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

中石科技:一日两公告直接摊牌,业绩翻倍无悬念?

原文链接: https://www.yjnt111.top/article/742

指数周一低开收阳反转后,今日开盘继续强力反弹。而很多投资者目前就开始陷入“幸福的烦恼”,也就是观察自己的股票涨势,是否跑赢大盘。那么想要股价超出大势表现,就要基本面给出超预期的惊喜。上市公司业绩对股价的刺激作用,正在市场全面发酵。此时,就有这么一家公司,不但三季度业绩有望实现翻倍,同时公司刚刚发布了回购公告,相当于给各方释放了股价被低估的信号。本身其市场表现就已经领先大盘,今日更是直接跳空涨停,这家公司是谁呢?没错,正是中石科技。

在AI算力爆发与消费电子创新的双重驱动下,热管理作为电子设备可靠性的核心环节,正迎来前所未有的行业机遇。而中石科技这家公司,作为国内功能高分子材料及热管理解决方案的领军企业,近期凭借业绩高增、技术突破与市场拓展的多重利好,股价表现亮眼(10月14日盘中涨停,成交额创上市新高),引发资本市场广泛关注。这家公司是如何凭借“消费电子+数据中心”双轮驱动,在AI时代抢占成长制高点的呢?

一、行业风口:AI重构热管理需求,液冷与端侧散热成黄金赛道​

热管理是电子设备的“生命线”,随着芯片功率密度提升与算力需求激增,传统风冷方案已难以满足高效散热需求,行业正加速向液冷、高导热材料等先进技术升级。中石科技所处的细分赛道,正迎来两大核心增长引擎。

(一)数据中心液冷:政策+算力双驱动,市场规模五年三倍增长​

AI服务器的算力密度已从传统服务器的2-4kW/机柜提升至20-50kW/机柜,散热功耗占比超过30%,传统风冷方案不仅无法满足散热需求,更难以达到国家PUE(电源使用效率)≤1.3的政策要求。据Marketsand Markets数据,全球数据中心液冷市场规模将从2023年的26亿美元增长至2028年的78亿美元,复合增长率高达24.4%,五年实现三倍扩容。​

从政策端看,我国《新型数据中心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明确要求到2025年,全国新建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PUE需降至1.3以下,东数西算核心区进一步降至1.2以下,液冷作为能满足高功率密度服务器散热需求的技术路径,已成为行业主流标配。中石科技早在2023年便布局液冷赛道,目前已实现热模组核心零部件、TIM(导热界面材料)向主流服务器厂商的批量供货,液冷散热模组正处于客户导入与量产认证关键阶段,有望充分享受行业红利。​

(二)端侧AI:消费电子散热升级,VC均热板成高端机型标配​

随着AI技术从云端向终端渗透,AIPC、AI手机、智能穿戴设备等终端产品的芯片功率大幅提升。以AIPC为例,其AI芯片功耗已突破30W,较传统笔记本电脑提升50%以上,散热性能直接决定设备的算力释放与续航能力。Counterpoint预测,2027年生成式AI手机端侧整体AI算力将达到50000EOPS以上,功耗突破1000W,端侧散热需求呈指数级增长。​

在此背景下,VC(均热板)凭借高效的热传导性能,已成为高端消费电子的标配组件。中石科技在人工合成石墨领域的龙头地位(全球市占率超20%)为其VC业务奠定基础,目前公司已完成超薄VC产品的技术突破,并应用于国内大客户新一代AIPC中,同时北美大客户导热界面材料供应商资格的取得,标志着公司端侧散热产品正式进入全球顶级供应链。​

二、业绩高增:营收利润双加速,盈利能力持续优化​

从最新披露的财务数据看,中石科技已进入业绩加速增长通道,2025年上半年及前三季度业绩表现远超行业平均水平,印证了公司业务的高景气度。

(一)业绩增速领跑行业,三季度旺季效应显著​

根据公司10月13日披露的业绩预告,2025年前三季度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2.3-2.7亿元,同比增长74.16%-104.45%;扣非净利润2.15-2.55亿元,同比增长120.37%-161.37%,扣非增速显著高于归母净利润,反映公司主营业务增长强劲。分季度看,2025年二季度单季归母净利润1.21亿元(同比+93.74%,环比+96.78%),三季度预计实现净利润1.09-1.49亿元(同比+45%-100%),延续高增长态势。​

