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

类人机器人是伪风口?真赚钱的是医疗与物流机器人

作者: 预见大模型 AI技术 #AI技术

原文链接: https://www.yjnt111.top/article/660

过去一年,类人机器人几乎成了科技媒体和资本市场的宠儿。无论是硅谷的融资故事,还是国内的展会秀场,总能看到它们挥动机械臂、学着走路的身影。马斯克的Optimus、OpenAI系的1X、Figure的估值飙升,构成了热闹的头条叙事。

 

但如果我们把聚光灯移开,认真去看真实的数据,就会发现:真正带来商业回报的,并不是这些“未来科幻”的类人机器人,而是更接地气的医疗机器人和物流机器人。

 

9月25日,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发布的《2025年世界机器人报告》给出了明确答案:

 

·类人机器人尚处于原型和展示阶段,距离大规模商业化还有很长距离。

·医疗机器人2024年新增1.67万台,同比大增91%,其中诊断与实验室分析领域增长610%。

·物流机器人安装量达10.29万台,占服务机器人总量的52%,长期稳坐头号应用场景。

 

换句话说,资本炒作的焦点和现金流兑现的赛道,已经出现了错位。

一、类人机器人:融资最热,商业化最远

 

类人机器人为什么能吸引如此多关注?

 

原因很简单:它长得像人,动作像人,是最容易触发公众想象力的形态。无论是“替代人类劳动力”的宏大叙事,还是AI加持后的“通用劳动力”概念,都自带科幻感。这是一个最能吸引资本和媒体的包装。

 

但问题在于,它的技术和商业化都远没有准备好。

 

《世界机器人报告》明确指出:目前的类人机器人主要还是展示器和原型机,处于批量生产的准备阶段,但真正的多用途应用仍然“距离遥远”。这句话非常关键:

 

·技术层面:运动控制、能源续航、成本控制都远未解决。

·商业层面:没有明确的付费场景,大部分部署仍停留在实验室或展馆。

·财务层面:融资动辄上亿美元,但收入规模几乎为零。

 

于是,类人机器人成了典型的“PPT赛道”——想象力极强,但短期现金流缺位。资本愿意为未来下注,但投资者必须意识到,这是远期叙事,而不是当下业绩。

 

二、医疗机器人:高增速背后的刚需市场

 

与类人机器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医疗机器人。

 

2024年,医疗机器人新增1.67万台,同比大增91%,其中诊断与实验室分析领域增长610%,康复与非侵入性治疗增长106%,外科领域增长41%。

 

为什么会出现如此惊人的增长?

 

·人口老龄化:全球医疗系统普遍承压,自动化手段缓解医生短缺。

·精确性需求:医疗手术、诊断分析是对精度最敏感的领域,机器人天然具备优势。

·付费意愿强:医疗机构愿意为“降风险、提效率”的方案买单,付费能力远高于普通制造业客户。

 

换句话说,医疗机器人满足了“需求刚性 + 支付能力强”的组合,这才是真正的黄金商业模式。

 

资本市场的信号也在验证:越来越多的医疗机器人公司开始进入IPO通道,机构投资者愿意买单,因为这是能看得见现金流的赛道。

 

三、物流机器人:规模化复制的现实赢家

 

如果说医疗机器人是“高价值赛道”,那么物流机器人就是“高规模赛道”。

 

《世界机器人报告》显示,运输与物流机器人安装量10.29万台,占服务机器人总量的52%,稳居第一。

 

背后的驱动力也很清晰:

 

·电商持续增长,仓储与分拣的效率瓶颈必须通过机器人来解决。

·劳动力成本上升,仓库拣货员成为高流动性群体,替代性需求极强。

·系统集成成熟,机器人+仓储软件已经跑通,部署成本可控。

 

物流机器人是典型的“B2B规模复制”模式:一旦跑通,在全球市场可以快速扩张,不需要教育客户。

 

这也是为什么,京东、美的、亚马逊等巨头都在自建或投资物流机器人团队——这不是未来幻想,而是正在创造利润的现实。

 

四、伪风口与真机会:资本的错位

 

类人机器人、医疗机器人、物流机器人,构成了一个有趣的三角:

 

·类人机器人:故事最响亮,现金流最遥远。

·医疗机器人:需求最刚性,付费能力最强。

·物流机器人:规模最确定,商业模式最成熟。

 

这三者的差异提醒投资者:资本市场短期爱追梦,但真正能兑现的赛道,往往是那些看似“不性感”的行业。

 

医疗和物流机器人正在不断扩大现金流规模,而类人机器人依然停留在融资故事和展示秀场。

 

五、投资者的启示

** **

1. 短期不要被类人机器人的热度绑架。它是一个长周期故事,未来可能伟大,但眼下风险极大。

2. 关注医疗机器人。这是医疗资源紧张+老龄化背景下的刚需,增长曲线清晰,现金流稳定。

3. 押注物流机器人。在供应链全球化与电商繁荣的背景下,这是能规模化复制、确定性最高的赛道。

4. 理性看待资本叙事。投资者需要区分“叙事曲线”和“业绩曲线”,并找到两者交汇点。

** **

六、结语

 

类人机器人是未来的科幻,医疗和物流机器人是当下的商业。

 

投资的关键,不是跟随最热的故事,而是找到既有成长性、又能兑现现金流的赛道。类人机器人可以留在想象里,但医疗与物流机器人,已经在用订单和现金流写下一份真实的答卷。

© 2025 AI资讯 - 用冷静的智慧预见下一个未知

京ICP备2025144713号-1

主体备案单位:北京预见花开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