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

“夸父”这一突破,点燃核聚变赛道新阶段!

作者: 预见大模型 SMR 顶级公司 AI电力 #顶级公司 #AI电力 #SMR

原文链接: https://www.yjnt111.top/article/744

10月13日,新华社、央视网、环球网、中国新闻网几乎同时发声——“夸父项目取得关键突破”,其核心部件“偏滤器原型”顺利通过专家组测试与验收。测试结果显示,靶板面向等离子体表面的邻接误差控制在1毫米以内,这意味着我国已成功研制出目前国际上尺寸最大、热负荷最高的偏滤器原型部件,标志着“夸父”项目正式进入工程化关键阶段。

也就是说,中国核聚变堆的“盾牌”正式铸成。

这不是一次普通的科研节点,而是中国核聚变工程化进程的重要转折。它标志着这条长期被视为“终极能源”的科技路线,正从实验室探索阶段迈向工程化兑现阶段。

二级市场上,可控核聚变概念股也在反复活跃。

一、EAST→CRAFT→BEST:中国核聚变路线的中场战事

在中国核聚变路线图上,有三件关键工程:EAST、CRAFT、BEST。

EAST(东方超环,磁约束核聚变实验装置)是实验验证平台,用来探索等离子体的稳定约束与长脉冲运行;BEST(紧凑型核聚变能实验装置,用于示范发电)是未来的发电示范堆,目标是实现能量输出与工程化运行;而夹在两者之间的“夸父”(CRAFT,核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是中间桥梁——它负责把物理可行性变成工程可靠性。

EAST证明“能点火”,夸父要回答“能造堆”。它不仅是从实验堆到示范堆的关键一站,更承担了未来中国聚变工程试验堆(CFETR,中国聚变工程试验反应堆)的技术验证任务。CRAFT通过偏滤器、超导磁体、热控、电源等系统的工程验证,为BEST乃至CFETR提供可复制的工业路线。

夸父不是孤立的项目,而是中国核聚变由实验走向产业的中场战事。

二、这次突破的意义

这次通过验收的,是夸父项目中的偏滤器原型部件(位于反应堆底部的高温排热装置)。这个名字听起来冷冰冰,却是整个核聚变堆最关键的“防线”。

在高达上亿度的等离子体中,偏滤器要在极端热通量下排出高能粒子与杂质,同时保护堆体不被烧蚀,既要抗火又要排火。它的性能极限,决定了一台核聚变堆能否长时间安全运行。

根据专家组测试结果,这次偏滤器实现了多个突破:

一是稳态热负荷能力达到20兆瓦每平方米,接近全球工程堆设计的上限;二是靶板邻接误差小于1毫米,达到堆级精度要求;三是采用国产化材料与双工艺路线(热等静压、钎焊/爆炸焊),带动钨、弥散强化铜、低活化钢等核心材料国产应用;四是提出混合偏滤器与包层一体化方案,理论模型显示氚增殖率(核聚变堆中自我生成氚的能力)可提升3%以上;五是采用可正面拆装结构,具备可维护、可替换能力。

这一系列指标意味着偏滤器不仅能扛热流,还能换、能修、能量产。这是从实验样件到工程部件的跨越。多家官媒形容它为“核聚变堆的盾牌”,并非夸张,而是因为它在热防护、氚循环和结构可靠性上同时达标,真正进入了工程化阶段。

与此同时,CRAFT的磁体系统也在同步推进。其环向场磁体(围绕反应堆产生稳定磁约束的主磁体)线圈盒已成功交付——高度21米、宽12米、重量超过400吨,是目前世界上尺寸最大的线圈盒。这一部件采用奥氏体不锈钢,焊缝厚度达360毫米,需在低温条件下保持高强度与精度,是整个磁体系统的承力骨架。其交付标志着CRAFT主磁体结构成型,也为后续BEST工程化示范奠定基础。

这两个节点共同表明,夸父项目的进展已从单一部件验证,走向系统化协同阶段。

三、国家战略与资本逻辑的双驱动

科技突破从来不是孤立事件,而是政策与资本共同推动的结果。

“夸父”的这一突破,正处在国家战略升级市场逻辑重估 的交汇点上。

1.国家战略:从工程节点到国际竞速

从9月到10月,中国核聚变工程进入高密度周期:10月上旬,BEST项目连续发布两笔合计超2.6亿元的招标,涉及加热电源与第一壁(反应堆内壁防护结构)/偏滤器系统;10月13日,CRAFT偏滤器顺利通过验收;10月13日至18日,成都将举办第30届国际原子能机构核聚变能大会(FEC,国际最高级别聚变学术会议)。