对比行业数据,2025年上半年电子化学品行业平均净利润增速为28.5%,中石科技93.74%的增速远超行业均值,位列行业前十。业绩高增的核心驱动因素包括:北美大客户新品发布带动散热组件出货量增长、数据中心液冷产品营收占比提升、产品结构优化带来毛利率改善。​

(二)盈利能力持续提升,财务健康度行业领先​

从盈利质量看,公司毛利率从2024年的31.0%提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31.31%,在原材料价格波动的背景下实现逆势增长,主要得益于高毛利的VC模组、液冷产品营收占比提升。同时,公司费用控制成效显著,2025年上半年四项费用率(销售+管理+研发+财务)同比下降1.2个百分点,推动净利率提升至接近15%的水平。

财务健康度方面,公司展现出“高现金流、低负债”的优质特征。2025年上半年每股经营性现金流0.41元(同比+192.7%),现金流增速远超营收增速;资产负债率仅18.2%,低于行业均值(35.6%),且无短期借款,财务风险极低。此外,公司研发投入持续加码,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1.05亿元(同比+25%),重点投向VC吸液芯、液冷模组等核心技术,为长期发展奠定技术壁垒。​

三、核心竞争力:从材料到模组的全链条布局,全球化产能与客户优势显著​

中石科技的投资价值不仅体现在短期业绩高增,更在于其构建了“技术+产能+客户”的三位一体竞争壁垒,在热管理行业中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一)技术壁垒:从材料到模组的全链条解决方案能力​

公司深耕热管理行业二十余年,已构建覆盖“材料-组件-模组”的全链条产品矩阵,核心产品包括高导热石墨、导热界面材料、热管、VC均热板、液冷模组等,可满足不同行业客户的定制化散热需求。其中,人工合成石墨产品的热导率达到1800W/(m・K),远超行业平均水平(1500W/(m・K)),在消费电子领域市占率连续五年排名第一。​

在前沿技术领域,公司的VC吸液芯研发取得重大突破:通过采用新型多孔结构设计,VC均热板的热传导效率提升30%,厚度降至0.3mm,可满足超薄AIPC、折叠屏手机的散热需求。目前公司VC产能已达500万片/年,2025年宜兴生产基地扩建后,产能将提升至1000万片/年,有望成为国内最大的VC供应商之一。​

(二)产能布局:全球化生产基地保障交付能力​

为贴近客户市场、降低生产成本,公司已构建“国内+海外”的全球化产能网络:国内在无锡、宜兴、东莞设有三大生产基地,分别聚焦石墨材料、VC模组、液冷组件的生产;海外在泰国建有生产基地,主要服务于苹果、三星等北美及东南亚客户,规避贸易壁垒的同时,还缩短了交货周期。​

从产能利用率看,2025年上半年公司整体产能利用率达92%,其中VC模组、液冷组件产能利用率超过95%,反映市场需求旺盛。华鑫证券预测,随着宜兴基地液冷模组产能在2025年四季度释放,公司液冷产品营收占比将从2024年的8%提升至2025年的15%,成为第二增长曲线的核心支撑。​

(三)客户结构:全球顶级供应链卡位,大客户粘性持续提升​

公司凭借技术优势与交付能力,已进入全球消费电子与数据中心龙头企业的供应链体系。在消费电子领域,业务覆盖苹果、三星、微软、谷歌、荣耀、H客户等头部品牌,其中北美大客户(苹果)营收占比达35%,2025年新增的导热界面材料订单已开始量产交付。而在数据中心领域,则与华为、浪潮、曙光、戴尔等服务器厂商建立合作,VC模组在高速光模块中的应用加速落地,TIM材料已实现批量供货。​

从客户粘性看,公司与核心客户的合作周期平均超过5年,深度参与客户新品研发环节。例如在苹果AIPC研发阶段便提供定制化散热方案,形成“研发-量产-迭代”的协同效应,客户替换成本极高。东方证券测算,公司在北美大客户散热组件的份额已从2024年的25%,提升至2025年的32%,未来有望进一步提升至40%。

