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信通:电网数字化中枢企业,创新业务亮点突出
一家公司,能够在股票简称当中冠以“国网”两字。背后依托的核心力量,不言自明。而“国网信通”这家公司,身处国企改革前线,作为国网系能源IT龙头,行业主业专注于国民经济的命脉—电力领域,正经历基本面的突飞猛进质变进程。在市场当中的关注度,与日俱增。
一、公司发展
国网信通的公司前身为四川岷江水利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家电网公司集团控股的央企。公司通过重大资产重组,将“云网”融合业务注入上市公司,成为服务能源数字化转型的骨干企业。目前,公司主营业务涵盖电力数字化服务、企业数字化服务、云网基础设施三大板块,形成了覆盖发输变配用全环节、源网荷储全场景的业务布局。

从行业角度观察,一方面,随着“数字中国”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加速推进,“能源数字化智能化”正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电力行业正经历从传统生产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关键阶段,这对电力企业的信息技术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另一方面,国家政策的支持也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如“双碳”目标的提出,进一步推动了清洁能源和智能电网的发展。
而从公司微观角度出发,我们不难感知,作为国家电网“数字新基建”的核心承载平台,公司正从传统的电力信息化服务商,锐变为面向智能电网、能源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时代的“能源+算力”融合基础设施领导者。公司业务壁垒极高,现金流稳定,成长路径清晰。市场对其认知,已经不仅仅停留在电力系统软件开发和系统集成商。通过深入分析其业务布局,可明显发觉其战略定位已发生根本性跃迁,公司长期投资价值逐步凸显。
二、行业环境:政策驱动与需求升级双轮发力
(一)政策:多重利好保驾护航,明确发展方向
近年来,国家层面密集出台支持数字经济、新型电力系统及能源数字化转型的政策,为电力信息化行业奠定了坚实的政策基础。有报道显示,2025年《关于加快推进能源领域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到2027年,能源行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电力系统数字化转型取得重大突破,电力信息化投资规模年均增速预计将保持在15%以上。此外,“东数西算”工程的持续推进,也为电力信息化企业在数据中心建设、算力调度等领域创造了新的市场空间。
(二)需求:新型电力系统催生增量空间
随着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大规模并网,以及储能、电动汽车充电桩等新业态的快速发展,传统电力系统面临“源网荷储”协同调度、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等多重挑战,对数字化、智能化解决方案的需求急剧增加。在企业端,电网公司需要通过信息化手段提升电网的柔性调节能力与精细化管理水平。而在用户端,用电的电力消费者,也就是咱们普遍民众用户对能效管理、需求响应等增值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升级。据wind数据显示,2025年国内电力信息化市场规模预计突破800亿元,其中电网信息化占比超过60%,成为行业增长的核心驱动力。
三、公司业务:三大板块协同发展,构筑核心竞争力
聚焦到公司的核心业务方面,其主要围绕“能源电力、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通信行业”三大板块展开。各业务板块相互协同,形成了覆盖行业全产业链的数字化服务能力。
(一)能源电力:核心支柱业务,受益电网数字化转型
上半年,全国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电力供应持续绿色低碳转型,电力消费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电力供需总体平衡。全国全社会用电量 4.84 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3.7%。电力生产供应方面,全国新增发电装机容量 29,332 万千瓦,同比增加 14,056 万千瓦,其中,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合计新增装机 26,360 万千瓦,占新增发电装机总容量的比重近九成。上半年新能源发电量合计占全口径总发电量比重为 26.0%,比上年同期提高 4.4 个百分点,电力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显著。电力行业认真贯彻“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弘扬电力精神,攻坚克难,统筹做好保供电、促转型、稳投资、优服务等各项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美好生活提供了坚强电力保障。国家电网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全年投资额预计将首次超过 6,500 亿元人民币,创下新高。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发展,新技术与能源技术融合创新持续深入,新型能源体系、新型电力系统和新型电网建设不断加快,对电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推进能源领域战新产业发展提出全新要求。公司长期服务于国家电网等能源企业,在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致力于推动能源转型、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积极把握能源行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战略机遇,为客户提供优质专业的服务。
