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

再签3000万!优必选人形机器人总订单接近4.3亿

作者: 预见大模型 AI技术 人物 高端材料 #AI技术 #高端材料 #人物

原文链接: https://www.yjnt111.top/article/644

近日,优必选再度拿下人形机器人新单。

 

其子公司优奇与天奇股份签署采购合同,将采购总价3000万元的Walker S系列工业人形机器人,并计划在2025年底前完成交付。

 

至此,优必选Walker系列累计合同金额已接近4.3亿元。今年9月,优必选还曾获得一笔2.5亿元的国内大单,被称为目前全球最大的人形机器人合同之一。

 

这组数字背后,不仅是单个公司的商业进展,也折射出整个行业探索中的一个阶段性成果。

 

行业视角:从展示到尝试落地

 

人形机器人并不是新鲜概念。过去十余年,全球企业从本田ASIMO,到波士顿动力Atlas,都在持续研发。但长期以来,市场对其态度更多停留在“展示性创新”,距离规模化应用始终存在差距。

 

优必选近期不断增加的订单,说明部分客户已愿意尝试将人形机器人纳入生产和物流环节。与传统工业机器人相比,人形机器人更强调通用性和灵活性,即在更多场景中模拟人类操作。但这些尝试目前仍处于初步阶段,距离真正大规模商用还有相当距离。

 

时间跨度:从现在到未来十年

 

4.3亿元的订单体量在制造业市场中并不算大,更像是一个阶段性的里程碑。

 

未来几年,人形机器人可能主要停留在验证与示范应用阶段,典型场景包括物流、园区和车间。更广泛的服务业应用,例如养老、安防和家庭,则需要人工智能算法、材料和电池等技术的进一步突破。优必选能够获得这些订单,表明其正在尝试进入“第一批落地者”的行列,但真正的产业化路径仍需更长时间验证。

 

对比特斯拉:不同的发展节奏

 

不可避免地,优必选的进展会被拿来与特斯拉的Optimus比较。

 

特斯拉拥有更强的资本与研发实力,但Optimus目前主要还是内部展示和样机。优必选的优势在于本土市场落地较快,客户需求明确,合同金额虽有限,但有助于形成闭环案例。

 

不过,特斯拉背靠成熟的汽车产业链和能源体系,未来在量产和成本控制上或许更具优势。而优必选则需要在交付、稳定性和规模化推广上持续证明自身,否则容易停留在“示范采购”阶段。

** **

进一步思考:潜力与现实的差距

** **

对于人形机器人产业来说,最大的挑战仍在于成本与价值的平衡。一台机器人造价不菲,如果其替代的人工价值有限,客户的长期采购意愿可能受到限制。目前的合同,更像是一种“探索性投入”,是企业在新技术曲线上留下的一次试探。

 

同时,人形机器人技术仍处在不断演进过程中。关节驱动、感知系统、电池续航都需要进一步提升,才能真正适应复杂的工作环境。任何一环短板,都可能导致整体落地受阻。这意味着产业走向成熟可能需要比想象中更长的周期。

 

总结

 

优必选的4.3亿元合同,从宏观来看仍只是起点。其价值更多在于验证了人形机器人开始进入“客户尝试付费”的阶段,而不仅仅停留在实验室和展台。

 

未来十年,行业格局或许由特斯拉、优必选等早期玩家共同推动:前者依靠技术与资本积累,后者依靠本地化市场与应用速度。无论路径如何演进,可以确定的是,人形机器人正在从概念逐步迈向更实际的商业探索。

 

但需要保持理性:今天的订单虽然有标志性意义,却不足以证明商业模式已经成熟。产业化的真正拐点,可能要等到产品可靠性、成本结构和应用价值三者同时具备时,才会真正到来。

© 2025 AI资讯 - 用冷静的智慧预见下一个未知

京ICP备2025144713号-1

主体备案单位:北京预见花开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