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

Meta为什么要推出AI眼镜,会是下一个风口吗?

作者: 叶荣添 AI技术 顶级公司 #顶级公司 #AI技术

原文链接: https://www.yjnt111.top/article/648

这两年,Meta一直在大力推动智能眼镜,甚至把它押注在未来战略的重要位置。为什么是眼镜,而不是VR头盔?Meta到底在赌什么?

数据是最宝贵的资源

我认为,核心在于数据。数据是人类最缺失的训练方向,也是最宝贵的资源。硬件一定要和数据紧密结合。如今的数据分为公开数据和半公开数据。ChatGPT5之所以没有想象中那么聪明,就是因为训练量和数据量不够,还没有足够的非公开数据来支撑训练。

 

Meta推出眼镜,并不是单纯想抢占硬件入口。事实上,眼镜这种设备并不适合长时间佩戴,怎么都不会很舒服。如果真的舒服,每个人都会戴眼镜。为什么现在全飞秒近视手术能够如此流行?就是因为大家想要摘掉眼镜。在这种情况下,再让人们主动去佩戴一副智能眼镜,其实并不现实。

 

第一人称视角:为机器人做准备

 

Meta要做眼镜,是想抢占第一人称视角的数据,简单来说,就是为机器人做准备。

 

特斯拉的FSD就是一个典型案例。它依靠驾驶者的第一视角,已经积累了大约五十亿英里的数据,还有大约八百万驾驶员的实时采集。

 

而现在机器人最缺少的是什么?缺少一个灵活的手指,更缺少一个可控的、更聪明的大脑。而能连接“大脑”和“手指”的关键,就是第一人称的视角。

 

用户的第一人称数据采集下来,应用到机器人身上,就能让它更像真正的人类。

 

已知数据与未知数据

 

谈到大模型,大家都知道,人类喂给它的数据,都是已知数据,分为公开和半公开。但有没有想过,还有另一类“未知的数据”?这就是所谓的行动化数据。

 

特斯拉之所以如此执着于FSD,正是因为它要捕捉“下一秒会发生的事情”。大模型靠已知数据来训练,培养出符合你习惯的语言方式,然后再输出结果。比如所谓的“猜你喜欢”,就是典型的已知数据模式。

 

而FSD和眼镜不同,它们都是基于第一人称视角,去捕捉“未发生的数据”。下一秒的数据必须先预测,再判断,然后再驱动行动。

 

人形机器人是最合适的方向

 

接下来,就要谈到机器人。大家都执着于把机器人做成人形,正如马斯克所说,人形才是最合适的方向。

 

不要轻易改变人类的行走方式、直立的姿态和思维方式。人类发展至今,与工业文明的进化密切相关。正是因为人类有灵活的手指,才诞生了今天的文明。

 

因此,人形机器人是最合理的选择。但要实现这一点,就需要把多维度、多视角的数据转化为可量化、可建模的素材,并针对个人实现定制化。这背后,需要大量的数据采集。

 

Meta做眼镜,就是为了获得这些第一人称数据,用来进行大规模训练。

 

智能眼镜只是过渡阶段

 

那么,Meta的智能眼镜是否意味着它要取代手机、手表甚至耳机呢?答案是否定的。

 

现在的通用型物理硬件——手机和手表——已经完全满足需求,人们不会再需要任何额外的可穿戴设备来束缚自己。

 

所以,智能眼镜只是一个过渡阶段。它不会成为核心硬件。

 

再怎么聪明,眼镜始终只能停留在某种虚拟世界里。就像当年扎克伯格提出的元宇宙,确实需要一个虚拟环境,但最终受制于算力不足,元宇宙也半途而废。

 

我依然坚持这个观点:人工智能的终极形态就是元宇宙。无论是NVLink,还是Timus,归根结底,都是为元宇宙服务,这个判断从未改变。

 

Vision Pro与Meta眼镜

 

有人会问,苹果的Vision Pro和Meta的智能眼镜是否有可比性?

 

当然有。但苹果受限于自己的生态,它必须考虑iOS的无缝衔接,所以选择了功能全面但偏重的设备。而Meta的思路不同,它走的是轻量化的路线,更强调数据采集。

 

Meta最终的目标是人形机器人。它要做的不是硬件竞争,而是通过数据来出售、来授权。人形机器人Meta可能做不过马斯克,否则苹果早就下场了。

 

因此,Meta盯上的,是人形机器人产业链的上游。未来,马斯克很可能也要来找Meta买数据。

 

FSD与Optimus的差距

 

特斯拉的FSD,其根本目的,就是通过人类大量的驾驶数据,去预测下一秒钟人类会做什么。比如,一辆车停在红绿灯前,驾驶者可能手里拿着汉堡、拿着咖啡,甚至怀里抱着孩子。FSD通过这些细节训练出来的数据,最终会喂给Optimus,让它变得像人一样聪明。

 

这就是为什么马斯克的Optimus和其他公司的机器人之间存在断档差距——因为它有FSD的数据。

 

未来仍然遥远

 

Meta的智能眼镜要发展到理想状态,可能还很遥远,至少需要五年时间。人形机器人赛道本身就是一个需要长期积累的领域。要实现每个人的不同需求,必须依赖一个极端泛化、又足够小巧的模型,但现在离这个目标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同时,智能眼镜和汽车也不一样。汽车坏了可以去售后,三个月、半年保养一次都正常。可如果眼镜造价过高,维护成本太大,就会大大降低普及率。高成本意味着实用性会被削弱,这也是为什么很多高精尖技术最终没能量产。

 

一盘大棋

 

总的来说,Meta的眼镜项目是在下一盘大棋。它值得期待,但还需要时间。

 

AI眼镜赛道目前没有明显需求。我几乎体验和购买过市面上所有电子产品,最后真正留下来的,只有手机。手表很多人都已经不戴了。人类的根本目标是追求进化和舒适,佩戴额外设备只会让身体更不自在。如果眼睛本来就不舒服,为什么还要强迫自己去戴眼镜呢?

 

所以,这条赛道可以关注,但不要轻易下注。

© 2025 AI资讯 - 用冷静的智慧预见下一个未知

京ICP备2025144713号-1

主体备案单位:北京预见花开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