** **
(二)电力通信:稀缺资质优势,保障业务稳定性
目前,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运行态势良好,软件业务收入稳健增长,利润总额保持两位数增长,软件业务出口保持正增长。我国软件业务收入 70,585 亿元,同比增长 11.9%。软件业利润总额 8,581 亿元,同比增长 12.0%。软件业务出口 283 亿美元,同比增长 5.3%。2025 年 5月,国家数据局印发的《数字中国建设 2025 年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到 2025 年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超过 10%。要实现这一目标,促进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是关键之举,更是务实之举。
在数字中国战略引领下,数字化转型已成为企业提升综合竞争力与创新效能的关键路径。公司深耕电力能源行业数字化服务领域,依托多年实践积累形成的覆盖电力能源领域业务场景及信息通信产业链的智慧化解决方案,深度融合人工智能、大数据、5G、量子通信等新一代数字技术,为电力能源企业提供从基础设施到智能应用的数字化转型全栈服务。
(三)数据中心及云服务:战略新兴业务,打开增长空间
上半年,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运行态势良好,软件业务收入稳健增长,利润总额保持两位数增长,软件业务出口保持正增长。我国软件业务收入 70,585 亿元,同比增长 11.9%。软件业利润总额 8,581 亿元,同比增长 12.0%。软件业务出口 283 亿美元,同比增长 5.3%。2025 年 5月,国家数据局印发的《数字中国建设 2025 年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到 2025 年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超过 10%。要实现这一目标,促进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是关键之举,更是务实之举。
在数字中国战略引领下,数字化转型已成为企业提升综合竞争力与创新效能的关键路径。公司深耕电力能源行业数字化服务领域,依托多年实践积累形成的覆盖电力能源领域业务场景及信息通信产业链的智慧化解决方案,深度融合人工智能、大数据、5G、量子通信等新一代数字技术,为电力能源企业提供从基础设施到智能应用的数字化转型全栈服务。
** **
在“东数西算”工程与数字经济发展的推动下,公司积极布局数据中心及云服务业务,依托国家电网在电力资源、土地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在宁夏、甘肃等地建设绿色数据中心,为政府、企业提供算力服务与云存储解决方案。从相关分析来看,公司数据中心业务已形成“算力+电力”的差异化竞争优势,2024年该业务营收突破15亿元,同比增长45%,成为公司增长最快的业务板块。目前,公司在建数据中心机柜规模超过2万个,预计2026年投产后,数据中心业务营收有望突破30亿元,成为公司第二增长曲线。
四、财务表现:流动性充足,关键指标不断优化
(一)利润:单季度大幅回升,环比改善显著
2025年第二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24.13亿元,归母净利润2.40亿元。单季利润较一季度有所回升,主要与一季度低基数及项目交付节奏不无关联。
环比角度观察,公司单季度“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等指标,在今年二季度业绩表现更为突出,指标数据出现显著改善。
(二)盈利能力:毛利率稳定
从盈利能力指标来看,公司毛利率指标已经连续五个季度保持在20%以上,主要得益于电力通信业务的高毛利率与电力信息化业务的规模效应。
(三)现金流:财务状况健康
现金流方面,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持续改善。2025年上半年,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12.11亿元,同比增加13.72亿元;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1.66亿元,同比增加3.01亿元;两项指标同比回正,预示公司经营活动正向回馈,逐步增加。
而且,公司现金流与净利润的匹配度较高,反映出公司主营业务的盈利质量良好。作为轻资产运营的科技公司,其资产负债结构健康。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持续为正且与净利润匹配度高,显示出优异的盈利质量和抗风险能力,为持续研发投入和股东分红提供了坚实基础。
五、竞争优势:资源、技术与渠道三重壁垒
(一)股东资源:背靠国家电网,获取项目支持
