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机出货量止跌反弹,是AI在点燃“换机潮”?

2025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市场迎来了久违的回暖信号。根据IDC的数据统计,第三季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增长2.6%至3.227亿部。其中,苹果出货量增长近3%至5860万部,创历史新高,而三星则以6140万部的出货量保持全球第一的位置。
这是手机出货量在连续多个季度低迷之后的再次反弹。据分析,推动这波复苏的,主要是高端及支持AI设备的功能升级,让大量消费者有了更强的消费意愿。
过去几年,全球手机市场几乎陷入停滞。消费者换机意愿低迷,厂商创新乏力。然而,随着AI的全面渗透,手机行业正在被重新点燃。第三季度的增长,正是AI深度融合消费电子的第一个结果。
第三季度的逆势上扬:AI成为市场新引擎
2.6%的增幅虽不大,但意义重大——它标志着市场重新进入增长区间,此前的2025年第一和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分别环比下降了8.1%和5.6%。
分析认为,AI功能升级与高端机换机潮是推动这轮增长的主要因素。无论是旗舰机型还是中高端新品,都在强化“AI赋能”的卖点。AI摄影、语音助手、摘要生成、实时翻译等功能,正在逐步改变用户的使用习惯。
在这轮增长中,高端与AI机型需求明显上行,部分品牌的AI旗舰表现强劲。消费者重新为“智能”买单,这一趋势让行业重新焕发生机。
从市场角度看,这2.6%的增长不只是数字的提升,更是结构的变化。AI不再只是一个营销标签,而成为硬件创新的核心动力。每一次算法优化、每一次算力提升,都在推动手机重新定义自身的边界。
AI让手机重新“有趣”:从被动工具到主动伙伴
AI的真正魅力,不在功能数量,而在体验改变。
几年前,智能手机还只是工具。它们响应输入,却难以理解用户,苹果Siri这样的“AI 1.0”还经常沦为用户吐槽的对象。而现在,AI让手机学会了“理解人”。语义识别技术让手机能分辨意图;影像算法让相机自动识别场景;系统优化让性能与能效更平衡。AI让手机更懂用户,也更具人性化,在众多层面上,加持了智能手机的功能。
影像:AI摄影降低创作门槛
AI正在让摄影变得轻松。如今的AI影像系统能够自动识别人像、风景、夜景,并自动调整参数,让照片更清晰、更自然。部分新机还加入AI视频剪辑、字幕自动生成功能,让短视频创作更便捷。这些创新虽未普及至所有机型,但已成为厂商重点宣传的方向。
助手:从被动响应到语义理解
AI助手的交互能力正在提升。它能理解多轮语义,结合上下文提供建议,帮助用户快速处理信息。虽然目前还不能完全实现复杂任务自动化,但AI在语音识别、摘要提炼等方面的进步,已经让人机交流更加自然。
系统:AI优化功耗与性能
在系统层面,AI被用于优化资源分配和电量管理。部分厂商表示,通过AI算法学习用户使用习惯,可以动态调节CPU和后台任务,从而延长续航、提升流畅度。这类优化虽难以量化,但被认为是AI在底层系统中的重要落点。
AI即将重塑智能设备的消费逻辑
本季度的增长不仅意味着手机回暖,更揭示出消费电子的深层变化——AI正在让设备间的关系重新组合。
AI不再局限于单一设备。手机逐渐成为智能生态的控制中枢,连接耳机、手表、车载系统与家居设备。用户通过手机的AI中控,可以实现跨设备的协同操作,例如自动调节家居环境、根据日程调整通知模式等。这种“场景化智能”成为行业竞争的新焦点。
未来几年,随着轻量化大模型在设备端落地,AI将让手机具备更强的自学习能力。它们不再仅仅执行指令,而能理解语境、生成内容、预测需求。手机将从信息终端转变为“思考工具”。
消费者的换机理由也因此正在发生变化。从硬件堆料转向AI体验,每一代AI模型迭代都可能带来新的购买动力。IDC预计,AI功能扩张将是未来换机市场的重要驱动力。
AI的普及将模糊设备边界。手机将成为连接可穿戴设备、车载系统、家庭终端的枢纽,推动整个生态智能化。用户与设备的关系将从“操作”转向“理解”,AI让技术更具温度。
今后,AI很可能正成为消费电子的核心竞争力。算法与数据决定体验优劣,算力则成为新一代基础设施。拥有AI技术优势的厂商将在全球市场中占据更大份额,而依赖传统制造优势的品牌或将面临调整。
那2.6%的增长,或许只是一个开始。AI不是短暂的技术潮流,而是推动整个消费电子产业升级的核心引擎。当智能手机从“工具”变为“伙伴”,人类与智能的关系也即将被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