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

1000亿市值的浪潮信息,能否迈向2000亿?

原文链接: https://www.yjnt111.top/article/712

一、AI服务器的“中场战事”

在AI热潮席卷全球的背景下,服务器正成为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的核心环节。

据IDC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中国加速服务器市场规模达到160亿美元,同比翻倍增长;预计到2029年,这一市场将超过1400亿美元。浪潮、新华三、联想位居前三,占据了近半壁江山。

这是一场围绕“算力供给”的中场战事。训练已不再是唯一主角,推理与应用落地才是更大的增量市场。而浪潮,正站在这条需求曲线的最陡峭阶段。

在过去两年里,浪潮从通用服务器转向以 AI 服务器为增长核心,处于由量到质的深度转换过程。

IDC与浪潮信息联合发布的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智能算力规模达725.3 EFLOPS,同比增长74.1%;预计2026年将达到1460.3 EFLOPS,是2024年的两倍。

这背后,是AI应用普及速度远超预期。企业不再“试用AI”,而是在“用AI改造生产线”。这意味着,AI服务器正在进入真正的“量产周期”。

二、需求旺盛:AI落地催生的算力红利

浪潮的增长,最核心的支撑仍是需求

在AI产业链中,它所服务的客户群覆盖最广:互联网、金融、电信、政企机构以及制造业。

尤其是在DeepSeek这类开源低成本模型带动下,AI推理算力的需求出现结构性扩容。

不同于早期的训练集群建设,现在的算力采购更强调稳定性、能效比和兼容性。浪潮凭借交付能力、系统集成经验以及国内服务体系的完善,成为企业“落地AI”的主要选择之一。

IDC预计,到2029年中国AI算力投入将保持年均40%以上增速,这并非泡沫,而是算力需求普及化的必然结果。

对浪潮而言,这一趋势意味着可持续的订单来源。

三、毛利率的博弈:扩张与利润的平衡

如果说营收增长验证了需求的强劲,那么毛利率波动则揭示了竞争的现实。、

2024年全年,浪潮信息的毛利率为6.85%,净利率2%。今年上半年虽然营收同比大涨90%,但是毛利率降到4.55%,净利率降到约1%,净利润同比增速只有34.87%。显示在AI服务器放量阶段,公司依旧处于“以价换量”的扩张周期。

这既是主动选择,也是产业周期规律。AI算力的建设期与5G初期类似——订单增长迅速,但盈利能力暂时被压缩。

不过,从结构上看,这并非长期困境。

首先,GPU价格下降与供应改善将使成本压力逐步缓解;其次,浪潮在产品结构上正加速向高毛利的液冷AI服务器 转型。

据业内测算,液冷AI服务器的毛利率通常比传统风冷产品高出3–5个百分点。随着“All in液冷”成为浪潮战略方向,其利润结构有望在未来几个季度迎来修复。

毛利率的变化,实际上是浪潮向高端产品迁移的必经阶段。短期利润承压,是长期效率提升的前提。

四、All in液冷:浪潮的新攻势

液冷技术正在成为AI服务器的“效率新边界”。

相比传统风冷方案,液冷在能耗、密度和稳定性上的优势明显。

在AI集群中,单柜功率已从几千瓦提升到20千瓦以上,传统散热方式已难以应对。

浪潮选择“全力转向液冷”,并非追风口,而是产业演进的必然结果。

其自研的液冷系统与整机架构协同设计,已实现模块化、可维护化、节能化升级。

更关键的是,液冷让浪潮拥有了能效层面的差异化能力 ——这在AI服务器内卷化时代,意味着更强的议价权。

未来三年,随着AI推理需求大规模释放,液冷产品的渗透率将持续提升,浪潮的产品结构也有望因此优化。

换句话说,浪潮的“第二曲线”,很可能就在液冷之中。

五、资本开支周期:AI算力的长期支撑

AI产业的资本投入正在加速。IDC预计,到2029年全球人工智能IT投资规模将达1.26万亿美元。

在国内,“东数西算”“算力网络工程”等国家项目正在密集推进。

浪潮作为AI基础设施上游厂商,将直接受益于政策级算力扩张与企业资本开支的同步增长。

政府投资、互联网巨头的算力布局、行业客户的AI转型,这三股力量共同构成了一个稳定的支撑体系。

当前AI服务器行业正进入“高确定性、低利润”的建设阶段。浪潮处于产业链中游,是承接算力需求的核心节点。

这意味着它并非短期题材,而是处在一个长期资本支出周期的中段。

六、估值测算:两千亿,是想象还是必然?

浪潮信息目前市值在1000亿左右,中信证券预测全年净利润为30.37亿元,2025年目标价82元(对应市值约1200亿)。

由于需求的确定性,预计未来营收仍将持续高增长,加上液冷服务器放量(全线服务器产品均支持冷板式液冷),利润率上修(净利率从1%回到2%左右),那么市值翻倍也不会出人意料。

结语:增长的质量,决定下一阶段浪潮

浪潮的故事,不再只是出货量的竞争,而是增长质量的较量。

AI服务器的需求确定性毋庸置疑,但毛利率能否修复、液冷战略能否兑现,将直接决定其能否从“千亿阵营”迈向“二千亿俱乐部”。

在算力成为新生产力的时代,浪潮的角色更像是中国AI基础设施体系中的重要承载者。

它不是泡沫中的概念股,而是AI大势中的执行者。

三季报之后,市场或许能看到更清晰的答案。

© 2025 AI资讯 - 用冷静的智慧预见下一个未知

京ICP备2025144713号-1

主体备案单位:北京预见花开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