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什么是韭菜?
最近这波行情,指数不断创新高,热搜上都是“牛回头”“主升浪”。可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身边很多人,明明在牛市里,却依旧赚不到钱。甚至有人跟我说——熊市不亏,牛市反而亏。
听上去荒唐,其实挺真实。
一、牛市从来不是全民盛宴
很多人觉得牛市一来,闭着眼买都能赚。
但事实是:真正赚到钱的人,永远是少数。
因为当大多数人意识到牛市已经来了,往往已经是中后段。
底部的时候没人敢买,初期还在观望,中段小试牛刀,等到全面火热、人人谈AI、天天涨停的时候,仓位已经加满。
而市场不可能永远涨,哪怕轻微的回调,30%、50%的回撤,就足够让人崩溃。
很多人不是被市场打败,而是被自己的贪心和恐惧打败。
刚赚一点嫌少,越赚越急,越急越重仓,最后资金一震荡就全吐回去。
所谓“牛市亏钱”,其实不是笑话,而是必然。
二、赚钱的人,看得更远
我一直说,行情从来不是靠热闹赚钱的,而是靠结构。
2023年讲“算力”,随便买点都能涨;
2024年开始细分,“光模块”“服务器”“交换机”被单独拿出来炒;
2025年再往下挖,“算力租赁”“AI数据中心”“液冷系统”成为主角。
这就是周期的演化逻辑。
到2026年,这个逻辑不会变,AI仍是主线,但会被拆得更细,走得更深。
所以未来的行情,不是靠听风就是雨,而是看谁能比别人更早看透趋势的第二层、第三层。
三、市场不是讲情怀的地方
我经常看到有人在评论区说:“我研究了很久,这个赛道一定行!”
但问题是——市场不按“努力”分红。
你花了多少时间研究,不代表你就能赚。
策略错了,方向错了,研究得再多也没用。
有些人喜欢自己钻研,看报告、搜百度、问ChatGPT,觉得懂了,其实只懂了皮毛。
行业的爆发点不是搜出来的,而是靠认知提前捕捉的。
就像当年我在微博上写算力、英伟达、光模块的时候,很多人还在问“这玩意能赚钱吗?”
但当一个产业爆发期真正到来时,研究已经太晚。
所以我常劝大家——不要拿自己的兴趣去和别人的专业抢饭碗。
你研究一个行业的时间,也许只是别人日常生活的一小部分。市场不奖勤,只奖准。
四、牛市最难的是心态
炒股最常见的一种状态是:
涨一点就兴奋,跌一点就焦虑。吃饭想着行情,睡觉想着股价。
这种状态,不是市场错了,是你错了。
只要一个波动超出预期,整个人就容易崩溃。
而人在情绪波动中,做出的决策几乎都是错误的。
投资的第一原则,是留白。
永远不要满仓。
15%、20%,哪怕5%的现金仓,都能让你在动荡中保持理智。
我做事喜欢“求其上,得其中”;
但投资要反着来——求其下,得其中。
别人都在想着翻倍,我只求稳健增长15%、20%。
因为真正的底气,不是账面的一次暴涨,而是你能在反复波动中活下来。
五、最后一句话:2026年,拿好别动
我知道,很多人喜欢追热点,今天算力,明天机器人,后天脑机接口。
但我想说,2026年是决定性的一年——这轮牛市会是最大的一轮牛市,但我敢断言95%的人依然赚不到钱。
不是市场不给机会,而是你太容易动摇。
投资最难的,不是看懂,而是拿住。
你要做的,不是追风,而是把自己放在正确的风口,然后稳稳地等。
牛市最忌盲动,最怕聪明。
保持一点笨拙,一点笃定,少一点猜测,多一点等待。
那才是穿越周期、真正赚钱的方式。