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

当AI广告冲上云霄:估值的幻觉与真相

作者: 预见大模型 热门 顶级公司 #顶级公司 #热门

原文链接: https://www.yjnt111.top/article/754

一、暴涨与回调:AI广告的“高光时刻”之后

9月29日,美股AI广告龙头 AppLovin  盘中触及745.61美元的历史新高,短短一个季度内股价翻倍。几乎在同一时间,港股的汇量科技 也被情绪推高,一度逼近阶段高点。然而,热度退潮后,两家公司股价都经历了超过20%的急速回调,仿佛按下了情绪重置键。

问题随之而来:AI广告到底是新范式的崛起,还是又一轮被放大的估值幻觉?AppLovin的市值高达 约1.45万亿人民币 (对应约2300亿美元),几乎相当于整个港股互联网板块的总和,而汇量科技在仅有三分之一营收的情况下,也被推上了 约300亿港元  的估值舞台。两家公司之间的估值差距,正映射出市场对“AI广告”逻辑的截然不同理解。

二、AI重塑广告逻辑:从流量采买到算法驱动

传统广告行业的核心在于流量采买与人群匹配,而AI让“投放”从经验游戏变成了算法游戏。

AppLovin的AI引擎 AXON  就是这场革命的缩影。它通过实时分析用户行为数据,将数亿次广告展示转化为机器学习模型,不断优化ROI(广告回报率)。这意味着平台不再仅是广告分发工具,而是在 用AI决定广告花多少钱、花在哪儿、什么时候花最有效

过去十年,广告平台的竞争主要在流量资源;如今的竞争焦点,是谁的算法能更快地理解“意图”。

AppLovin的模式接近“AI驱动的营销操作系统”——它不只是分发广告,而是帮助客户管理整个营销生命周期:预算分配、素材优化、转化追踪、回报预测。

汇量科技也在沿着类似路径前行。其旗下的 Mintegral 平台智能出价体系  和 AI创意生成系统 ,在中国移动互联网生态中有深厚积累。不同的是,汇量更多依赖第三方流量池,算法深度和生态闭环能力仍在追赶阶段。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AppLovin能获得远高于同行的估值溢价:它不仅是广告平台,更像是一个自我进化的算法生态。

三、估值透视:AppLovin的“成长溢价”与汇量的“现实锚”

如果仅从财务指标来看,AppLovin的估值确实令人瞩目。

2024财年,公司营收约47.1亿美元(约合340亿人民币),净利润约15.8亿美元(同比增长343%) ,对应 TTM市盈率约90–100倍、前瞻PE约50倍

相比之下,汇量科技2024年收入约15.1亿美元(约118亿港元) ,公司披露的 “净营收(非IFRS指标)约3.99亿美元,毛利约3.16亿美元” 。以此计算,汇量当前PE在30倍以下,远低于AppLovin。

同样是做AI广告,为什么一个可以被估到1.45万亿人民币,另一个只值300亿港元?

原因不在利润表,而在增长曲线。AppLovin的增长来源于两个关键变量:

·一是 AI投放引擎的复利效应  ——算法越用越准、边际成本越低;

·二是 生态延展性  ——它在移动广告之外,已经在布局游戏发行、出价优化、跨平台广告投放等多维场景。

而汇量科技目前仍主要依赖手游和App广告客户,虽然同样在推AI优化产品,但尚未形成“算法飞轮”。投资者给予的估值差距,本质上是在定价 “AI未来的确定性”

不过,AppLovin的高估值也暗含脆弱性。一旦增长速度放缓或AI投放收益趋于稳定,其估值回调的速度也可能极快。近期市场波动,也与外媒报道的监管不确定性(包括SEC调查消息)有关,进一步强化了短期风险。

四、中美估值的错位:资本的叙事与现实的约束

AppLovin的成功,不仅是技术故事,更是资本叙事的胜利。

美股市场的结构性优势在于:投资者敢于为“算法增长”买单,即使当前盈利不高,只要有规模效应与技术壁垒,估值就能提前透支。AI广告与AI算力、AI软件一样,被纳入了新一轮技术周期的主线逻辑。

相比之下,港股市场更关注现金流和分红稳定性。汇量科技虽然也披上AI外衣,但投资者更关心其利润能否持续增长,而非AI模型的潜力。这种市场文化的差异,导致了估值体系的“错位”:

·美股定价的是 未来5年的可能性

·港股定价的是 当下12个月的现实

但这种错位也意味着机会。

如果AI广告的逻辑真能被验证——即广告主愿意为更高ROI买单、AI优化能持续提高转化率——那么汇量科技作为AppLovin的“亚洲平替”,其估值中枢有可能获得补涨空间。尤其是在港股AI赛道整体被低估的背景下,资金往往会寻找“补涨标的”。

五、估值泡沫还是范式切换?

当前AppLovin的市值相当于 小米集团 + 比亚迪股份  的总和,这无疑是一个令人警惕的信号。

如果AI广告行业的天花板被高估,那么这一轮上涨更多是 流动性推动  而非基本面支撑。

但泡沫并非全然是坏事。科技浪潮中,每一次新范式都伴随着估值泡沫的生成与破裂。90年代互联网泡沫中,大多数公司消失了,但也诞生了Amazon;移动互联网时代初期,同样经历了巨幅波动。关键在于——谁能从“技术叙事”跨入“商业兑现”。

AI广告也是如此。最终能留下来的企业,必须满足三个条件:

1.算法持续领先 (模型具备自我优化能力);

2.客户结构多元化 (不过度依赖游戏与应用广告);

3.现金流正循环 (技术驱动成本下降,毛利率持续提升)。

AppLovin当前符合前两点,但第三点仍待验证;汇量科技则正处于从第二点向第三点过渡阶段。估值的差距,也正是市场对两者“跨越门槛”的信心差距。

六、投资者的启示:如何识别“AI泡沫的边界”

投资者面对AI广告概念时,最容易犯的错误是:

“把技术进步,当成盈利模式的确定性。”

AI广告确实提高了投放效率,但并不代表平台就能无限提价或持续攫取利润。算法越聪明,广告主越有议价能力。

AppLovin与汇量科技的商业模式,归根结底还是“分成”生意,利润的上限取决于广告主能接受的ROI门槛,而不是AI模型的精度。

真正值得关注的,是AI如何改变企业的利润结构。

·如果AI让AppLovin的投放成本下降,而分成率维持稳定,那利润自然爆发;

·如果AI让广告主收益提高,但平台分成被压缩,那增长将迅速放缓。

投资者需要从“AI能力”回到“利润分配”逻辑,判断AI是否真的能带来结构性利润提升,而不是短期的估值幻想。

七、结语:AI广告的未来在理性与狂热之间

AppLovin与汇量科技的故事,本质上是AI商业化进程的一个缩影。

在这场全球范围的AI浪潮中,市场愿意为算法溢价买单,但也在逐渐回归理性。AI广告行业仍处早期阶段——效率提升是真实的,利润兑现却需要时间。

估值不是终点,而是市场情绪的镜像。

对投资者而言,最重要的不是猜泡沫何时破,而是识别哪些公司能在泡沫破裂后依然存在。真正能穿越周期的,往往是那些在热度退潮后,仍在持续优化算法、提高ROI、积累客户数据的企业。

AI广告的未来,既有幻觉,也有现实。泡沫之上,仍有价值。

只是——它属于那些在狂热中保持清醒的少数人。

© 2025 AI资讯 - 用冷静的智慧预见下一个未知

京ICP备2025144713号-1

主体备案单位:北京预见花开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