公司作为国家电网旗下唯一的上市信息化平台,在项目获取、资源协同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众所周知,国家电网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电网运营商,每年在信息化领域的投资规模超过500亿元,公司凭借与股东的紧密合作关系,能够优先获取电网信息化、通信网络建设等核心项目。从财报披露信息来看,2024年公司来自国家电网体系内的营收占比较高,为业务稳定性提供了坚实保障。
(二)技术研发:持续高投入,构筑技术壁垒
公司高度重视技术研发,近年来研发投入持续增长。据统计,该公司上半年研发投入约4.9亿元,累计获得专利授权61项,发表科技论文65篇,斩获3项科技奖励。截至2024年末,公司累计拥有发明专利超过500项,在电网调度算法、电力大数据分析、云原生技术等领域形成了核心技术优势。此外,公司与清华大学、华北电力大学等高校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在新能源并网调度、数字孪生电网等前沿领域开展联合研发,为技术创新提供了持续动力。
(三)渠道与服务:覆盖全国的服务网络
经过多年发展,公司已建立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营销与服务网络,能够为客户提供“本地化、快速响应”的服务支持。在电力信息化领域,公司的服务团队能够深入了解地方电网企业的需求,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在数据中心业务领域,公司依托电力资源优势,能够为客户提供稳定的电力供应与高效的运维服务。
六、风险因素:需关注行业竞争与政策变化
(一)行业竞争加剧风险
随着电力信息化行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包括传统IT企业、互联网企业)开始进入该领域,行业竞争逐渐加剧。若公司不能持续保持技术优势与服务优势,可能面临市场份额下降、毛利率下滑的风险。
(二)政策与补贴变化风险
公司业务发展与国家能源政策、数字经济政策密切相关。若未来相关政策(如电网投资规模、数据中心补贴政策)发生不利变化,可能对公司业务增长产生一定影响。
(三)数据安全与合规风险
随着数据中心业务的快速发展,公司面临的数据安全与合规风险逐渐增加。若公司在数据存储、数据传输等环节出现安全漏洞或违反相关法规,可能面临客户流失,以及合规等潜在风险。
七、投资价值
(一)逻辑总结
行业红利 :数字经济与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推动电力信息化行业持续增长,市场空间广阔。
品牌美誉: 公司依靠自有的光纤网络资源,可提供低时延、高可靠的网络连接服务。拥有资源、技术与渠道三重壁垒,核心业务稳健,新兴业务增长迅速。而在证券时报主办的第十八届“中国上市公司价值评选”活动中,国网信通在6000家参评公司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中国上市公司新质生产力50强”榜单。充分彰显了公司在行业核心竞争力、持续创新能力以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等方面的卓越优势。
资金稳定: 业绩持续增长,盈利能力稳定,现金流充足,财务风险可控。
(二)受益方向
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加速 :随着新能源大规模接入,电网的复杂性、波动性急剧增加,对电网的感知、分析、控制能力提出前所未有的高要求。这直接驱动了电网在数字化、智能化方面的千亿级投资需求。国网信通作为核心承建方,将确定性受益。
“东数西算”与AI算力需求爆发 :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建设进入快车道。国网信通拥有覆盖全国的电力杆塔、沟道、变电站等资源,是建设边缘数据中心的天然理想场所,解决了城市中心“最后一公里”的机房稀缺和高成本问题。
AI能耗激增,扩容刚需在即: 由于AI数据中心能耗剧增,数据中心又是耗电大户,电网扩容势在必行。公司背靠国家电网,在绿色电力直供、能耗指标获取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符合“双碳”政策导向。
(三)估值水位
可采用相对估值法(PE、PB)与绝对估值法(DCF)相结合的方式,对公司进行估值。
相对估值 :截至2025年9月,智能电网行业平均PE为47倍,公司当前动态PE不足20倍,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估值具有一定安全性。考虑到公司数据中心业务的高增长潜力,海通国际等主流券商机构给予公司2025年30倍PE估值。
绝对估值: 如果将公司本身具备的AI主题以成长性视角看待,则应用PB,也就是市净率指标,来评估公司价值,更为合理。

而目前公司PB仅为3.43倍,市净率估值水平比历史上70%以上的时间,都要低。既然上述国际通用的估值指标评估,公司处于其估值低位区间的话,考虑到其现金流的稳定性和新业务的成长性,估值理论上 存在一定修复空间。
加之作为电力信息化行业的龙头企业,国网信通依托股东资源优势、技术研发优势与渠道服务优势,在电力信息化、电力通信等核心业务领域保持稳健增长的同时,数据中心业务的快速发展,也为公司打开了新的增长空间,可享受一定溢价空间,预示长期投资价值显著。
八、更多业绩惊喜,在路上
值得欣慰的是,公司近期刚刚发布公告表示,其全资子公司中标6.05亿元重大经营合同。大额订单被认为将直接反馈到公司基本面当中,预示未来业绩层面有望带来积极影响。
相信在国家密集出台数据要素、人工智能、能源转型及零碳发展领域的专项政策背景下,政策红利与产业现实需求形成强劲叠加效应后,国网信通在电力行业的历史性变革机遇面前,将在行业赋能高质量发展的整体部署中,充分发挥上市公司价值作用,有机会给投资者带来卓越的长期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