞速与格局重塑

需求的爆发正倒逼供给侧进行深刻的技术变革与产业升级,竞争格局暗流涌动。据TrendForce,存储冷数据(ColdData)的最佳方案NearlineHDD(近线硬盘)受产能限制(西部数据、希捷没有短期扩产计划)影响已出现明显的供应短缺,交期已延长到52周,导致海外CSP厂商开始考虑采用eSSD存储冷数据,带动NAND需求超预期。

技术迭代加速,接口协议是关键 :当前市场正处在从PCIe4.0向PCIe5.0切换的关键节点。PCIe5.0SSD提供高达32GT/s的速率,是PCIe4.0的两倍,能极大缓解AI和高速计算中的存储瓶颈。领先的原厂如三星、SK海力士、美光等已率先布局PCIe5.0产品,并积极研发PCIe6.0。同时,NVMe协议已成为绝对主流,取代了传统的SATA和SAS接口。

存储介质演进决定未来 :NAND闪存技术已进入数百层以上的3D堆叠时代。QLC(四层单元)颗粒凭借其更高的存储密度和更低的成本,正在企业级领域加速渗透,特别是在温数据存储和读取密集型应用场景中,开始挑战TLC(三层单元)的传统地位。QLC与TLC的“性价比之争”将重塑不同细分市场的产品结构。

三、群雄逐鹿,谁执牛耳?

竞争格局上,则呈现原厂、模组厂与国产力量,三方博弈的格局。

国际原厂(三星、SK集团、美光、西数/铠侠) :凭借垂直整合能力(从颗粒到主控到成品),在技术和产能上占据主导地位。

第三方模组厂(如佰维存储、朗科科技等): 则通过灵活的市场策略、定制化服务和渠道优势,在细分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中国力量崛起: 这是本轮周期中最值得关注的变量。在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驱动下,长江存储、长鑫存储等已在NAND闪存颗粒领域实现突破,逐步缩小与国际原厂的技术代差。下游的国产模组厂正积极导入国产颗粒,打造全自主可控的供应链。国产替代浪潮将为国内企业级SSD产业链企业带来巨大的历史性机遇。

四、挑战与风险:周期性与结构性并存

产业高歌猛进的背后,仍需警惕潜在的风险。

行业周期性波动 :NANDFlash行业具有典型的周期性特征,受供需关系影响,价格会出现波动。尽管当前需求旺盛,但仍需警惕未来产能大规模开出后可能带来的价格竞争压力。

技术壁垒与研发压力 :向更高层数NAND堆叠、更先进接口协议演进,需要巨额且持续的研发投入。对于国内企业而言,在先进主控芯片、固件算法等领域仍面临“卡脖子”风险,技术追赶之路任重道远。

供应链安全与地缘争端 :全球存储产业链格局复杂,地缘冲突因素可能对供应链的稳定性构成挑战,这反过来也强化了国内市场构建自主可控产业链的紧迫性。

五、未来展望与投资逻辑

展望未来,企业级SSD产业的高景气度有望长期延续。

短期看渗透 :PCIe5.0SSD渗透率提升是未来1-2年最确定的趋势,相关产品将量价齐升,率先布局的厂商将受益。

中期看技术 :QLC等新介质的普及和应用场景的拓展,将为企业级SSD打开新的增长空间,技术领先者将获得超额收益。

长期看国产化 :信创与国产替代是贯穿国内产业链发展的核心逻辑。随着国产颗粒在品质、良率上的持续进步,从国防、金融、电信等关键行业的国产化替代需求将逐步释放,为国产SSD品牌提供广阔的成长沃土。

六、两条主线,且莫忽视

而从企业级SSD涉及的细分品类来看,一方面,服务器市场的刚性订单进一步挤压了PC和消费市场的DDR4供应。另一方面,AI服务器和数据中心的需求爆发,直接推动DDR5和HBM渗透率提升。以HBM为例,2025年需求持续井喷,“存储三巨头”均宣布推动HBM增产后,SK海力士预测AI服务器出货量增长将带动HBM需求持续攀升,在供应商有意平衡各类产品获利表现的情况下,合约价将持续上扬,预估季度环比增10%-15%,这都预示着,在重新进入景气周期的存储市场上,企业级SSD还会是接下来的焦点方向。

这样看来,企业级SSD产业正乘AI与数字经济的东风,驶入发展的快车道,这也必将是一条由技术创新和需求升级共同定义的黄金赛道。对于投资者而言,应重点关注两条主线:一是技术领先、率先完成PCIe5.0产品布局并切入头部客户供应链的厂商;二是在国产化浪潮中具备核心技术与市场优势,能够实现“颗粒-主控-模组”垂直整合或深度合作的国产龙头企业。在这轮波澜壮阔的产业浪潮中,这类企业应更有机会逐渐脱颖而出。

© 2025 AI资讯 - 用冷静的智慧预见下一个未知

京ICP备2025144713号-1

主体备案单位:北京预见花开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