四、估值水平:纵向看处于历史低位,有机会享受溢价红利​

从估值角度看,中石科技当前估值与业绩增速基本匹配,长期成长空间仍具想象力。截至2025年10月14日,公司当前市盈率(TTM)为54.65倍,市净率(LF)为7.27倍,市销率(TTM)为7.09倍。

横向对比 :与热管理其他头部企业普遍在70倍左右的市盈率水平相比,中石科技估值价值凸显。这主要因公司液冷业务尚未完全放量,业绩增速尚未完全反映。

而与数据中心液冷同主题其他标的相比,公司估值同样具备优势,且液冷业务增速(2025年预计+150%)高于行业均值,更有机会享受估值溢价空间。

纵向对比 :另外,和公司自身相比,其当前市盈率(TTM)处于上市以来的37%分位,低于2024年平均的61倍和2023年平均88倍的水平,估值与业绩增速的匹配度持续优化。华鑫证券预测,2025-2027年公司净利润复合增长率达31.8%,当前股价对应2025年PE为45倍,2026年PE为34倍,2027年PE为27倍,处于“PEG<1.5”的合理估值区间。​

五、机构动向:多家券商看好长期成长空间,百只基金大举建仓

根据统计显示,机构投资者对公司关注度不断提高。近六个月,东方证券、华鑫证券、长城证券等8家券商发布中石科技研究报告,普遍均给予“买入”或“增持”评级。

东方证券研报观点: 给予“买入”评级,目标价56元。认为公司在VC均热板、液冷模组领域的技术突破将持续驱动业绩增长,预测2025年净利润2.98亿元(同比+48%),2026年净利润3.85亿元(同比+29%)。

华鑫证券研报观点: 维持“买入”评级,预测2025-2027年净利润分别为2.75亿、3.64亿、4.61亿元,复合增速31.8%,认为数据中心液冷与端侧AI散热将打开公司长期成长空间。

长城证券研报观点 :给予“买入”评级,强调公司全球化产能布局与大客户优势,认为2025年三季度消费电子旺季将进一步拉动业绩,液冷业务有望超预期。​

而从机构资金动向看,2025年三季度以来,北向资金增持中石科技1200万股,持仓占比从2.1%提升至3.5%,同时,根据wind数据显示,二季度建仓该股的基金数量,超过百家。国内公募基金新进将近500万股的买盘力度,显示长期资金对公司投资价值的认可。​

五、风险提示与投资逻辑

(一)风险提示​

行业竞争加剧风险 :热管理行业参与者增多,若公司未能持续保持技术领先,可能面临市场份额下滑风险。

液冷需求不及预期风险: 若数据中心建设进度放缓或液冷技术推广不及预期,可能影响公司第二增长曲线。

客户集中风险: 北美大客户营收占比较高,若客户订单波动,可能对公司业绩产生短期影响。​

(二)投资逻辑

综合行业趋势、公司基本面与估值逻辑,可以认为中石科技具备“高成长、低估值、强壁垒”的核心投资价值,短期受益于消费电子旺季与液冷产品量产,长期有望在AI热管理赛道中成长为全球龙头企业。而三季报业绩高增的确定性,以及公司发布回购公告的时点安排,也为股价走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投资者后市可积极观察两大催化节点:①2025年三季度报告披露(10月30日),验证液冷业务营收增速;②北美大客户2026年AIPC新品发布会,确认公司VC模组供货份额。​

综合而言,在AI算力爆发的时代,热管理已从“幕后支撑”走向“台前核心”,中石科技凭借二十余年的技术积累、全球化的产能布局与顶级客户资源,正成为这场行业变革的核心受益者。行业发展的趋势上,消费电子旺季与液冷产品量产将驱动业绩持续高增;而端侧AI与数据中心液冷的万亿级市场,将为公司打开成长天花板。​

实际上,对于投资者而言,应该明确,中石科技这家公司本身已经不仅是一家热管理企业,更是AI时代基础设施建设的核心参与者。在当前估值合理、业绩加速的关键节点,搞清楚中石科技的投资逻辑,有机会分享AI产业升级与热管理行业变革的双重红利。​

© 2025 AI资讯 - 用冷静的智慧预见下一个未知

京ICP备2025144713号-1

主体备案单位:北京预见花开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