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际之门新增5个站点,OpenAI、甲骨文的胃口有多大

星际之门计划,从2025年1月公布开始,就受到了整个AI行业的瞩目。不仅因为这个项目的“启动人”是美国总统特朗普,更是因为甲骨文和OpenAI的参与,以及其5000亿美元的惊人投资额。
9月23日,OpenAI、甲骨文和软银联合宣布将在美国新建五座AI数据中心,总投资高达4000亿美元,目标是在三年内建成,总算力容量达到7GW。这一举动不仅刷新了行业对“数据中心”的认知,也暴露出三巨头在AI时代的巨大野心。
星际之门的前世今生
星际之门(Stargate)并非首次亮相。早在2023年,OpenAI就曾提出构建超级算力网络的设想,旨在为其日益复杂的模型提供稳定、高效的运行环境。随着GPT系列模型的迭代升级,OpenAI对算力的需求呈指数级增长。传统的数据中心已无法满足其训练和推理的需求。
直到2025年年初,特朗普上台后,决心大力推动AI算力的发展,加上云计算巨头甲骨文的参与,这个项目的可行性大大增加了。
于是,“星际之门”应运而生。这个名字本身就充满未来感,仿佛一扇通往智能宇宙的大门。它不仅象征着技术的突破,也代表着一种全新的算力组织方式——跨企业、跨地域、跨架构的超级协作。
而此次宣布的新建五座数据中心,正是星际之门计划的第二阶段。
项目规模:4000亿美元与7GW的算力野心
早在今年7月,OpenAI与甲骨文达成协议,将为“星际之门”项目额外开发高达4.5GW的容量。这意味着两家公司未来五年将建立超过3000亿美元的合作伙伴关系。这三个新站点分别位于德克萨斯州沙克尔福德县、新墨西哥州多尼亚安娜县以及即将宣布的中西部站点;加上位于德克萨斯州阿比林的“星际之门”旗舰站点附近可能额外扩建的600MW容量,可提供超过5.5GW的容量。预计这些站点将创造超过2.5万个现场就业岗位,并在美国各地创造数万个额外就业岗位。OpenAI仍在评估其他站点。
根据公开信息,此次新建的五座数据中心将分布在美国德克萨斯州、新墨西哥州、俄亥俄州,以及中西部一个未公布位置的地区。选址策略以能源稳定、政策友好为核心。总投资额高达4000亿美元,目标是在三年内建成,总算力容量达到7GW(未来总容量计划为10GW)。
据报道,这些数据中心将采用最新的液冷技术,以降低能耗并提升算力密度。同时,甲骨文将提供其云基础设施支持,软银则负责部分资金与资源调度。OpenAI则作为核心算法方,负责模型部署与优化。
这种三方协作模式,打破了传统科技巨头各自为战的格局,开启了算力基础设施的“联合舰队”时代。
星际之门为何而建?
从技术角度看,星际之门的诞生是AI模型复杂度飙升的必然结果。以GPT-5为例,其参数量已突破万亿级别,训练一次所需的算力相当于数十座传统数据中心的总和。
而OpenAI的目标远不止于此。其正在研发的多模态模型、强化学习系统以及自主智能体,都需要更高的算力支撑。星际之门,正是为这些“未来模型”铺设的高速公路。
从商业角度看,AI应用正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无论是自动驾驶、智能客服,还是金融建模与医疗诊断,都需要稳定、高效的算力支持。星际之门的建设,将为这些应用提供坚实的底座。
此外,能源效率也是星际之门关注的重点。据悉,项目将优先选用可再生能源,并引入智能调度系统,以实现绿色算力的目标。
AI行业的震荡与重构
星际之门的推进,对AI行业的影响是深远的。
首先,它将极大提升OpenAI的算力优势,使其在模型训练与部署方面拥有更强的竞争力。这意味着,OpenAI未来的模型可能更快、更强、更智能。
其次,它将推动AI基础设施的标准化与模块化。甲骨文的云架构与软银的资源调度能力,将为行业提供可复制的算力建设范式。当下,在微软,马斯克都在拼命进行AI基础设施建设的时代,星际之门显然在各个方面都是有示范效用和能力的。
再次,它可能引发算力资源的重新分配。随着星际之门的落地,其他科技公司可能不得不重新评估自身的算力布局,甚至加入类似的联合建设计划。
最后,它将加速AI应用的落地。更强的算力意味着更快的推理速度、更低的延迟、更高的稳定性。这将直接提升AI产品的用户体验,推动其在各行业的渗透。
星际之门的未来:通往智能宇宙的入口?
尽管星际之门计划宏大,但其未来仍充满不确定性。
首先是技术挑战。7GW的算力如何高效调度?液冷系统如何长期稳定运行?这些都需要持续的技术突破。
其次是资金问题。4000亿美元的投资并非小数目,如何确保资金链稳定?如何实现投资回报?这些都是项目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未来当AI和算力竞争愈演愈烈的时候,行业内卷是否会压力投资回报率?
或许,三年后,当这五座数据中心拔地而起,我们将真正站在智能宇宙的门槛前,凝视那扇通往未来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