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版阿斯麦”将发重磅新品!新凯来概念股全梳理

——制裁加码背景下,产业链的真实动向
今年,国内半导体产业洗牌速度明显加快。不过,光刻机仍是最难突破的环节,但正因为难,每一次小的技术进步,都会被放大成行业的希望。
最近,深圳国资委全资控股的半导体设备企业——新凯来 ,逐渐成为行业讨论的焦点。从“名山”系列设备的亮相,到核心产品的陆续发布,这家“国家队”新势力的节奏明显在加快,相关概念股的关注度也随之提升。
目前,新凯来已确认将参加湾芯展2025,并提前放话——“这次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在外部封锁收紧、产业加速验证的当下,这场展会也因此被视为观察国产光刻进展的一个关键节点。
一、展会前的风向
美国的封锁没停,还在加码。从14纳米到45纳米,几乎把能掐的环节都掐了。中国的回应也很直接——买不到,就自己造。也因此,今年的湾芯展2025 成了外界观察国产装备进展的“期中考”。
这场展会将于10月15日至17日在深圳会展中心(福田)举行,主题是“芯启未来,智创生态”,预计有600多家企业参展。从光刻、刻蚀到材料和检测,几乎囊括了整个产业链。与往年不同的是,市场不再关心“有没有”,而是想看“能不能用、能不能量产”。
在这种背景下,新凯来 的出现格外受关注。作为深圳国资控股的“国家队”企业,它确认将参展,并提前放话——“这次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根据公司披露,新凯来将携旗下万里眼技术有限公司 发布多款新品,包括高速实时示波器 和集群数字化仪 ,主要用于半导体设备的测试与系统验证。
这些设备虽然不是光刻机整机,但在整机量产验证中至关重要。业内认为,这次亮相是国产装备从“能造出来”迈向“能稳定跑”的关键一步。谁能拿出真东西,谁就能赢得市场。
二、新凯来:从名山系列到光刻主线
如果说这次湾芯展是国产装备的“期中考”,那新凯来 无疑是最受关注的那位考生。
它成立于2021年,由深圳国资委通过重大产业投资集团全资控股。成立之初,这家公司就被贴上“光刻突围”的标签——要在被卡得最死的环节里啃下最硬的骨头。
过去两年,新凯来频频出现在行业视野。
它在SEMICON China展会上推出的“名山系列”设备成了业内话题:EPI(外延)叫“峨眉山”,ALD(原子层沉积)叫“阿里山”,CVD(化学气相沉积)是“长白山”,PVD(物理气相沉积)是“普陀山”,刻蚀设备则命名为“武夷山”。
看似噱头,但实质上是一次“全工艺链”布局——从沉积到刻蚀,再到检测,新凯来已经在搭出一个完整的国产装备框架。
技术路线方面,公司采用的是DUV(深紫外光刻)+SAQP(自对准四重成像)方案。
这一路径被业内认为是当前最现实的国产突破口 ——绕过EUV(极紫外光刻)的封锁,在成熟制程上持续迭代,通过四次成像叠加达到更高分辨率。
这不是一步登天的方案,但胜在可行、可量产。
据媒体报道,新凯来正与中芯国际等晶圆厂协同验证工艺。对一个才成立四年的企业来说,这个节奏算是“冲刺模式”。
但新凯来的价值,不只在于技术路径,更在于它象征着国产装备从“零散突破”到“系统协同”的转变。
过去的中国装备厂,多数只盯着一个环节做零部件,如今像新凯来这样的整合型公司,正在把分散的模块重新串成体系。
这才是国产装备真正的门槛——不是能不能造,而是能不能让所有环节稳定协同。
业内普遍认为,新凯来的技术未必马上能赶上阿斯麦,但它正在建立一个“可验证、可复制”的体系 。
而在当前光刻机供应仍被限制的环境下,这类体系型突破,已经足以让资本重新定价。
三、A股产业链联动
虽然它本身尚未上市,但多家A股企业已成为其重要合作方,产业联动效应明显。

机构调研数据显示 ,新莱应材来自新凯来与星光利索的月度订单约在2000万元左右;富创精密预计将在2025年上半年迎来交付高峰。
这些公司构成了国产设备中游环节中最具业绩兑现度的阵营 ,也成为资金关注的重点区域。
四、技术在走,验证仍在路上
如果进展顺利,新凯来预告的“惊喜”,确实有机会成为中国光刻装备体系“配套化”进程的一个阶段性标志。
但这个“惊喜”,也别被想得太大。它更可能意味着原型机进入稳定验证,或者部分工艺模块完成协同整合,而不是那种“一夜之间追平ASML”的戏码。
光刻这事,本就没有奇迹,只有算力、材料、工艺、验证一步步堆出来的成果。
对整个产业来说,这种“小步快跑”的节点反而更有意义——说明国产装备的协同体系,终于能靠自己的力量往前推了。
还是那句话,国产替代是一场工程耐力赛,靠的是持续验证与客户信任,而非一次概念突破。
五、亮相只是开始
新凯来的登场,不只是一次展会的热闹。
它更像是国产装备体系“拼图”逐渐合拢的一个节点。
美国越封锁,中国越系统。
市场仍会起伏,但中期方向已更清晰。
对产业定价而言,工程与交付的进度,往往比短期情绪更有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