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

国家队出手,核聚变会是下一个大级别赛道吗?

作者: 预见大模型 AI技术 顶级公司 AI电力 #顶级公司 #AI电力 #AI技术

原文链接: https://www.yjnt111.top/article/663

上海工博会现场,一个新名字迅速占据了C位——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 。这家公司成立才两个月,注册资本150亿元,背后中核集团、中国核电、昆仑资本、浙能电力等悉数在列。

随着聚变能源话题的快速升温,相关概念板块也受到市场广泛关注,尤其是材料研发、电力装备、重型制造等产业链方向。

二、聚变逻辑:方向明确,但路途遥远

简单区分一下:

聚变的优势主要有三点:

与之对比,光伏、风电扩产虽快,但难以匹配AI算力的指数级增长;核裂变虽然稳定,但废物和安全问题始终难解。聚变因此被认为是少数能够支撑长期天花板的方向。

但要真正实现商用,还必须跨过三道关:

反观国际,相关资本也已经开始押注。2025年8月,美国CFS核聚变能源初创企业 )完成8.63亿美元 融资,投资方包括英伟达和Alphabet(谷歌母公司);9月,意大利能源巨头Eni 与CFS签署了超10亿美元购电协议 ,目标是在弗吉尼亚州建成全球首座商用聚变电站。

现在,我们的关注点正在从“是否可能”转向“何时、何地、以何种成本实现”。

三、A股怎么玩:谁是真,谁是蹭?

聚变概念在资本市场的第一波反应是普涨,但真正的价值需要通过筛选来识别。

相关公司

从公司分布来看,A股更多集中在材料、装备、电源 环节,真正具备EPC或核心验证能力的企业并不多。这也说明:强关联企业稀缺,中弱关联更多停留在题材映射

四、聚变与AI:逻辑闭环正在形成

聚变成为焦点,并不是凭空的,而是AI电力需求将其推上舞台。

目前,AI用电量已占全球用电量约1.5% ,部分激进预测甚至认为未来可能超过20% 。算力的上限,就是能源的上限。光伏、风电属于“加法”,核裂变是补充,但在现有可见的技术路线中,聚变被认为是最有潜力突破天花板的方向。

逻辑链条已经形成:

AI爆发→电力需求激增→能源瓶颈凸显→聚变被推到前台

这也是为什么全球资本不只把钱砸在芯片厂,还把资金投向能源端。巨头们比任何人都清楚:算力的终极瓶颈,很大可能在能源。

五、太阳还没点亮,但方向已定

回到开始的问题:AI的尽头是不是核聚变?

更稳妥的回答是:方向大概率正确,但商业化还很遥远

从实验室走到电网,至少需要十到二十年的周期。这是一场跨越十年的长跑,而不是季度性的博弈。短期看情绪,长期看兑现。

真正值得关注的有三点:

聚变行业依然处在早期,任何进度表都有高度不确定性,投资逻辑必须与工程节点绑定。

最终,能否把聚变真正并入电网,才是检验胜负的关键。短期是情绪,长期看兑现;真正的赢家,不是今天的概念受益者,而是未来能在能源端兑现长期价值的企业。

© 2025 AI资讯 - 用冷静的智慧预见下一个未知

京ICP备2025144713号-1

主体备案单位:北京预见花开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