值得注意的是,FEC大会历来是各国发布核聚变路线图与国际合作框架的重要场合。本届会议上,中国的EAST—CRAFT—BEST体系预计将成为焦点议题。

与此同时,美国能源部本月发布《核聚变能源白皮书》,首次将核聚变提升至“国家安全与战略能源”高度。欧洲的ITER、美国的SPARC、日本的JT-60SA等项目也在加速。

全球竞争的方向已经从“物理可行”走向“工程落地”,谁能最先跑通工程堆,谁就拥有未来能源的主动权。

中国的路线显然更系统——EAST验证物理,CRAFT攻克工程,BEST迈向发电示范,形成了从部件到系统、从实验到工程的完整链条。这意味着,中国正从参与者变成引领者。

2.资本逻辑:从冷门题材到结构机会

在AI、电力、机器人等科技板块轮番上涨的同时,核聚变方向一直相对沉稳。原因很简单——周期长、风险高、兑现慢。

但CRAFT的这次突破,正在让这条“长期赛道”变得可量化、可跟踪、可预期。

偏滤器通过验收、环向场磁体线圈盒成功交付,让核聚变工程拥有了“实物成果”;政策确定性提升、工程节点可验证,意味着资金投入不再是“烧钱试验”,而是“产业兑现”。

从材料、电源、焊接、热控到真空设备,一批企业正逐步受益。

安泰科技、西部超导、久立特材、章源钨业、合锻智能等公司已在偏滤器、磁体、真空室等环节落地;上海电气、国光电气、永鼎股份、联创光电、哈焊华通、中洲特材在装备制造与配套系统上具备协同能力;此外,有研新材、中科电气、航天长峰等企业具备材料与控制领域储备;中核系的中国核电以及民营企业能量奇点,则在整体产业化和装置研制层面持续推进。

核聚变板块正从“科研故事”走向“业绩兑现”。

更重要的是,当国家工程与资本预期开始同频,这条赛道,正成为科技投资的新变量。

四、核聚变工厂化时代正在逼近

偏滤器的通过验收只是序章,真正的核聚变工厂化时代正在逼近。

CRAFT计划在年底前完成主机系统建设,并于2026年实现系统联调。与之并行的BEST项目已正式启动,首个关键部件——杜瓦底座(大型真空保温壳体的承重结构)在10月初成功落位,标志着中国核聚变示范堆主体工程全面开工。部分环向场磁体线圈盒也同步交付,显示整个产业链正提前为示范堆建设铺路。

按照公开时间表,BEST力争在2027年前后建成,2030年前后有望实现关键示范节点,能否更早取决于系统集成与联调进度。届时,核聚变将不再是未来能源的设想,而是现实能源的新篇章。

五、从突破到拐点,仍需面对的挑战

这里也要提醒各位投资者,即便偏滤器与线圈盒相继突破,核聚变工程距离商用仍有不小距离。真正的挑战在于系统集成后的长周期运行——材料疲劳、热循环寿命、辐照损伤、维护难度、远程操作可靠性等,都是尚未完全解决的工程难题。

这也是为何夸父在设计阶段就采用多路线并行策略,通过多种材料、多种工艺互为冗余,保证在出现局部瓶颈时能有替代方案。这种保底机制正是工程化体系成熟的重要标志。

核聚变的世界没有稳操胜券,但每一步跨越,都是通向稳定能量的必经之路。

六、从幻想到兑现的那一刻

当年人类第一次控制核裂变,用的是铀;如今,人类试图驾驭核聚变,用的是信念。

夸父的这次突破,不仅是一项技术节点的胜利,更是国家科技体系、工程能力与产业链协同的体现。更深的意义在于,它让中国在未来能源竞争中拥有了新的筹码。

对投资者而言,这一节点同样重要。核聚变从实验走向工程,意味着产业链的价值兑现逻辑正在形成:上游材料与部件(钨、铜、低活化钢、真空腔体)将率先受益;中游设备与制造环节(热控、电源、超导磁体)具备放量潜力;而下游应用侧,则有望成为下一轮能源资本的长期布局方向。

当政策确定、工程落地、资金回流在同一时点重叠,市场会重新定价那些真正具备“工程兑现能力”的企业。核聚变板块的长期价值,正从概念走向现金流。

从EAST的火种,到夸父的盾牌,再到BEST的堆体,中国核聚变正从概念走向现实。从政策到资本,从技术到竞争,这条被低估的科技曲线,正在成为中国新一轮工业与能源革命的起点。

未来的拐点,往往诞生于今天的节点。夸父的这一次出手,或许就是未来二十年全球能源格局与资本布局的前奏。

© 2025 AI资讯 - 用冷静的智慧预见下一个未知

京ICP备2025144713号-1

主体备案单位:北京预见花开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