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

高盛上调腾讯目标价到770港元:估值回归与AI新周期

作者: 预见大模型 AI技术 顶级公司 #顶级公司 #AI技术

原文链接: https://www.yjnt111.top/article/738

在过去的几个季度里,资本市场对中国互联网巨头的态度,经历了一场从谨慎观望到重新评估的转折。最新的信号,来自高盛。

这家投行在最新研报中明确指出:虽然腾讯2025年经历了大涨,腾讯当前的估值比较合理,且是中国最具确定性的AI应用受益者之一。

估值回归:高盛的再度“买入”

在最新分析中,高盛将腾讯目标价上调至770港元,并维持“买入”评级。报告认为,市场对腾讯的担忧被夸大了——无论是短期广告波动,还是游戏收入的周期调整,都不足以动摇其长期价值。

更重要的是,高盛指出,腾讯的估值水平在全球大型互联网公司中处于合理区间,其市盈率低于Meta和谷歌等国际大型互联网公司,当前股价反映的风险已被过度放大。

高盛的模型显示,腾讯的利润主要来自游戏和广告两大支柱业务,而AI驱动的结构性增量正在显现。报告认为,腾讯正从“AI工具用户”逐步转向“AI应用平台提供者”,AI将贯穿其主要业务线。

逻辑拆解:高盛为何对腾讯“宽容”

在投行报告普遍谨慎的当下,高盛的乐观显得格外醒目。其理由主要来自三个维度:商业模式的稳定性、AI布局的系统性,以及现金流实力。

1.商业模式的稳健恢复

腾讯的核心收入来自广告、游戏和金融科技。高盛认为,这三大板块正在稳步修复。

广告业务方面,基于AI算法的内容推荐让转化率得到优化,尤其在视频号和小程序生态中,AI精准投放提高了广告效率。

金融科技业务在监管稳定后回到增长通道。支付与财富管理的协同效应增强,使其收入更加持续。

游戏板块方面,《DNF手游》等产品表现稳健,为公司提供了稳定现金来源。

2.AI布局的体系化推进

高盛在报告中强调“AI应用确定性”这一概念。

腾讯的“混元大模型”已逐步融入内部产品体系,包括广告推荐、搜索、智能客服、办公协作等多个场景。

这种“模型内生化”的策略,让腾讯的AI能力形成自我强化的闭环。

AI技术正成为腾讯的基础设施。微信生态中的搜索、视频号推荐与游戏AI应用,都依托混元模型运行。

高盛认为,这种整合方式将带来持续的效率提升,类似云计算曾带来的结构性改变。

3.现金流与资本实力

在资本开支加大的AI周期中,资金稳健尤为重要。

腾讯近年通过股东回购和分红,展示了充足的现金流与资本效率。2025年公司计划回购金额达到800亿港元,这为持续的AI投入提供了保障。

不过,关于其自由现金流是否能完全覆盖AI投资,尚需结合未来财报进一步验证。

AI的现实:从“概念”到“落地”

高盛的判断并非基于愿景,而是来自实际落地进展。混元模型发布以来,已在广告推荐、智能问答、创作辅助等业务中应用。

AI客服与创作工具正帮助企业提升效率、降低成本,腾讯云的AI解决方案也已在教育、金融、医疗、政务等行业展开合作。

尽管具体成效仍需时间验证,但AI生态的成形趋势已清晰可见。

高盛指出,腾讯AI的竞争优势在于生态协同。

庞大的用户规模和高频数据反馈,使其模型具备快速迭代能力。

AI能力不再孤立存在,而是与腾讯的社交、内容、游戏、云业务相互嵌合。

市场修正:AI周期的再定价

高盛认为,腾讯的估值仍处全球科技股中位区间。在AI红利尚未完全兑现的背景下,市场低估了其长期潜力。

与一些国际科技巨头不同,腾讯的AI投入节奏较为克制,注重ROI和落地场景。

这种务实路线更契合中国市场环境——注重可变现与持续性。因此,腾讯可能在AI商业化阶段展现“后发优势”,在确保盈利稳定的同时保持创新节奏。

如果说高盛的评级是当下的判断,那么AI则是腾讯的未来故事。

1.模型进化与生态融合

腾讯的AI布局正加速融合进其主业。

在社交领域,AI推动内容分发与创作;在游戏中,AI用于动态难度调节与剧情生成;在办公协作中,AI助手成为新入口。

这种生态融合,让腾讯在AI应用层形成独特壁垒。

2.收入结构的升级

AI商业化推动腾讯收入结构多元化。

广告与游戏依然是基础,但企业AI解决方案、智能分发与SaaS服务等新业务正在形成新的增长引擎。

这意味着腾讯的盈利模式将更平衡,减少对单一流量变现的依赖。

3.投资节奏与资本效率

高盛认为,腾讯保持了合理的AI投资节奏。

其投入重点在算力基础设施与模型优化,而非无序扩张。

这种稳健策略让腾讯在AI竞争中具备灵活应对能力。

© 2025 AI资讯 - 用冷静的智慧预见下一个未知

京ICP备2025144713号-1

主体备案单位:北京预见花开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