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

预见的思考:摩尔上市在即,寒武纪是否还值得坚守?

作者: 叶荣添 热门 AI芯片 #AI芯片 #热门

原文链接: https://www.yjnt111.top/article/645

AI 投资不是研究谁热闹,而是研究生意的可持续性。简单而言——“看得懂的生意、可预期的现金流、少数能打的洞”。围绕这三句话,在“摩尔即将上市之际、寒武纪是否还值得坚守”来一次深度思考。

第一,赛道是不是确定的?

AI算力是长期趋势,国产替代是中期趋势,这两条线叠加,决定了赛道是“扩容”的,不是“存量厮杀”。AI投资不押消息,而是看方向。只要方向没变,短期价格的波动不是风险,是报价。我们必须学会先判断什么是“必须发生的事”,再讨论“什么时候发生”。算力需求与本土化,两者都在“必须发生”的范畴。

第二,寒武纪和摩尔在赛道里的位置,有没有本质差别?

摩尔线程更偏“通用GPU+生态迁移”,核心卖点是兼容与移植效率;寒武纪更偏“AI专用算力+全栈交付”,核心卖点是针对行业任务的系统化落地能力。一个是“平台兼容器”,一个是“垂直方案商”。对价值投资者,关键不在“谁的故事更新”,而在“谁的商业确定性更高”。从客户黏性、复购路径、系统整合到现金回流的链条上,专用算力+全栈方案通常更容易形成可复用、可复制的订单结构。这叫可持续、可重复。寒武纪也是唯一进入国家战略核心、具备全栈架构能力的国产AI芯片公司。它不仅是芯片设计,还在向指令集、编译器、软件生态全栈推进。这意味着寒武纪在“国产自主可控”的叙事里,拥有无可替代的地位。

第三,这两家谁更接近‘持续赚钱’?

第一性问题是“能不能长期赚到现金”。研发期的亏损不是问题,问题是“什么时候从换门票,走到收现金”。寒武纪的信号已经出现的局面是:交付规模上来、系统方案带动整机与软件栈协同,议价能力与回款质量正在一起改善;摩尔在线上升通道,但仍处生态兑现期,要靠时间去沉淀开发者心智与大客户规模。

第四,风险与变量怎么看?

外部变量有三类:产业管制、代工产能、生态兼容。预见对待变量的态度是:我们只看“能否改变生意本质”的变量。若变量只影响节奏不改方向——比如供货节拍、版本迭代、客户切换周期——那是报价波动;若变量动摇了“需求确定”和“本土化确定”,那才是价值动摇。目前看,变量更多影响节奏。

第五,摩尔上市会不会撼动寒武纪?

短期情绪会转移,但商业位置和市值价值不会改写。两家路线不同、护城河的构成不同、成熟度也不同,更像并存与分工,而不是零和与替代。真正会撼动寒武纪的是“寒武纪自己的复购、现金流、产品迭代是否掉链子”。

如果摩尔上市带来板块层面的情绪宣泄和盈利筹码的释放,而寒武纪自身基本面无本质变化——订单结构、经营现金流、生态迭代节奏依旧——那就更像一次“茅台2013年”的机会:基本面向上、估值被情绪按下去、长期格局没变。这类“被错价”的瞬间,巴菲特典型的称重机思维逻辑。

——以上为研究视角的框架化讨论,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 2025 AI资讯 - 用冷静的智慧预见下一个未知

京ICP备2025144713号-1

主体备案单位:北京预见花开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