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

“Mag 7”失色?AI正在重写美股核心名单

作者: 预见大模型 顶级公司 #顶级公司

原文链接: https://www.yjnt111.top/article/657

在美股的故事里,有一份名单几乎人人都听说过,那就是“七巨头”。

 

苹果、微软、亚马逊、谷歌、Meta、特斯拉、英伟达,这七家公司曾经是全球科技的代名词。过去几年里,它们撑起了美股的大半边天:纳指上涨,几乎就是靠它们。

 

可到了2025年,这份看似牢不可破的名单,却出现了裂痕。AI浪潮的涌来,让原本齐刷刷上涨的“七巨头”,走出了“几家欢喜几家愁”的分化走势。于是,华尔街开始问:“Mag 7”是不是已经过时了?

 

一、昔日的荣光:七巨头的神话

 

为什么“七巨头”能红极一时?原因很简单:

 

  • 苹果有iPhone王国,全球消费电子龙头。
  • 微软吃下了操作系统和办公软件,还在云计算上攻城略地。
  • 亚马逊是电商巨无霸,AWS云业务利润丰厚。
  • 谷歌(Alphabet)掌握了搜索和广告的命脉。
  • Meta社交媒体无可替代,广告收入庞大。
  • 特斯拉代表新能源汽车的未来。
  • 英伟达则是GPU霸主,最早吃到AI算力的红利。

 

这七家公司体量大、现金流稳健、增长快,几乎是科技投资的“万能车票”。只要抱紧这七只股票,就能搭上美股科技牛市的顺风车。

 

二、AI浪潮下的分化

 

然而,AI改变了一切。

 

  • 英伟达直接成了最大赢家。训练AI大模型离不开GPU,全球都在“买卡”,它的市值一度突破4万亿美元,成了名副其实的“AI之王”。
  • 微软、谷歌、Meta紧随其后:微软靠OpenAI和Copilot,谷歌有Gemini和云服务,Meta砸钱搞大模型和AI广告,AI收入的想象空间巨大。
  • 苹果、特斯拉的情况却不那么乐观。苹果在AI战略上显得保守,iPhone里的AI功能更新缓慢;特斯拉的自动驾驶和机器人,更多还停留在概念和预期阶段,股价波动反复。

 

换句话说,在“七巨头”内部,AI正在拉开新的层次:赢家继续飞驰,掉队者逐渐被边缘化。

 

三、华尔街的新动作:换名单

 

看到这种分化,华尔街的分析师坐不住了。他们觉得,旧的“七巨头”已经不能完整代表AI时代的赢家,于是开始设计新的组合。

 

  • BigSix(大六):有人提出,把表现不佳的剔除,只留下真正吃到AI红利的六家公司,比如英伟达、微软、谷歌、Meta、亚马逊,再加上一家新宠。
  • Elite8(精英八强):有的干脆扩容,把甲骨文(做AI数据库)、博通(AI芯片供应商)、Palantir(AI数据分析平台)这些后来崛起的公司纳入进来,凑成八家。
  • Magnificent10(十巨头):还有更激进的声音,认为AI的红利不止属于几家巨头,应该把AI链条上的新玩家都算上,凑成十家公司。

 

这些名字看上去很华丽,但本质上只有一个意思:华尔街要找出AI时代真正的赢家,不愿再被过时的“七巨头”束缚。

 

四、为什么要“换人”?

 

过去,投资的逻辑很朴素:谁规模大,谁赚钱稳,谁就是核心资产。可AI来了,这套逻辑发生了变化:

 

1.AI红利比体量更重要

苹果再大,如果AI没亮点,市场也会犹豫。

 

2.资本只投效率

谁能把资本开支真正转化为AI落地能力,谁就能拿到更高的估值。

 

3.组合要能代表未来

投资者不想守着“过气选手”,而是要提前上车下一代赢家。

 

于是,“名单更新”就成了必然。

 

五、AI新宠的崛起

 

新入选的公司各有来头:

 

  • 甲骨文:传统数据库巨头,借着AI转型成云计算与AI数据库的核心供应商。
  • 博通:它的芯片业务和AI硬件深度绑定,是少数能和英伟达共享AI红利的公司。
  • Palantir:以数据分析和AI平台见长,广受美国政府和企业客户青睐。

 

这些公司过去从未进入“巨头”的视野,但在AI时代,却凭实力挤进了新组合。

 

六、行业逻辑:AI如何重塑估值锚

 

AI的到来改变了资本市场的估值体系。

 

  • 商业模式再分层:过去行业划分是“硬件/软件/服务”,而现在更像“算力—数据—模型—应用—场景”,层层递进。
  • 资本开支去人力化:企业花钱更愿意买“可复用、可规模化”的AI产能,而不是增加人力成本;单位员工产出成为关键指标。
  • 估值锚的迁移:谁能把“资本开支→AI能力→收入→利润”打通闭环,谁就能拿到长期溢价;反之,则会被市场重新定价。

 

这就是为什么名单在变,逻辑却没变:资本始终追逐的是效率提升与价值兑现。

 

七、潜在风险不容忽视

 

当然,市场也并非只有乐观。

 

  • 估值透支:部分公司股价短期涨幅过大,可能提前消耗掉未来的增长预期。
  • 业绩兑现风险:并非所有AI故事都能真正落地,业绩转化可能滞后。
  • 情绪逆转风险:一旦市场情绪切换,这些新宠也可能遭遇大幅调整。

 

换句话说,AI是主线,但它不是护身符。资本在追逐效率的同时,也会毫不留情地剔除“讲故事不兑现”的公司。

 

结语

 

“七巨头”的辉煌,是一个时代的注脚;AI的崛起,则是下一个时代的起点。华尔街更新名单的背后,本质上是资本逻辑的切换:从规模和稳定,转向效率和兑现。

 

对中国投资者而言,重要的不是记住这些英文缩写,而是看清大势:AI正在成为全球资本市场的新锚。谁能把资本开支变成AI能力,把AI能力变成持续的收入与利润,谁才配留在新的名单里。

© 2025 AI资讯 - 用冷静的智慧预见下一个未知

京ICP备2025144713号-1

主体备案单位:北京预见花开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