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

100%自研芯片,百度Qianfan-VL模型开源背后的破局逻辑

作者: 预见大模型 AI技术 顶级公司 AI芯片 #AI芯片 #顶级公司 #AI技术

原文链接: https://www.yjnt111.top/article/596

在AI模型的竞速赛道上,百度再次出手。9月22日,百度智能云宣布正式开源其视觉理解模型Qianfan-VL系列。据介绍,Qianfan-VL系列模型包含3B、8B和70B三个尺寸版本,是面向企业级多模态应用场景,进行了深度优化的视觉理解大模型。

该模型完全基于自研昆仑芯P800芯片训练。所以这一动作不仅刷新了国产AI模型的技术边界,也同时把国产芯片推上了新的高度。

Qianfan-VL究竟是怎样的一个模型?它的问世又会带来市场怎样的变化呢?

Qianfan-VL模型:参数与技术的双重跃迁

Qianfan-VL是百度智能云推出的视觉理解模型系列,主打多模态能力,具备图文理解、图像问答、图像生成等核心功能。

Qianfan-VL的所有训练任务,都是在一个超过5000张昆仑芯P800卡的集群上完成的。

模型训练采用了百度自研的昆仑芯P800芯片,单卡算力达256TOPS,支持FP8精度训练。这意味着Qianfan-VL不仅在算法层面具备先进性,在算力支撑上也实现了国产芯片的深度融合。从数据上看,昆仑芯P800有一个非常突出的优点,就是功耗控制得极好,150W到160W的功耗,远低于竞争对手。这意味着在组建大规模集群时,能耗和散热成本会更有优势。

技术上,Qianfan-VL引入了全尺寸领域增强机制,提升了模型在复杂图像场景中的理解能力。其图文对齐能力在多个公开评测中表现优异,图像问答准确率超过90%,图像生成质量接近主流商用模型水平。

应用场景:从工业落地到内容生成

Qianfan-VL系列模型(3B、8B、70B)在OCR与文档理解领域有了较大提升。

其具备OCR全场景识别能力,不管是印刷体、手写字,还是藏在街边招牌、商品包装袋上的艺术字,甚至是数学卷子上的复杂公式,它都能识别。发票、单据里的信息也能自动抽出来,变成结构化的数据。复杂版面文档理解能力突出,可自动分析版面元素,精准解析表格、图表,实现文档智能问答与结构化解析。

 

这也让Qianfan-VL有个非常广泛的应用场景。未来,在工业领域,模型可用于智能质检、安防监控、自动驾驶等场景,实现图像识别与语义理解的深度融合。在内容生成方面,Qianfan-VL支持图文创作、图像生成、视频脚本自动生成等任务,助力内容平台提升创作效率。

此外,Qianfan-VL在医疗影像分析、遥感图像处理等专业领域也具备落地潜力。其多模态能力使得模型能够理解复杂图像中的语义信息,为专业分析提供辅助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百度已将Qianfan-VL模型接入其千帆大模型平台,用户可通过API快速调用,降低了模型使用门槛,加速了产业落地。

为何开源?百度的战略考量

百度选择在此时开源Qianfan-VL,背后有多重考量。

首先,是技术成熟的信号。Qianfan-VL在多个评测中表现优异,已具备商用能力。开源不仅是技术自信的体现,也是推动行业发展的责任担当。

其次,是生态构建的需要。百度希望通过开源吸引更多开发者和企业参与模型优化与应用开发,形成良性循环。Qianfan-VL的开源将丰富国内多模态模型生态,推动国产AI从“单点突破”走向“系统协同”。

可以说,百度Qianfan-VL模型提升了国产AI模型的技术天花板。Qianfan-VL的性能已接近国际一流水平,打破了“国产模型不如国外”的刻板印象,为国产AI赢得了技术尊重。

昆仑芯P800的成功应用,为国产芯片提供了真实场景验证,增强了市场信心。未来,更多AI模型将选择国产芯片作为算力底座,形成芯模协同的新范式。

在全球AI竞赛日趋激烈的当下,百度选择以开源的方式参与竞争,既是技术自信的体现,也是生态战略的落子。Qianfan-VL的开源,或许只是一个开始。未来,国产AI将在技术、生态、产业三条线上持续突破,走出一条从“能用”到“领先”的跃迁之路。

© 2025 AI资讯 - 用冷静的智慧预见下一个未知

京ICP备2025144713号-1

主体备案单位:北京预见花开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