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收评:喜大普奔!指数重返3900点,缩量反弹打出信心底!
今天的市场,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在连续几天震荡调整、资金犹豫之后,沪指重新站上3900点,深成指、创业板指同步走强,主线逻辑重新回到“成长+业绩”双轮驱动的轨道。从走势上看,与其说是情绪反抽,不如说是结构性修复的起点,市场正在酝酿更具持续性的反弹,只待量能进一步释放。
一、大势观察
具体到今天的盘面当中,A股三大指数早盘探底后重拾升势,午后进一步发力,最终实现集体收红。截至收盘,沪指涨1.22%,收报3912.21点;深证成指涨1.73%,收报13118.75点;创业板指涨2.36%,收报3025.87点。两市成交额约20729亿元,较前一交易日缩量约5034亿元。
行业板块整体呈现普涨格局。汽车产业链表现亮眼,整车、零部件、电机等环节联动上行;医药与生物制品延续强势,化学制药、医疗服务同步走高;电力设备、电网、电源方向资金回流明显,成为盘面新的做多力量。个股层面,市场呈现普涨态势,上涨个股超过4300只,逾80股强势涨停。机器人概念午后爆发,五洲新春、三花智控等多股封板;医药方向全天高位运行,昂利康等个股持续走强;数据中心电源概念表现抢眼,四方股份、京泉华等再度冲击涨停。
港股10月15日收盘走强,恒生指数收报25910.60点,涨464.66点,涨幅1.84%;恒生科技指数收报6074.09点,涨150.83点,涨幅2.57%。盘面上,建材水泥板块领涨,中国建材涨逾7%;科网与航空股涨幅居前,东方航空涨超9%,哔哩哔哩涨超4%,阿里巴巴涨超3%;芯片股午后走高,华虹半导体涨超5%;轩竹生物上市首日涨逾126%。
二、市场风向
① 宏观政策信号:人民币升值、物价回稳,稳增长节奏逐步确立
人民币中间价上调至7.0995,创去年11月以来新高,离岸人民币同步走强。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9月CPI同比下降0.3%、PPI下降2.3%,降幅均较上月收窄,通缩压力边际缓解。
宏观层面上,国务院总理李强主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强调要加力实施逆周期调节、扩大内需、优化产业生态。与此同时,央行开展6000亿元逆回购操作,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整体来看,政策底与流动性底正在同步显现,为四季度稳增长提供托底动能。
② 外部环境变化:美联储转鸽,中美经贸摩擦再起波澜
北京时间10月15日凌晨,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示,若经济动能持续放缓,将考虑近期降息,并可能在未来几个月暂停缩表。IMF最新报告预测,2025年全球经济增速将放缓至3.2%,并指出关税上升正成为主要的不确定性来源。
同日,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在记者会上回应美方贸易言论。此前,美国总统特朗普指责中方“故意停止进口美国大豆”,并威胁将停止从中国进口食用油。林剑表示,中方在处理中美经贸问题上的立场是一贯、明确的——反对以关税施压,主张在平等、互惠基础上通过协商解决问题。
与此同时,商务部针对美方301调查再次表态,坚决反对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行为,强调“打,奉陪到底;谈,大门敞开”。综合来看,外部环境虽存博弈,但全球流动性边际宽松,中美之间在经贸层面的对话空间仍在,为中国资产带来阶段性战略窗口。
③ 产业与资金动向: AI制造提速,机构资金加速回流
产业端利好延续。上海市经信委印发《智能终端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6—2027年)》,提出加快智算服务器、人形机器人、智能眼镜终端及核心部件产业化,推动人工智能制造进入政策快车道。
资金面上,近两个交易日权益类ETF净申购额累计超560亿元,新基金迅速建仓,机构自购频繁。市场结构上,资金从防守型资产向成长方向切换,AI、半导体、算力设备等板块获得持续增量。整体来看,政策扶持与资金回流双轮共振,正成为推动市场结构性修复的核心力量。
三、焦点公司
① 新凯来
子公司启云方在湾区半导体博览会上推出两款自主EDA(电子设计自动化)软件,分别覆盖原理图与PCB(印制电路板)设计环节。产品性能提升约30%,开发周期缩短约40%,标志着国产EDA在AI芯片设计环节的应用突破。
② 寒武纪
公司与商汤科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软硬件协同、AI芯片适配与一体机方案等方向展开合作。此举被视作国产AI核心厂商“组团”推进生态落地的重要信号。
③ 领益智造
与智元合资设立的机器人科技公司(持股80%)正式运作,聚焦工业具身机器人研发、核心部件制造与协同生态构建,意在深化其在智能制造与AI硬件链条的布局。
④ 瑞芯微
预计2025年前三季度净利润7.6—8.0亿元,同比增长116%—127%。在AIoT(智能物联网)与高性能终端需求推动下,其存储与边缘芯片方案渗透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⑤ 阿里云
宣布自10月30日起,下调法兰克福、东京、迪拜节点ECS(弹性计算服务)产品价格,最高降幅达10.26%。该策略透露出其在海外AI云基础设施竞争中的布局企图。
⑥ 盛和资源
预计前三季度净利润为7.4—8.2亿元,同比增幅在约697%—783%区间。稀土作为AI磁性材料与功率器件关键上游,其战略地位随着需求端放大而愈加显著。
⑦ 远东股份
子公司安缆中标中核集团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项目,承担核心供电系统建设。该项目具备战略示范意义,未来可能为AI数据中心等高能耗基础设施提供替代能源支持。
四、后市展望
① 宏观底逐渐确立,信心正在回流
人民币升值、物价回稳、流动性充裕——宏观层面的底部信号已经越发清晰。无论是政策端的逆周期调节,还是资金面的持续宽松,都显示出管理层稳增长、稳市场的决心。当前的市场,不再纠结“是否见底”,而是正在进入“如何修复”的阶段。信心的回流,是未来行情的最大变量。
② 主线清晰:AI+制造仍是最具穿透力的方向
AI算力、智能机器人、先进封装、光通信、节能装备等环节,正成为政策与资本的双焦点。从算力芯片到智能终端,从EDA设计到AI服务器,产业链正在全面提速。这不是阶段性反弹,而是新一轮科技周期的结构起点。
③ 业绩兑现期开启,优质公司将迎来估值再定价
三季报披露正在密集进行,优质公司的业绩兑现成为主线逻辑的现实支撑。AI算力、先进封装、光通信等板块的龙头公司,凭借高成长与盈利确定性,将率先获得市场重新定价的机会。结构性行情的广度正在扩散,资金正从观望转向配置。
④ 从“修复”走向“上行”
经历了几天的震荡与筹码换手,A股的估值已重回合理区间。随着政策底、业绩底与信心底的逐步确立,市场已从情绪修复阶段进入趋势上行阶段。
综合来看,随着三季报密集披露与政策托底共振,AI产业正从“故事阶段”走向“兑现阶段”。从确定性与成长性角度看,依旧坚定看好AI八大细分方向,这些将是未来数月最具穿透力的主线。行情的逻辑已经具备:宏观托底+产业兑现+资金回流。接下来,投资者需要做的不是寻找“新故事”,不是频繁操作,而是坚定在主线方向上,持有高质量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